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光 閆薈 王蘇會 孫曉迪 王新玲
藥物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過敏反應、繼發(fā)反應、特異性遺傳素質等[1]。ADR是藥物治療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僅就與ADR有關的成本費用問題進行簡要概述,以供借鑒。
ADR是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常見原因,并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成本。據(jù)統(tǒng)計,與ADR相關的住院發(fā)生率為3.2% ~7.2%[2],住院患者ADR發(fā)生率約10%~20%,其中約5%患者因嚴重的ADR引起死亡[1]。美國住院患者嚴重及致死的ADR發(fā)生率是住院患者總數(shù)的0.32% ~6.7%[3],在大城市樣本中,有38%的藥物不良反應的誘發(fā)因素導致住院[4]。ADR致死病例占社會人口為1/2 200[1],藥物不良反應致死平均值僅次于心臟病、癌癥和中風[3]。在歐洲,住院患者中15%因為ADR住院。在英國,內科患者中約有11%發(fā)生ADR。在我國,每年有250萬人因ADR入院治療,約有19.2萬人因ADR而死亡[3]。
ADR的發(fā)生給臨床用藥帶來了極大困擾,臨床用藥中所追求的合理用藥,包括了用藥的有效、安全與經濟,指既要對癥選藥,又要兼顧患者與社會的經濟承受力,還要避免或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由于藥品上市前研究的時間及深度有限,難以取得大量全面的資料,所以ADR的監(jiān)控顯得尤為重要。1990年,美國國家統(tǒng)計局調查顯示,已上市藥品中51%的具有嚴重ADR的藥品,在批準上市前并未被監(jiān)測到[5],近一百年來,世界上發(fā)生過許多重大藥害事件,導致成千上萬人致死致殘。如解熱止痛藥氨基比林導致白細胞減少癥;母親孕期服用孕激素保胎致女嬰外生殖器男性化,服用反應停產生了數(shù)萬名“海豹肢”畸形兒……ADR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對社會造成了傷害,更造成了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因此,開展ADR成本費用分析,運用經濟學技術分析ADR的危害,全面評估ADR的影響,既可為合理評價、篩選、整頓和更新藥品提供科學依據(jù),促進用藥安全、有效、經濟,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又可以為建立藥物經濟學指標進行探索,促進藥物經濟學評價理論的發(fā)展,還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合理配置有限的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
ADR的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雖然產生的社會成本很大,但由于相當數(shù)量的ADR沒有上報,還有的未到醫(yī)院治療,它們雖然消耗了醫(yī)藥資源,但卻無法準確計算,而實際上醫(yī)院的治療成本也只是ADR所有成本中的一部分。因此,其治療和預防成本難以測算。目前,一般認為ADR相關成本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因處理ADR所致的疾病的治療成本;二是為了預防ADR而導致的成本[2]。
在對ADR的費用成本評估方面,國外積累了不少經驗,總結出了三種方法[2,6,7]。第一種方法是成本研究,完成該研究分以下3個必須步驟:(1)界定藥品不良反應,這關系到試驗病例的入選和排除標準。如果標準不同,測算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大差異。(2)估計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試驗方案設計完成后,采用前瞻性研究、回顧性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記錄、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歸類,因果分析,評估ADR發(fā)生率(如ADR致住院率,住院期間ADR發(fā)生率),延長住院日等。此過程必須注意數(shù)據(jù)質量,以保證研究真實客觀,結果準確。(3)對ADR的費用成本進行分類、計算。ADR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7,8],直接成本包括直接醫(yī)療成本(藥品和醫(yī)療器械使用費、診斷檢查費、手術費、床位費等)和直接非醫(yī)療成本(食宿費、營養(yǎng)費、路費等)。這些成本可用直接消耗的數(shù)量和單價計算。間接成本指由ADR導致的疾病、殘疾或死亡相關的患者勞動力的損失,患者治療和家屬照顧的時間損失等。用人力資本法(humancaplital-cost approach)、摩擦成本法(friction-cost approach)和生命質量調整年法(QALYs approach)計算。隱性成本指患者ADR所致疾病遭受的痛苦、悲傷、抑郁等難以用貨幣確切計量的成本,通常被忽略,僅在制定治療方案等決策性問題時加以考慮。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中,隱性成本可以通過計算QALYs測量。第二種方法是關注成本和安全利益。指在藥物生產、流通、分發(f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和效益,決策制定者必須權衡成本費用并盡量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第三種方法探討法規(guī)和機制,實現(xiàn)最佳平衡的藥物治療之間的成本和效益。從經濟學角度來看,ADR不是最小化的問題,而是優(yōu)化,要在成本費用和利益之間找到最優(yōu)的平衡點。
