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山西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因材施教”[1]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認為,一個班級的學生,稟賦和知識基礎有很大差異,教師應該了解班里同學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智力水平等狀況,然后把班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制訂授課計劃。以往的教學中大多采用三種方法來進行所謂的“因材施教”[2],即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傳授不同要求的知識。1.學習內(nèi)容按層次安排,優(yōu)等生理解教材中難度最大的部分,中等生理解次難度的部分,后進生理解最基本的部分。2.在思維訓練的要求上,優(yōu)等生、中等生的思維要求達到直覺思維狀況,而后進生就要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3.在回答內(nèi)容的難度上,讓后進生回答形象思維方面的內(nèi)容,優(yōu)等生回答需要綜合概括的內(nèi)容,并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首先,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大多按照成績來分,這種分類本身就存在缺陷;其次,不是所有的優(yōu)等生都擅長直覺思維,并非所有的后進生都要從形象思維做起。最重要的是,盡管我們一直呼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強調(diào)學生的差異,強調(diào)學生智力、興趣基礎等的差異,可是很少有老師在教學中真正搞清學生的差異究竟來自哪里,如何區(qū)分?;谝陨侠碛桑以噲D從性格的角度對學生的差異進行討論并分析由此而進行的“因材施教”。
心理學認為,“性格”[3]是一種個體內(nèi)部的行為傾向,它具有整體性、結構性、持久穩(wěn)定性等特點,是每個人特有的,并且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可以對個人外顯的行為、態(tài)度提供統(tǒng)一的、內(nèi)在的解釋。而目前關于性格測試工具非常多,我在這里介紹的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之一——MBTI。
MBTI[4]全稱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性格類型。它以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性格理論為基礎,由美國的Katherine C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共同研制開發(fā)。
MBTI的理論來源是研究者認為的,人的性格可以由兩種態(tài)度類型和六種功能組成,簡稱四維八級。最初,榮格根據(jù)里比多的流向性,區(qū)分了“外傾”(Extraversion)和“內(nèi)傾”(introversion)兩種態(tài)度類型[5]。 外傾表示在主觀興趣朝向客體的運動中主體與客體間的明顯聯(lián)系。而內(nèi)傾意味著主體對客體的否定性聯(lián)系。1921年,榮格在《心理類型》這本書里區(qū)分描述了四種功能[5]:感覺(sensing)、直覺(Intuition)、思維(Thinking)和情感(Feeling)。 榮格[5]認為感覺是通過感官和體感來傳送的知覺,是有意識的知覺;直覺是一種以無意識的方式傳達感性認識的基本心理功能,是無意識的,這兩個獨立的功能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補充。他認為思維的作用是判斷事物正確與否。情感也是一種判斷,但是這種判斷涉及接受與拒絕的主觀標準的設置。在榮格看來,情感與思維一樣,是一種理性功能。當個體的全部態(tài)度表現(xiàn)為情感的功能定向時,我們稱他為情感型的人,反之則是思維型的。麥爾斯女士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感知P(Perceiving)一判斷J(Judging)兩個功能[6],這兩個功能是關于我們?nèi)绾谓M織信息并做出決定,也就是我們在判斷時偏好或傾向于從什么角度出發(fā),這兩種功能是相互對立的判斷功能。T是指個體對事物的判斷主要依據(jù)客觀原則和邏輯結果;F指的是個體對事物的判斷主要依據(jù)個人或社會的價值觀。這也是MBTI類型理論中唯一和性別有關的一對維度。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四維八極(外傾,內(nèi)傾)(感覺,直覺)(思維,情感)(感知,判斷)共十六種類型的性格模型。最終會形成形如ISTJ的16種人格類型[7]。這十六種類型沒有優(yōu)劣之分,每一種類型只是反映了該類型的人的態(tài)度及行為偏好。
該理論的重點在于:
(1)心理功能的發(fā)展是按個體偏好的順序來進行的,在生命的早期,個體主要將能量投入在優(yōu)勢功能的發(fā)展上,因為這樣會令他感覺到舒適(這就像右利手的人使用起右手來會更加輕松自如),如果個體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收集和處理信息將會事半功倍。
