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琪芳
(吳江市盛澤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江蘇 吳江 215227)
據(jù)調查,學生普遍感到學習識譜枯燥乏味,甚至感到畏懼。不少小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的能力是相當強的,但是讓他唱曲譜卻感到困難,而且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歌譜,即使是熟悉的歌曲,學生唱譜也會感到很吃力。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這說明學生們用 “唱名”來表示音高的這種觀念始終沒有培養(yǎng)起來,即缺乏使用“唱名”來唱曲調的能力。在視唱能力的測驗中,發(fā)現(xiàn)能夠用唱名唱準C大音階(從do到高音do八個音)的學生的比例甚低。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低年級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音樂大廈中基石的作用,那么在小學低年級應該如何進行識譜教學呢?我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認為識譜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心理學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會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只有對識譜感興趣,學生才會有主動識譜的愿望,做到自主學習。低年級音樂課要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采用趣味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識譜興趣。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從而激發(fā)對識譜的興趣。
1.情境激趣。
低年級學生對音樂語言處于感知的初級階段,對比較抽象的音樂事物難以接受。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根據(jù)相應的內容,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融、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從而讓他們更快地掌握音樂事物,提高興趣。如一年級教唱名1(dol)、3(mi)、5(sol)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我們學校有一個音樂樓梯,它會唱歌。有一位小朋友“樂樂”在走這樓梯。在最底下的時候音樂樓梯唱了1(dol);在中間的時候唱了3(mi)、在最高處時唱了5(sol)。老師告訴他,越往上,這音樂樓梯唱得越高。這樣就讓學生們形象認識到1(dol)、3(mi)、5(sol)的音高位置,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2.游戲激趣。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游戲法,把音樂教學因素和游戲緊密結合組織教學,做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如,游戲《大鼓和小鼓》根據(jù)大小不同兩種鼓的音色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音符和節(jié)奏。如,大鼓低音55(咚咚)和小鼓555(嗵嗵嗵)。
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知識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譜能力為主,同時也注意樂感的培養(yǎng)和唱歌技巧的訓練。
1.強化聽的訓練。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所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依賴于聽覺。這種特征決定了在音樂教育中,發(fā)展聽覺是很重要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如(節(jié)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都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但一遍一遍地唱會讓學生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聽的感覺。如:我在給低年級小朋友上《勤快人和懶惰人》時,讓他們先聽幾遍,并在他們聽的同時律動、互動。幾遍下來,小朋友對這首歌曲整體旋律基本能哼唱了,再進行教唱,就較容易學習掌握。
2.提高唱的訓練。
在識譜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節(jié)奏先行的辦法。這樣由節(jié)奏逐步過渡到音高,將難點分散到整體當中去解決,讓學生自然流暢地享受整個學習過程。
如在歌曲《哈里羅》教唱,學讀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時,教師按節(jié)奏表演“走”和“跑”的動作,并請學生幫教師同步“配音”。學生在教師表演的控制下有節(jié)奏地念讀“走走/跑跑/跑跑”。 當他們感受到“走”用的時間長,“跑”用的時間短后,再進行教師“走”一步學生“跑”兩步,讓學生意識到“跑”的時間是“走”的一半,最后教師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學生在走走、讀讀的游戲中了解了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時值,掌握了兩種節(jié)奏的唱法。
1.利用音畫,營造氛圍。
在教學中,利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畫面和恰如其分的畫外音創(chuàng)設情境,能使學生興趣盎然,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節(jié)日快樂》一課時,我首先出示多媒體畫面,讓學生初聽歌曲,歡快的曲調一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在音樂聲中手舞足蹈......教室里充滿了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隨后引導學生說出過“六一兒童節(jié)”的場面和活動計劃,讓學生在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歌曲的情緒,同時對歌曲旋律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礎上,學生又帶著過“六一兒童節(jié)”的歡快心情隨琴輕聲模唱,再次刺激了對旋律的欣賞和記憶。他們在多次欣賞、自覺記憶歌曲旋律后能夠將歌曲旋律模唱出來。這種成功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樂趣。這節(jié)課上沒有看到同學們眉頭緊皺、疲憊不堪的樣子,反而一個個精神飽滿,興趣十足。下課后一邊走一邊哼唱著歌曲,好像真的過兒童節(jié)一樣。曲譜就這樣在歡快的氣氛中輕松、愉快、自然地學會了?;饬说淖R譜難度給學生帶來的是美的享受及快樂和自信,隨著這種感性積累的逐漸增多,學生便會對識譜興趣愈濃,效率愈高。堅實的基礎。
2.布置場景,營造氛圍。
如在教學歌曲《小寶寶睡著了》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安靜的夜晚,小寶寶在晃悠的搖籃里聽著媽媽輕柔的歌聲漸漸入睡的情景,教師可以先拉上教室的窗簾,使教室的光線相對變暗,并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貼上星星、月亮、鳥兒、蟲兒等都閉上眼睛安靜睡覺的畫面,以營造夜晚的氛圍,創(chuàng)設歌曲意境。
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不要把識譜與視唱作為孤立的知識點......要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我認為,要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不是像以前那樣簡單機械地訓練,而是運用各種手段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這種訓練隱藏于各種活動之中,蘊涵在情境教學當中,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為靈動、鮮活,真正成為孩子們精神上的樂園。
[1]強海英.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
[2]蔡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誘發(fā)識譜興趣.
[3]王雋.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識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