目前,ADR治療費用的監(jiān)測與分析是歐美國家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Blomqvist等[9]報告了瑞典1988年至1997年炎癥性腸炎患者的治療費用和不良反應。其治療炎癥性腸病的年平均費用為7.0百萬美元,平均每年約有3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主要為血液學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癥和全血細胞減少癥(60%),其次是皮膚反應。氨基水楊酸是最經常被報告的藥物。Sullivan等[10]對幾個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RIs)治療抑郁癥的直接費用、成本效益和不良反應進行了比較,認為SRIs有關的不良反應對治療的直接費用和成本效益有重大影響。在所用的依他普侖、西酞普蘭、氟西汀、帕羅西汀、富帕羅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幾個品種中,依他普侖具有SRIs同類藥品中的最低不良反應率,最低的預期治療成本和最大的效益。有報道,2000年,美國平均每個患者的住院費用約為2 017美元,其中32%用于避免不良反應[11]。美國公共衛(wèi)生署估計,每年ADR事件發(fā)生超過130萬,是每年用于癌癥治療的美國人數(shù)量的兩倍,在全國的醫(yī)院1 d發(fā)生一種藥物不良反應,其潛在成本約為5 000萬美元,約有5%公共醫(yī)療服務直接由藥物不良反應引起[4]。還有研究表明,藥物不良反應事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在Lundkvist等[2]調查的4 108例中,有190例因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入院,每例事件平均引起的住院時間比正常延長2.2 d。另外兩個相似研究發(fā)現(xiàn),藥品不良事件造成額外的住院天數(shù)為 1.91 d 和3.5 d[2]。Visconti等[4]在對選定的 ADR 個案研究中,對患者ADR的發(fā)生費用進行了統(tǒng)計。1名患者使用抗生素發(fā)生過敏反應,直接費用為:藥物治療成本:1.00美元,額外增加成本:4.00美元,運輸費用:2.00美元。間接費用為:勞動力損失成本10.00美元(根據(jù)一般的家庭傭工周工資計算)。其他費用:門診付費4.00美元。1名患者因用藥劑量錯誤導致嚴重毒性反應,需要住院13 d。其住院直接費用:病房費用1 915.0美元,藥品費用36.01美元,醫(yī)生出診費57.50美元(含醫(yī)師服務咨詢費)。間接損失費用包括:住院期間的工資損失60.00美元,住院損失部分生產力及就醫(yī)的交通成本等。
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Drugs,NSAIDs)是一類被廣泛使用的藥物,2000年全球NSAIDs的費用已高達100億美元[12]。對它進行經濟學研究的報道也不少,該類藥物具有鎮(zhèn)痛和抗炎作用,但也會引起一些副作用甚至是嚴重不良反應,其中以消化道(Gastrointestinal,GI)不良反應最常見。研究中人們發(fā)現(xiàn),NSAIDs表面的價格可能不是很高,但治療由此引起GI不良反應的費用卻大幅度上升。如在英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的NSAIDs藥物總費用超過3 500萬英鎊,而預防和治療因使用這些藥物而產生的GI不良反應費用卻高達5 800萬英鎊[13]。在西班牙,1996年,每100西元(Pta,西班牙銀幣)用于NSAIDs,就要額外增加86西元用于預防或治療其可能帶來的GI不良反應[14]。1998年,因住院治療NSAIDs引起的GI不良反應費用平均在30萬至45萬西元[14]。1989年,美國通過對75 350名入選的65歲及以上年齡患者因NSAIDs引起GI不良反應的診斷和治療成本的研究中得到,用于治療GI不良反應的醫(yī)療保險支付總額約1 099萬美元,其中38%為住院治療費用,14%為門診費用,48%為處方藥物費用[15]。
我國自建立了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與報告制度后,通過ADR報告和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積累,為開展ADR費用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基礎,使從經濟學角度開展ADR的研究成為可能。肖永紅等[16]采用文獻檢索與現(xiàn)場病例調查等方法,對抗菌藥物所致急性蕁麻疹、急性肝損害、急性腎損害和慢性肝損害等不良反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用于不良反應處理費用(不包括手術費)為:257例急性蕁麻疹總費用2 095.00元,165例急性肝損害總費用8 402.29元,126例急性腎損害總費用8 852.77元,28例慢性肝損害總費用6 736.93元,平均費用為5 288.39元;平均住院日15.46 d。郭代紅等[17]對146例ADR報表采用回顧性調查研究,結果顯示,ADR的持續(xù)時間平均每例患者12.69 d,由于ADR導致住院治療的占7.53%;平均每例患者因ADR導致的直接費用為501.92元,間接費用為102.19元,13.70%的患者消耗掉97.55%的費用。何綏平等[18]對126例ADR報告研究中發(fā)現(xiàn),ADR平均持續(xù)11.13 d,其中進行藥物治療78例,所用藥品最多達13種,僅藥品一項消費金額達11 7675.34元,單例最高消費32 315.89元。北京大學中國醫(yī)藥經濟研究中心藥品不良反應經濟成本研究課題組[19]以某醫(yī)院呼吸內科、腎內科作為樣本,利用前瞻性實驗設計收集數(shù)據(jù),開展ADR的直接經濟成本研究,結果顯示,兩個科室的平均 ADR發(fā)生率為17.01%,高于國際文獻報道的水平,患者發(fā)生一次ADR平均延長住院天數(shù)9 d,平均住院費用增加5 343元。秦侃等[20]采用回顧性方式,將1585例ADR病例按嚴重程度不同分為A(嚴重)組、B(治愈)組和C(自愈)組,利用項目法和人力資本法進行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測算,結果顯示,A組住院時間延長平均11.3 d,平均每例支付直接費用6 923.78元,B組平均每例支付直接費用83.75元,C組平均每例支付直接費用38.81元。陳崇澤[21]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2009年本單位報告的140例藥品不良反應造成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40例ADR中,主要為抗感染藥物(50.71%),其次為心腦血管藥(12.14%),ADR主要表現(xiàn)是皮膚及其附屬器官損害,其次是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損害。經計算140例ADR病例的直接成本為 15 695.52元,平均 112.11元,間接成本為14 013.43元,平均為100.10元。140例ADR持續(xù)時間長短不一,病情嚴重情況不同,治療天數(shù)持續(xù)最長的為26 d;每例平均為2.69 d;由于ADR導致住院的有41例,住院總天數(shù)為277 d,平均住院天數(shù)6.77 d。
在ADR費用成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經濟學技術與方法,引入數(shù)學模型,進行量化研究,全面權衡ADR風險性及藥物治療效果,重點關注特殊個體,并在患者出現(xiàn)ADR時果斷采取措施、盡快控制癥狀達到明顯降低治療成本的目的。