(2)個體會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劣勢功能,這些是平時不為自己了解的部分,通過平衡發(fā)展各種維度的功能和隨著人格結構的不斷整合,最終形成獨特的、完整的個體。
教師一旦能確定學生的性格類型,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具體來講:
該理論的第一個維度,“外向E-內(nèi)向I”代表著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來源。外向型的人傾向于對外部世界的客體作出反應,即習慣于從外界獲得能量,偏好新異的刺激;而內(nèi)向性格的人傾向于在精神世界獲得心理能量,習慣于采用持久穩(wěn)固的工作方式。教師不應該要求每個學生都熱情、開朗。內(nèi)向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感覺到安全,非要把他拉出來,暴露在大眾面前也許會讓他窘迫,焦躁不安,讓他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或許更好。
第二個維度 “感覺S-直覺N”表示人們通過感知(Perception)活動獲取信息和經(jīng)過判斷(Judgment)權衡做出決定時不同的用腦偏好。感覺型的人通常重視現(xiàn)實性和常理,關注事物的具體性和特殊性,習慣采用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而直覺型性格的人則著眼于未來,偏好新的思想觀念,重視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力,傾向于把握事件的全局圖面,不墨守陳規(guī)。這表述的僅僅是一種朝向外部世界的態(tài)度。不同的用腦偏好使我們思考,進行教學的時候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比如陳述式的細節(jié)性的教學法可能只適用于感覺型的學生,直覺型的學生更需要對問題有全局的把握,這類學生需要在反復的練習中或者錯誤中進步,也許他們的反應比感覺型的更滯后一些,教師不應過早放棄這類學生,把他們歸于后進生之列。
第三個維度是“思考T-情感F”。思維型的人性格特點是公正、懷疑,帶有批判性,邏輯性強。而情感型的人則容易感情用事,期望他人認同或傾向于和自己的情感一致的工作方式,富于同情心,奉行清晰一致的主觀價值觀。思考型的學生很適合做班級管理者,而情感型的學生如果能有機會讓他們參加學校的課余活動,他們將會比較有熱情,也容易出成果。
第四個維度“判斷J-感知P”是就人們的生活方式而言,它表明個體是以一種有計劃(確定)的還是隨意(即興)的方式適應外部環(huán)境。具有判斷型性格特征的人行為保守,有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時間觀念嚴謹,喜歡有序的生活方式。而感知型性格的人時間觀念寬松,看重工作過程,通常不會去制定長遠的計劃,缺少規(guī)律性,做事比較喜歡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判斷型的學生從他們的答卷紙上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非常有條理,而感知型的學生更隨意,但不代表感知型的學生做得就不對,教師如果能正確引導,他們在回答問題或著書面做答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條理清晰。
事實上,教師最終得到的是每個孩子的類型組合。以ESTJ為例,ESTJ中E表示精神能量指向外部,S表示利用感覺的方式獲取信息,T表示通過理性分析對信息作出判斷,J表示生活方式為計劃型。如果這個學生是屬于外向判斷型的,那么可能比較喜歡互動型的教學,教師的積極關注會對他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而ISTJ則屬于內(nèi)向情感型的。這種學生通常喜歡獨立思考,互動可能會讓他產(chǎn)生更多的不安全感,也許獨處會讓他學到更多。
[1]夏正江.論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4):37-42.
[2]孟四清.當代中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10,(5):69-71.
[3]Jerry M.Burger著.陳會昌等譯.人格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4]蔡華儉,朱臻雯,楊治良.心理類型量表(MBTI)的修訂初步.應用心理學,2001,7,(2):33-37.
[5]榮格著.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心理類型學.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9.
[6]唐薇,孔克勤.“麥爾斯一碧瑞斯人格類型量表”MBTI理論及應用的初步研究.華東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yè),人格心理學方向,2003碩士論文.
[7]曾維希,張進輔.MBTI-人格類型量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心理科學進展,2006,14,(2):25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