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論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途徑
謝冰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們關注的主要問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潛隱性、滲透性、有效性和自主性等特點,這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開發(fā)和應用。文章探析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功能、優(yōu)勢,提出了實現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辦法路徑。
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途徑
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被提出來的一個新型教育課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教育者意識不到或者不會明顯意識到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存在于教育性環(huán)境中的具有德育功能的教育因素之中。也存在于學校之外的人們社會日常生活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得到心靈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啟迪,進而潛移默化地達到教育的目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教育目標不直接顯露在表面,而是滲透在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當中,它的教育形式是間接的“非正規(guī)的、非德育課堂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潛隱性、滲透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四個特點。
1.潛隱性。隱性與顯性是相對的,“隱”包含有隱蔽、隱藏的含義。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正處于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實質上是將被迫學習的過程轉化為自主學習的過程。這種將教育的目的隱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之中,無聲地引導受教育者自然融入到教育環(huán)境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和感染,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2.滲透性。這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區(qū)別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鮮明特征。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確的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滲透式的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滲透到受教育者的生活、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之中,起著隱性的導向作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講究心理上的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和以情育人,因而教育能慢慢進入受教育者的心靈深處,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3.自主性。這里的自主指受教育者接受的自主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隱藏在各種活動之中,沒有以必須學習、必須接受的方法呈現,受教育者處于一種能動的狀態(tài),他可以學習、也可以不學,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完全由受教育者自行決定。這樣的教育過程完全是主動選擇、主動參與的過程,受教育者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的功效,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符合思想接受的基本規(guī)律。
4.有效性。由于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有特定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使用正面的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強制接受教育,受教育者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目的隱藏在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一活動并連同隱藏于其中的教育目標,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受教育者在“無形”的環(huán)境熏陶下,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取位、內容結構和本質特征,決定著它具有不同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
1.行為制約。高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反映了學校的教育意志,對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只有通過長期反復的文化滲透以后,才能將遵守紀律轉化為自覺地遵守和維護,形成一種特定的習慣,從而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2.道德規(guī)范。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括規(guī)章制度的慢慢滲透,還可以通過榜樣、內省、學思結合、情景等活生生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道德需要,經過內在選擇和外在刺激的反復較量,最終使學生自覺選擇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
3.同化認知。同化認知指同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品德操行、價值觀念和行為體系。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大學精神的闡釋、校園文化的構建,確立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引導學生同化認知蘊含于其中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內涵。
4.陶冶情操。所謂陶冶情操指受教育者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提高個性品質和道德品行,從而對其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最終將逐漸滲透到心靈深處,內化為一種精神的力量。
5.發(fā)展完善。學生受高校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鍛煉,不僅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有效提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協調能力和堅強意志。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把特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內涵轉化為個人內在的品質,煉就和完善學生的價值體系、氣質意志以及理想信念,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從被動受教育向主動受教育轉化,消除逆反心理。在過去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主要以灌輸教育為主,受動者是被動地顯性接受教育,這樣,大學生永遠成為直接的接受對象,感受不到內在心靈的隱性教育。心理實驗證明,對于灌輸性或誘導性過于明顯、強度過大的方式,人就會感到自己的選擇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對這種信息的抵抗。這種傳統(tǒng)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進行知識的傳授,知識與愿望、理想與現實相脫節(jié),使大學生對單一的知識傳授在心里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導致逆反心理,無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腦。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到方法都必須適應大學生思想的接受方式的新要求,從而努力做到心領神會。
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針對不同類型的思想問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然而,我們常常所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常常使學生確立正確的立場和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有用人才。這種教育往往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這種教育是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與學生需要的結合,致使教育教學內容空洞乏味,教育方法上單一,缺乏思想教育的針對性,無法與學生真正在心理上溝通,在思想上解惑。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難有效地解決不同學生的思想問題,也不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學生的心坎上。
3.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進全體育人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形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軟引導,其本質是依據人們自身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教育是在順應大學生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教育不僅貫穿于教學、管理及服務工作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在學生的態(tài)度、動機、價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優(yōu)化校園物質環(huán)境。校園物質環(huán)境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主要是指校園物質環(huán)境,包括校園整體布局,建筑和人文景觀的設置,班級教室、宿舍以及活動場所的設計等。具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藝術氣息濃厚的校園氛圍,有助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引發(fā)思考、啟迪智慧、激發(fā)不斷超越的進取精神。校園物質環(huán)境設計要綜合考慮和整體布局,即要體現學校特色,又能突出時代特征,形成和諧、優(yōu)美、健康、宜人的校園環(huán)境。景觀的設計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學生身處其中時,既能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受到生動的教育。
(二)豐富校園文化環(huán)境。1.發(fā)揮廣大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學校的每一位教師的言行舉止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學生產生作用,包括有益的感染也包括有害的影響。所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廣大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注意自己的言行,通過個人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勤勤懇懇的工作態(tài)度、卓越的人格魅力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來感染學生。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廣博的知識和靈活的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原則和處事的態(tài)度。這樣,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智育和德育同步發(fā)展的過程,也必然是一個從“教化”到“內化”,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2.打造大學精神。大學精神是經過長期積淀而形成的穩(wěn)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它是大學文化的精髓,它所彰顯出來的凝聚力是不竭的動力。大學精神能有效整合廣大師生的共同意愿和理想,為共同的目標不斷努力。大學精神包括創(chuàng)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大學是以人才培養(yǎng)為己任的,而創(chuàng)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質。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青年學子,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同時也是國家不斷創(chuàng)新和前進的動力源泉。3.營造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的載體,校園文化是通過對大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培養(yǎng),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質。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精神、價值、作風和理想追求,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只能給人留下表面印象,而校訓、學風、教風、傳統(tǒng)、講座等價值層面的內容才真正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實實在在的影響。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第二課堂之中。4.建設和諧校園。和諧校園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整體布局上體現出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的和諧統(tǒng)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廣大師生的主人翁精神,樹立責任意識,使全體師生為共同建設美好校園共同努力。
(三)構建校園制度文化。制度是一種強制性的管理,是圍繞學校目標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和正規(guī)的規(guī)范體系,它是學校意志的體現。學校制度是學校有效維持正常秩序的可靠保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制度文化是外在形式(制度)和內涵(態(tài)度、方式)的有機結合,所以打造學校制度文化要把外在形式和內涵融為一體。1.學校要有規(guī)范、合理、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作為學生的日常規(guī)范準則,一套完善的學校制度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作為一種剛性的規(guī)范,有利于學生習慣由他律轉化為自律,進而內化為一種習慣。2.制度文化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發(fā)揚民主,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各種目標、計劃、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條例的制定,使制度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學生參與制度和學校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反映學生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參與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校的認同,以及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能以一種主人翁的態(tài)度關注學校的變化和發(fā)展。3.形成屬于自己學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包括“依法治?!焙汀懊裰鲄⑴c”,實行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所有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同時獎罰分明,對于正確的行為,要予以表揚、鼓勵和獎勵,使之成為校園的榜樣;但對于錯誤的行為,要給予相應的懲罰,與獎勵手段一樣具有強化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學生“知”的培養(yǎng),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行”的養(yǎng)成,要讓受教育者做到“知行合一”,必須把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1]李霞.淺析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衣俊卿.文化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施誠,黃雪英.論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4).
[5]蘭華.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1).
G641
A
1008-8431(2011)06-0062-03
2011-08-02
謝冰(1987-),男,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編: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