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西南某水電工程(以下簡稱“工程”)位于西南某省境內江河上游左岸一級支流上,是此河流域梯級開發(fā)方案的一個梯級。總裝機容量為60 MW,水庫正常蓄水位2580 m,死水位2575 m,總庫容694.5萬m3。工程主要樞紐由攔河壩、引水系統(tǒng)和地面廠房組成。
工程施工總布置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分區(qū)布置方式,共布置4處相對集中的施工區(qū)。工程初步選擇3處渣場用來堆放工程棄渣,設置2個石料場。工程對外交通公路包括進廠公路、左岸和右岸上壩公路等共3條,總長度為12.77 km,全部為永久、新建公路;場內交通共設置1條永久公路,其余均為臨時公路,均為新建公路,總里程8.36 km。
工程主體及臨建工程土石方開挖量約為86.39萬m3,折合松方為127.75萬m3;其中利用部分開挖石渣填筑壩體,填筑量為12.39萬m3,最終棄渣為108.77萬m3。初步選擇3處渣場用來堆放工程棄渣,渣場規(guī)劃容量為115.50萬m3。渣場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進行防護,將成為新增水土流失的發(fā)源地。
明確土石方開挖方式、開挖強度、棄土棄渣方式和數(shù)量,分析施工活動擾動地表、破壞地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產生水土流失的程度,是分析施工對生態(tài)破壞的一項主要內容。
施工過程中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混凝土養(yǎng)護以及其它零星的生產廢水,施工期生產最終廢水排放量為47.34萬m3。
施工期廢水排放作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新增污染,可能對受納水體產生不利影響,降低水體功能。在本工程的施工分析過程中予以了重點關注,對多個影響源給出了定量分析。
工程施工期間估算施工機械燃油消耗總量為5900 t,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CO,NOX,CHX,SO2,估算的廢氣排放總量約200.09 t。施工期炸藥總用量為680 t,炸藥按采用銨銻炸藥考慮,其爆炸產物中有少量的CO,產量約52.84 t。
施工期廢氣排放屬于新增污染,可能影響施工人員和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在工程的施工分析中對油料、炸藥這兩個影響源給出了定量分析,并且分析了廢氣排放與環(huán)境空氣的關系。
施工期噪聲源可以分為固定聲源和流動聲源。固定聲源主要指機械設備在工作時產生的噪聲和巖石爆破產生的噪聲,其中巖石爆破產生的是瞬時噪聲。流動聲源主要指場內外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施工期噪聲的產生屬于新增污染,也可能影響施工人員和周第邊居民身體健康。在工程的施工分析中,根據(jù)噪聲產生源的不同將施工機械分成了固定聲源、流動聲源,并對這兩個影響源給出了定量分析,且分析了與周邊敏感點的關系。
該工程的施工高峰人數(shù)為1650人,平均人數(shù)為1200人。施工期施工人員將產生生活垃圾,以每人每天產生0.7 kg計,整個施工期產生垃圾765.40 t。生活垃圾如不妥善處置,則破壞景觀,污染空氣、土壤和水,加大疾病的傳播機率。
該工程施工分析中,對固體廢物這一影響源進行了量化,給出了定量分析結果。并且分析了施工人員生活與人群健康的關系,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
工程約需水泥39330 t,鋼筋及鋼材6800 t,金屬結構 261 t,木材 2400 m3,炸藥 680 t,燃油5900 t。工程對外交通運輸方案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為輔,鐵路物資轉運站初擬為廣大鐵路的大理站。場內公路交通具體布置根據(jù)對外交通布置、工程主體布置及施工生產生活布置確定。所有公路的建設均需注意水土流失問題,必須嚴格按照公路設計施工方法和工藝進行施工,嚴格按照設計棄渣場棄渣。工程施工分析中,對施工材料的種類、來源,交通運輸?shù)默F(xiàn)有條件和布置情況進行了說明,分析了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
工程施工“三場”選址充分考慮了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盡量少占林地,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并根據(jù)“集中布置”的原則,使生產生活設施的布置更加緊湊。同時距附近居民點較遠,施工區(qū)附近居民點也較少,因此對當?shù)鼐用裼绊懞苄?。由于建設場地除占地損失外,工程建設不會對該區(qū)域的植被和土地利用造成明顯影響,因此,施工“三場”選址在環(huán)境方面是可行的。
淹沒占地分析應根據(jù)淹沒、占地處理范圍和淹沒對象,分析淹沒占地與環(huán)境的關系。水庫淹沒和建設占地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長期的不可逆的,也是工程在環(huán)境方面付出的主要代價,應作為分析重點。
水庫淹沒土地總面積26.85 hm2,其中淹沒水域面積9.45 hm2、陸地面積17.39 hm2;水庫淹沒對庫區(qū)及周圍的土地資源有一定影響,將使土地利用格局發(fā)生一定的改變,生物棲息地性質也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從而影響到動植物資源的數(shù)量、組成和分布。隨著水庫蓄水后水位上升以及小氣候和區(qū)域小環(huán)境的改變,原淹沒范圍內的動植物資源可能隨之產生后靠上移現(xiàn)象,因此,自然體系的生產能力的降低幅度、自然體系自身的恢復穩(wěn)定性和阻抗穩(wěn)定性的變化,以及動植物種群受破壞的程度并不太大。
工程永久建設場地占地10.33 hm2,其中農用地9.01 hm2,未利用地1.32 hm2;臨時建設場地占地26.53 hm2,其中農用地21.37 hm2,未利用地5.16 hm2。工程建設將使建設場地范圍內土地利用結構和類型發(fā)生變化,永久建設場地范圍內的土地將改變原有性質,新功能將長時期保持不變,臨時建設場地范圍內的土地在施工完成后,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恢復原有功能或進行合理開發(fā)。施工活動將會使施工建設場地范圍內的一些植被數(shù)量和類型受到破壞,原有植被類型的結構和分布將發(fā)生變化。建設場地范圍內現(xiàn)有動物的棲息地將遭到破壞,動物種類和數(shù)量可能減少。另外,施工活動還將破壞建設場地范圍內的地表植被,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區(qū)的植被覆蓋率,從而增加了工程區(qū)內產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可能。
水庫淹沒與建設場地范圍雖然地處某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某個景區(qū)內,但距景區(qū)內的景點較遠,且交通不便,不在觀景線路上,對現(xiàn)有景點不會產生影響。另外,工程建設區(qū)域的植被類型在當?shù)仄毡榇嬖?,現(xiàn)狀景觀較差。同時,本電站為引水式電站,攔河壩和廠房均在谷底,故工程建設不會影響該區(qū)域的景觀。
水電屬清潔可再生能源,電站運行本身不會改變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也不消耗水量,沒有污染物質排放。但水庫蓄水、閘壩阻隔、河段減水等對環(huán)境將有一定的影響,電站運行本身也對下游的用水產生了調節(jié)作用。水庫蓄水后,攔河閘壩阻斷了魚類上溯和降河的自然通道,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工程引水線路長約6.3 km。運行期,電站壩址至廠房尾水間約8 km河段內有3條支溝匯入,流域面積85.6 km2,形成約2 km脫水段,6 km減水段。該河段內,河流的流量與天然狀態(tài)差別較大,但由于河段內沒有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僅對河段內的環(huán)境用水及水生生物有不利影響。
[1]朱黨生,周奕梅,鄒家祥,等.水利水電工程環(huán)境影響評價[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3,Ⅲ.
[2]任效乾,王榮祥,等.環(huán)境保護及其法規(guī)(第2版)[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5,5.
[3]鄒家祥.水利水電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內容與方法研究[J].水電站設計,2004,(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