張 麗,孫志春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臍膨出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腹壁發(fā)育缺損,腹腔臟器借助囊膜向臍部脫出體腔外的一種新生兒畸形,男性多于女性。我院于 2000~ 2010年共收治臍膨出患兒 20例,其臨床護理如下。
男 13例,女 7例 ,年齡:最小 1h,最大 2d,體重:最小2kg,手術治療 12例,保守治療 3例,放棄治療 2例 ,死亡 3例。
臍膨出系腹發(fā)育畸形之一,胚胎體腔關閉形成臍帶,臍帶周圍腹壁分成頭壁、尾壁及兩個側(cè)壁向中央縮緊形成臍環(huán),6~ 8周胚胎腹腔臟器迅速生長 ,臍帶基底向前擴張,10w后腹腔容積迅速擴大,臟器足漸回腹腔,伴發(fā)育畸形較多,以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形成的畸形為多,腹壁發(fā)育不好形成臍膨出。
2.2.1 非手術治療
一般狀態(tài)欠佳而受不了手術打擊,局部感染嚴重,膨出面積大不能Ⅰ期縫合者。
2.2.2 手術治療
I期手術:將膨出的內(nèi)容物一次完全還納回腹腔,縫合皮膚。II期手術:切除膨出膜用補片將膨出物包裹,再將補片與膨出物基底周圍的皮膚縫合形成一囊,每日將滌綸囊縫合縮小,一周內(nèi)使內(nèi)容物完全還納回腹腔,行二次修補膨出手術。
3.1.1 心理護理:護士要對患兒家屬做好解釋,以消除患兒家屬心中的顧慮,增強家屬對手術的信心。
3.1.2 溫箱護理:將患兒置于 32℃的箱溫內(nèi),保持正常體溫狀態(tài),防止硬腫。
3.1.3 留置胃腸減壓:減輕腹脹、防止因誤及而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吸腸減壓后檢查是否通暢及長度,固定好防止脫落并做好標記。
3.1.4 用 BD-Y型套管針建立靜脈通道:方便用藥、保護血管、減輕患兒的痛苦,套管針應 3d更換一次靜點部位,防止靜脈炎的發(fā)生。遵醫(yī)囑補充水電解質(zhì),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1.5 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血循環(huán)。
3.1.6 遵醫(yī)囑采取各種血標本,準備手術。
3.2.1 I期術后護理:常規(guī)護理
3.2.2 補片手術 (II期)后護理:觀察腸管的顏色,防止發(fā)生扭曲或較窄而引起壞死。
3.2.3 溫箱護理:術后患兒處于麻醉狀態(tài)下,生理機能處于最低狀態(tài),加之術區(qū)部位暴露等因素,易發(fā)生低體溫。該類患兒回病房后采用復溫法,先將患兒置于 26℃的溫箱內(nèi),每小時提高溫箱 1℃直至 32℃ ,12h內(nèi)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箱內(nèi)保持整治,濕度在 55%~ 60%,溫箱每 24h紫外線照射 1h,如患兒病情較重,可用兩臺溫箱交替使用,避免消毒時將患兒置于室溫下,防止硬腫癥的發(fā)生。
3.2.4 胃腸減壓護理:每 3d更換胃管及鼻腔一次。因腹腔容積小,將膨出物還納腹腔后切口張力大,故術后保持胃減通常尤為重要,隨時抽吸。新生兒不適合用負壓吸引器:其胃壁薄、軟,負壓吸引器易使胃壁堵住胃管的吸引孔,達不到減壓的目的,還可引起胃壁出血和損傷。
3.2.5 口腔護理:對禁食的患兒,每日用 1%~ 5%的碳酸鈉及生理鹽水棉簽擦拭口腔兩次,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炎的發(fā)生。
3.2.6 腹帶護理:腹帶固定松緊適宜,過松不到減張作用,過緊致新生兒腹壓增高,腹式呼吸受限。
3.2.7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術后 3d間斷吸氧,觀察患兒口唇、皮膚、指 (趾)甲的顏色及生命體征,必要時進行心電、脈搏、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 ,并詳細記錄。
3.2.8 保持靜脈通暢:應用抗生素時,注意用藥后的反應。長期不能進食者,給與靜脈高營氧,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24h內(nèi)勻速輸入,防止特殊藥物外滲引起皮下壞死。記錄 24h出入量。
3.2.9 試驗進食水:術后 3d胃腸減壓出白色胃液、排正常黃色便、腹不脹,遵醫(yī)囑進溫水 10mL,進水前先將胃管前端閉合 ,4h后無嘔吐給淡乳 5mL,3h后無嘔、無腹脹,撤胃管,給母乳喂養(yǎng),囑家長少量多次哺乳。
3.2.10 術后囑家長經(jīng)常拍背:增加肺活量、促進胃腸蠕動、防止腸黏連及腸梗阻。
3.2.11 每日測體重一次,了解患兒體重增加情況。
①合理喂養(yǎng),防止消化不良,及時添加輔食。②囑家長觀察嘔吐、腹脹,如有異常,及時就診。③加強護理,預防感染。④合理體位,預防嘔吐,避免窒息的發(fā)生。⑤出院一個月后來院復查:體重、營養(yǎng)狀態(tài)、生命體征、神經(jīng)反射等有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