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霞
新視域下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展示的時機與技巧
□邵霞
教學展示是直觀教學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教師展示范例,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綜合運用各種感覺器官,逐步建立起對動作的清晰概念,達到示范的直觀教學效果,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因此,善控時機、巧妙運用教學展示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既是教師提升教學基本功的必須,更是教師教學藝術建構的必要。
1.精尋展機
展示時機的選擇很重要,展示時機掌握不好,會打亂或破壞學生的正常思維,干擾、影響正確動力定型建立。展示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科學的策劃與安排,既要因學而展,根據學、練進程中學生正確掌握技術動作、技術動作錯誤、技術進步、成績進步、配合失敗、集體性錯誤、個別錯誤時均可進行集體性、小組學習展示,讓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被關注的需要,體驗到成功喜悅,從而不斷增強信心。也要因生而展,要充分動員優(yōu)秀學生進行展示、發(fā)揮榜樣的激勵、對照作用,通過相互談體會,交流學習體驗,引導同伴更好地學習。
2.精確展位
展示應根據學生的視野、觀察部位、動作的結構和要求來選擇最合理的展示方位,既要注意“三背”,背光、背風、背干擾源。也要遵循相關的規(guī)律:為顯示動作的前后部位(如前滾翻、排球扣球的揮臂動作等、跨欄的欄上動作,跳遠的空中動作,接力跑中傳接棒方法等)可采用側面展示;為顯示動作的左右移動、體操的側屈、側平舉、斜上舉、排球或籃球防守中的腳步移動等動作,可采用正面展示。徒手操、廣播操的動作展示,可采用鏡面展示;對一些方向,路線變化較為復雜的動作技術(武術的套路)宜用斜向和背面展示,對器械固定的展示動作,老師可通過調整授課隊形的方法來滿足學生的清晰展示要求。
3.精準展距
展示應根據教學中所采用的隊列、教材性質、技術結構、學生觀察的身體練習部位來選擇適當的距離。一般來說,大器材、大幅度的運動項自,如:跳遠、跳高、各種跑,需要讓學生觀察完整動作技術的展示,展示的距離應適當的遠一點;而對動作幅度小的身體練習,如技巧的單個動作,單杠、雙杠等,需要學生觀察重點與難點動作技術時,距離就可以適當地近一點;還應根據動作技術結構特點及觀察的重點,做前后(距離)或左右(位置)距離的調整。
1.精顯目的
任何一次動作展示的運用,都必須有明確目的,通過感觀認識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展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完成任務,感受成功,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與展示的積極性;暴露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缺陷,為診斷、補救做準備。而不同的學習內容在選擇展示手段、時機、形式、速度的要求等均不相同。所以展示時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技術特點選擇有效的方法,要有針對性。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展示是讓學生看助跑起跳?還是過桿技術?展示前必須要向學生講清楚,盲目亂做,沒有針對性,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失去展示的意義。
2.精鑄形式
(1)整分相間
教學展示因根據教材實際采用完整展示與分解展示相結合,如新授課一般多采用先完整展示,然后結合教學重難點逐個分解展示;如前滾翻教學中,首先進行完整的技術動作個體展示,然后分解為彎腰、收腹、低頭含胸、屈膝、推手若干環(huán)節(jié),并將較難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反復展示,并配以講解,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地看清技術關鍵環(huán)節(jié),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點。
(2)動靜相替
展示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動靜結合,快慢相間的標準展示、個性展示、特色展示、指定展示、即興展示相結合,使教學更有節(jié)奏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新授課教師應先用正常的速度完整地展示一次,使學生初步地了解動作的技術結構,然后再依據課的內容順序用慢速的分解展示,使學生理解動作要領,如武術教學和廣播體操的教學。注意展示過程的速度的調控,速度過快,會使學生難以觀察到完整的動作;速度過慢,又會使動作前后脫節(jié),破壞動作的連貫性、整體性。
(3)示講相融
展示既要讓學生感知動作的外部形象,更要通過講解讓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動作內在的聯系,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技術結構及細節(jié)。例如,在學習前滾翻成蹲撐時,教師展示使學生感知前滾翻的外部結構,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動作細節(jié)(手撐墊,屈膝蹲,蹬地低頭,抱緊小腿成蹲撐)的相互聯系。學、練實踐中積極采用個體展示、小組展示、集體展示、處方式展示、超市式展示、合作式展示等形式豐富展示的內容、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3.節(jié)時強效
展示要講效率,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習任務應當堂完成,因此課堂展示必須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形成高效的展示程序,避免因組織展示而消耗過多的練習時間,降低課堂學習效率。
(1)精湛首展
準確的展示動作,才會使學生產生正確的技術表象。教師應經常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一絲不茍的復習、演練,使自身的展示動作(特別是第一次)展示達到熟練化,準確化,給學生以精確、熟練的形象。同時,展示要因人而異、因學而異,給每個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高度重視學生的第一次展示,力求每一個展示的學生都能成功或較好地完成展示,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進步的快樂,也讓學生在展示的對比中認識自己,發(fā)現不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階梯漸近
教與學的不同時段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師、生教學展示,如準備活動階段、新授階段、復習階段、分組練習階段的匯報表演、結束階段的比賽性展示、階段教學的測試性匯報等。如,在前滾翻教學中,學生常出現分腿、勾腳的錯誤,這時教師可讓一個學生展示,展示時教師拉住學生的雙腳,讓她分別把錯誤動作和正確動作做出來而進行比較,體會兩種動作的區(qū)別,同時加強空間感覺,強化正確的動作技術概念。在學生沒有形成正確技術概念時,一般不要對動作進行正確與錯誤的對比展示。
(3)展練有度
展示次數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步驟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而定。一般來講,傳授新教材時,先做一次完整、準確的展示。然后根據教學步驟進行重點、難點動作展示。難度大的技術動作可重復演示(如健美操教學中的動作路線、上下肢動作的配合等),切忌盲目地或無止境地展示,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完整的動作概念的建立,面對的是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強的學生,可適當增加展示次數。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