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玲,胡小萍,趙麗華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合作式或協(xié)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1]。我院2008年2月—2008年6月在《健康評估》體格檢查實踐教學運用參與式教學法,效果較好?,F(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本院2008級3年制護理專業(yè)2個班護生98人為研究對象,所有護生均為參加全國高考統(tǒng)招入學。其中對照組(11班)50人,實驗組(12班)48人,均為女生,兩組護生在生源、年齡結構、知識水平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講解示教→分組練習→課后輔導):由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操作示教講解;分組練習時由帶教老師進行示教后護生分組練習,課后輔導時帶教老師因同學要求再把課堂內容操作1遍,學生自己練習,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解決。實驗組采取參與式教學法(護生預習實驗教學內容并示教→教師講解示教→課后護生自己練習→上課分組練習→課后輔導)。具體如下。
1.2.1.1 課前準備 按照授課計劃安排,教學前1周,將實驗組的護生分成8組,每組6人,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實驗組護生預習體格檢查實驗教學內容,對照教材講述操作步驟和方法嘗試操作,教材上沒有具體操作步驟的要求護生自行在課外時間利用各種資源(圖書館、網絡等)查找體格檢查相關圖片及影像資料中的操作方法。作業(yè)的答題形式不只局限于文字形式描述,也可以用身體局部畫圖、模擬全身畫圖、自拍自己的操作方法等。教師準備:參與實踐教學的帶教老師集中統(tǒng)一操作方法,有些臟器有多種檢查方法的如肝觸診也要規(guī)范操作方法。
1.2.1.2 教學實施過程 選取了體格檢查中的腹部檢查的4學時進行參與式實驗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分為5個階段:第1階段,每組推選1名代表把預習的操作方法示教給同學,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把有異議的問題提出來;如腹部體檢中關于移動性濁音的叩診方法為什么要更換體位;如胸部體檢中為什么在肺部能叩出清音、濁音和實音。第2階段,帶教老師把正確的體格檢查方法示教給同學。第3階段,護生進行課后練習,把有疑問的操作步驟歸納整理。第4階段,按授課計劃進行上課分組練習,每組12人,共分4組,每組先請1人(采取自愿的方式)回示教,其余護生仔細觀看其操作過程和操作手法,操作結束后,帶教老師把不準確的手法進行更正,并針對有異議的操作方法逐一解答。第5階段,護生課后練習,老師只是個別輔導。
1.2.2 評價方法 ①學期結束時由學院統(tǒng)一試卷對護生進行理論和實踐技能操作考核,實踐技能操作均為病例試題,考試時由護生自行抽簽,每簽1個病例,每個病例中蘊含1個或多個體格檢查操作方法,護生獨自準備用物,考試為全封閉的一對一。評分統(tǒng)一使用本學院制定的實踐技能考核評分標準。②護生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評價,采用自行設計問卷了解實驗組護生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評價。③見習情況評價,采用自行設計問卷了解醫(yī)院帶教老師對每位護生的評價。問卷統(tǒng)一發(fā)放,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98份,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輸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統(tǒng)計描述。
2.1 兩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比較(x ±s) 分
2.2 醫(yī)院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的評價(見表2)
表2 醫(yī)院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的評價 人(%)
2.3 護生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評價(見表3)
表3 實驗組護生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評價(n=48) 人(%)
3.1 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探索意識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以發(fā)展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fā)現(xiàn)為學習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激發(fā)其主動探索、勤于鉆研的精神,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2]。以護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此模式教學中,由于護生需要查閱文獻以了解相關知識新進展,可發(fā)掘護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潛能,并能捕捉到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從而培養(yǎng)護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授課方式,護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完全模仿教師機械性的操作程序,不會去思考,不會去研究,更不會去參與。本研究中,91.7%的護生認為,參與式實驗教學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87.5%的護生表示,增強了查找文獻資料的方法,為以后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91.7%的護生認為,參與式實驗教學有利于護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參與式實驗教學過程中,護生從預習階段便處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中,怎樣把課本上的知識理解透徹,怎樣把課本上的文字、圖片變成準確的手法及熟練的操作步驟,又怎樣把這些文字、圖片變成栩栩如生的圖畫展示給大家等,全部由護生獨立完成,而教師不斷鼓勵護生進行多方位思考,學會質疑,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3 實現(xiàn)了護生為主體的成功轉換,提高護生自學能力 以護生為主體的參與式實驗教學模式從護生的預習、示教和提問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培養(yǎng)了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在上示教課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感受、鞏固和運用等學習階段,并能在向他人提問和回答他人提問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和所講的知識,整個學習過程符合以護生為中心的教育要求[4]。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帶教老師對實驗組護生在護理實踐操作的主動性、全面性、規(guī)范性等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1);提示護生不僅學習興趣增強,而且自信心也得到強化,完成了學生為主體的成功轉換,這對于護生能夠順利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臨床護士至關重要。
3.4 增強了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護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護生教與學的主動性,實現(xiàn)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性總結,主要目的是對護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對相關的新進展予以補充和闡述,而不必強求所講問題都必須有標準答案,在激發(fā)護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思維的同時,實現(xiàn)了有效調控。93.8%的護生認為,師生互動,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解決難題。95.8%的護生認為,提高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3.5 不足之處 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參與式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但是需要的時間長,教學任務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另外學生的自主性參差不齊等,還有待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總之,加強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改革,對于改善護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護生思維空間,培養(yǎng)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1] 安力彬.關于醫(yī)學生臨床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3(2):58-59.
[2] 馮秀蘭,何佩儀,郭小云,等.研究性學習臨床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91-692.
[3] 滿晶,馬欣川,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述評[J].外國教學研究,19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