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
興趣是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探索,敏捷地觀察,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努力地改進學習方法,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學”為“樂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談一些看法。
一、 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節(jié)課如果有個好的開頭,學生上課開始時就會興趣盎然,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正比例應用題”時,可用一根長竹竿,立于地上量出影長,同時量出校園內一顆大樹的影長,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剛才的三個數據求出樹的高度。學生這時會覺得不可思議,于是急于要知道計算的依據。這樣,這堂課就會在學生急切求知中開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創(chuàng)設情景的另一主要做法就是,進行精心設問,也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想得到聰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思維總是由問題引起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面積和長度的區(qū)別,提出“兩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樣,面積也一樣嗎?”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即活躍起來,紛紛舉出自己的觀點,并展開討論。通過爭論,進一步鞏固了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更主要的是通過實例明確了長度和面積的差別。
二、 在“五會”教學法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蔽磥淼奈拿げ皇菦]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而且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①會看。這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教學中凡學生能通過自己學習掌握的知識,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通過學生自身的觀察獲得知識。例如,教學質數、合數時,先讓學生找出1、2、3、4、5、6、11、15……的約數,并進行分類,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約數的個數,在此基礎上,歸納出:自然數可以分成質數、合數和1三種數。②會聽。指導學生要邊聽邊想,不僅要認真聽教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的發(fā)言,聽同學講得是不是有道理,有沒有講錯的地方。在教學中,由教師口述后,教學生進行認真復述,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會聽的習慣。③會想。課堂上要讓學生動腦筋,想問題,除了靠誘導啟發(fā)所有學生思考問題,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筋,這就要求所有教師必須提出一些帶有思考性的問題。例如:什么是“整除”?什么是“除盡”?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引起學生的思考。④會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必然要想,課上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想的對,就得認真聽,細心地看,仔細地閱讀。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口述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意識地加強提問,創(chuàng)造設計一些引起學生思考、表述的機會。⑤會問。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揮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鼓勵學生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這是教學理念提升的一種具體表現,是大力提倡的教學新風尚。
三、 在實踐活動中增長興趣
在實踐中學習,即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知識,這一點是小學義務教育的要求之一。這是因為,在教學中適當引導學生動手,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適合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特征?;橄鬄榫唧w,使學生在具有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正確概念,形成科學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不斷增長興趣,慢慢形成學習的能力。
(瓦房店市三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