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啟艷 高洪波
(邳州市戴莊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認真地按照“課標”精神實施教學,使課堂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合作”有余、“自主”不足、“探究”欠缺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甚至有人高呼:沒有合作學習的課堂,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于是,合作學習成了每堂課必備的“拿手菜”,成了當今課堂的“普及模式”。盡管如此,我們還要重新審視合作學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便找出應對之策,更好地使合作學習向良性互動、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1.課堂合作形式、方法不佳。
小組合作人數(shù)過多或過少,隨意地分組或座位形式不合理,這樣的合作學習是不科學的,其結果勢必造成組與組之間的不平衡、學生個體兩極分化,不利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有人認為合作學習就是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梢?,小組討論的多,而其他的合作學習方法利用不佳。其實像合作背誦、互考互練、記憶訓練等,也都是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讓學生學有所得的好方法。合法方式應用不佳,有的是因為操作相對復雜,也有的是因為一些教師的理論水平有待提高,其它方法運用不當或新的方法生成有限。
2.課堂合作時機、內容不當。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及技能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提高能力。因此,課堂合作學習,應更多地著眼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關注學生表現(xiàn)力的提升和發(fā)展。如果對知識所表現(xiàn)的內容和情景還沒有理解,就亟不可待或隨意地安排課堂合作學習,顯然對小組合作這種特殊的教學手段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沒有辯證處理好合作學習和課堂學習的關系。
課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啟發(fā)性,要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課堂合作討論的內容,不一定都適合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合作應該集中眾人的力量來解決個人無法完成或者需要高效完成的任務,簡單、枯燥的任務,學生沒有合作熱情;太難、復雜的任務,學生又會因不了解而無從下手。因此,教學內容不當?shù)暮献魍m得其反。
3.課堂合作意識、能力不夠。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往往更多地關注自身的表現(xiàn),不善于傾聽同伴的發(fā)言,不善于對同伴的表現(xiàn)進行思考、概括、評價,甚至不愿接受組員的意見和建議,有的學生參與合作意識不強,活動欠主動。學生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缺乏,往往導致課堂秩序混亂。課堂展示時,組員沒有對資料進行充分討論、交流、整合、提升,每一次合作學習基本都是組長發(fā)言,但組長的發(fā)言卻不能反映每一成員的 “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既缺乏合作意識,又缺乏合作能力,“合”而不“作”或者“作”而不“合”,這其實又造成了另一類的“一言堂”,達不到小組合作的效果。
4.課堂合作責任、評價不清。
個人責任和即時評價是課堂合作性學習的基本要素,是確保所有組員在共同學習中能提高合作能力和效率的關鍵。個人責任表現(xiàn)為每個組員都必須“干事”,拿出自己的學習成果或觀點,同時對同伴的觀點進行評論,把結果反饋給小組。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每個小組成員都成功履行了責任,并進行恰如其分的交流評價,而是在合作中偷懶或“搭便車”,由此可見個人責任及評價不清是合作學習失敗的原因之一。
1.科學合理分組,合作形式多樣。
課堂教學小組一般是組內是異質的,組間是同質的,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小組之間平等競爭,均衡發(fā)展,當然自由組合的小組也可以另行考量。課堂小組最好以四人為最佳,合作時間一般為一學期或一學年,可更長或直到畢業(yè),也可隨時調整,這樣便于小組的長期建設。每個小組成員應有明確分工,如小組長、記錄員、紀律員、信息員等,每個小組的成功取決于組內每個成員的成功,小組的成功促進組內每個成員的成功。每個小組成員還要有明確的任務,如共同學習任務、定期溝通交流任務、幫扶任務、支持任務、常規(guī)任務、檢查任務、評價任務、反饋任務、補習任務、搜集整理任務、活動任務等。課堂學習小組形式最好采用圍坐式或馬蹄型坐式,這樣便于小組的長期建設。
2.恰當把握時機,保證合作時間。
及時、恰當?shù)匕盐蘸献鲗W習的時機,對于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真正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突破教學難點的合作,有解決教學重點的合作,有爭論教學熱點的合作,有思想交鋒的合作,也有競爭比賽的合作等,所有這些都必須及時捕捉合作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
學生合作時機要有明確的任務指向,提出的問題“含金量”要高,學生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必須借助小集體的協(xié)作力量,在小組內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和解決。一個合作小組成果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讓學生有思考問題的時間、發(fā)表個人想法的時間、相互交流評論的時間,以促成整個小組成果的形成。
3.培養(yǎng)合作意識,增強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要參與互動,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教師課堂組織的精力主要體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全員參與上,因此,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尤為重要,課堂上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比較沉默不活躍的小組,參與他們的合作、討論,以自己的示范行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及合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與人合作的重要。懂得把自我融入群體之中,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既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聽到別人的意見,既能幫助解決組內成員其他人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又能從別人那里得到相應的幫助,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聽取別人意見的品質,同時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的好處,交往意識和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4.明確分工責任,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
為了促進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要做到自主分工,明確每名成員的責任,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而每位成員的分工并非一成不變,結合當天小組各個成員在合作中的表現(xiàn),并獲得小組成員的一致認可方可變動。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明白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使合作學習有序又有效地進行。
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失去了評價的良性制約,合作學習也將難以有效落實。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為每個學生發(fā)揮特長、潛能創(chuàng)造了機會。其學習結果以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因此,評價不可能用傳統(tǒng)的“一把尺子”、“統(tǒng)一標準”,而要針對每個同學在合作學習中的不同表現(xiàn)、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角度和評價標準。為此,根據小組的綜合表現(xiàn)評出“集體智慧獎”、“共同進步獎”等,也可根據學生在小組里的表現(xiàn)評出“最佳表現(xiàn)獎”、“合作標兵獎”等。
總之,合作學習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任務而進行的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它已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應力求避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合作誤區(qū),力求組織好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以喚起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作用。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2001.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3]祁建軍.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校長閱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