ADR成本費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ADR費用測算問題。藥品不良反應成本由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三個部分組成。但由于沒有研究規(guī)范或標準,成本的界定與計算仍然是一個難點,特別是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無法進行量化計算。另外,一些輕微的ADR的費用難以測算。這都影響了ADR成本費用研究的開展二是運用經濟學原理研究藥物治療時,對ADR成本費用關注不夠。李明暉[22]等發(fā)現(xiàn),在所收集的藥物經濟學研究的201份文獻中,有66.67%的文獻考慮了不良反應情況,有43.28%的文獻將不良反應納入產出指標進行分析,但只有16.42%的文獻將不良反應納入成本考慮。其中4.98%的文獻真正計算了不良反應成本。這直接增加了研究者在最后下結論時的難度。
ADR成本費用的研究仍處于探索中,勿庸置疑,ADR將永遠是疾病的一部分,藥物治療費用支出統(tǒng)計、損耗價值等與不良反應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積極開展ADR成本費用的研究,綜合分析藥物使用的利弊得失,將有利于正確評價藥物的治療效果,為保障人們用藥安全,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jù)。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對規(guī)范臨床藥物治療,提高治療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1 李林貴,Gucicely.國內外醫(yī)院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研究進展.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0,30:333-335.
2 Lundkvist J,Jonsson B.Pharmacoeconom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Fundamental&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4,18:275-280.
3 趙林海,陳飛虎,劉國旗.藥物不良反應社會成本控制最優(yōu)化的經濟學分析.醫(yī)學與哲學,2005,26:56-57.
4 Visconti JA,Smith MC.The econom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se studies.Ann Pharmacother,2006,40:529-536.
5 黃宇虹,羅洋,張伯禮.發(fā)達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概況.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8,27:629-632.
6 蒙志瑩,顧海.藥品不良反應經濟學研究初探.中國藥房,2005,16:1528-1530.
7 倫新強藥品不良反應成本測算研究進展.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0,30:1481-1483.
8 劉潔,顧海.藥品不良反應成本測算研究.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7,24:18-19.
9 Blomqvist P,F(xiàn)eltelius N,Lfberg R,et al.A 10-year survey of inflamma tory bowel diseases-drug therapy,costs and adverse reactions.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01,15:475-481.
10 Sullivan PW,Valuck R,Saseen J,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direct cost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associ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CNS drugs,2004,18:911-932.
11 Janaje Munasinghe TM,Singer DR.Costs and preven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01,12:403-405.
12 吳晶,李欣.非選擇性非甾體抗炎藥致消化道不良反應經濟負擔綜述.中國藥物經濟學,2010,3:47-53.
13 McIntosh E.The cos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British Journal of Rheumatology,1996,35:781-790.
14 Lanas A.Impacto economico de los efectos secundarios gastrointestinales asociados a anti-inflamatorios no esteroideos enel Servicio Nacional de Salud.Med Clin(Barc),2000,114:46-53.
15 Smalley WE,Griffin MR,F(xiàn)ought RL,et al.Excess costs from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 Gen Intern Med,1996,11:461-469.
16 肖永紅,侯芳,王進,等.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社會與經濟后果調查.中國衛(wèi)生經濟,2010,29:94-96.
17 郭代紅張志萍,劉屏,等.146例藥品不良反應的治療成本費用調查.中國藥學雜志,1999,34:345-347.
18 何綏平,梁健華.12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治療費用.藥物不良反應雜志,1999,3:159-162.
19 北京大學中國醫(yī)藥經濟研究中心藥品不良反應經濟成本研究課題組.藥品不良反應直接經濟成本研究.中國藥物經濟學,2007,2:30-35.
20 秦侃,范魯雁,趙林海.1585例藥品不良反應的費用測算和分析.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9,18:268-270.
21 陳崇澤.14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與成本分析.中國藥物警戒,2010,7:561-563.
22 李明暉,李洪超,馬愛霞.我國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及建議.中國藥房,2008,19:8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