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薇娜
摘要:體育健身觀念的普及和終身體育思想的發(fā)展,給高校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技能、興趣和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學應當從強化體育意識、培養(yǎng)體育興趣和習慣、改革課程設置等方面來構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教學,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09)09-0016-01
終身體育的思想正在深入人心,這促使大學體育教學理念發(fā)生改變,其視野開始從校園內的體育生活擴展到更加長遠的社會效果。這種現(xiàn)代體育教學理念,不僅要求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求對學生自我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強化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
(一)強化大學生的體育意識
我國現(xiàn)行的大學體育課程在高校中普遍被邊緣化設置,很多學生在走出大學校門之前,就放棄了身體鍛煉。要改變此狀況,首先要激發(fā)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讓他們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高校中營造出一種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體育教育。大學體育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身體運動能力、技巧方面的體育教學,也要重視精神各層面內容,從而激活、強化大學生的體育意識。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
只有激發(fā)學生自覺鍛煉的興趣,才能使體育轉化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育本質上是滿足人類個體及社會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而這種實踐活動的主體同樣也是人的自身。因此,要使人養(yǎng)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不但要使人們從體育鍛煉中體會到樂趣,更要重視體育價值觀念、體育哲學等體育文化內層的教育。只有大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對個人的價值,體育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的作用,并使其深入到大學生的理念之中,他們的終身體育習慣才能形成。
二、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
(一)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與學生的體育積極性
體育是本身是一種有趣的、有益的、有效的健身活動,體育活動的過程能給人歡愉的體驗。要使大學生能自覺長期堅持從事體育鍛煉,關鍵是重視他們對體育多樣性的需要和個體差異,使他們在接受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出體育習慣。但是,現(xiàn)今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只是功利性地考慮自己的課時量,一味地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忽視了對學生興趣和參與欲的引導。因此,體育教師應在課內多增加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并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意愿和身體條件自主選擇比較喜愛的運動項目,使他們能夠掌握一兩項有專長技能的鍛煉方法和身體娛樂的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體驗從事體育運動的愉悅,從而使學生自發(fā)、自主、積極地從事體育鍛煉。
(二)學生的體育積極性與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
大學生從事自己擅長和熱愛的運動項目,既能培養(yǎng)體育興趣,又能樹立成功的信念,使自我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潛能得到激發(f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體育鍛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當體育運動技術達到熟練程度時,則被認為已經掌握了該項體育運動技能,人們只有掌握了運動技能,才能有長期參加體育運動的可能和要求,進而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改進課程設置提高終身體育能力
(一)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要激發(fā)大學生長期參加身體鍛煉的興趣和欲望,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是前提。體育能力是從事身體活動所必備的知識、身體素質、技能和方法。在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中,應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必要的活動技能及運用技能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大學生對自我鍛煉身體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同時,適當安排體質訓練,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重點發(fā)展個性,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健身,小群體鍛煉的習慣,使體育生活化。將現(xiàn)代體育、余暇體育、娛樂體育引進大學體育中,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為終身體育創(chuàng)造基礎。
(二)改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觀與體育能力觀
學生的體育能力是多維度的,傳統(tǒng)的提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對體育的認識能力,進行科學鍛煉的運作能力,選擇適合自身鍛煉特點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自我檢測和調控能力等,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關于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學習。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學一般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造成許多大學生不會運用適當?shù)倪\動方法,達到自我健身目的,以至于很多學生對體育健身逐漸失去興趣,最終告別了體育鍛煉。自我健身能力是完成終身健身的基點,因此大學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體育能力觀。
終身體育是終身教育思想在體育中的體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樹立終身健身的體育觀,提升對自我身體鍛煉的認識,培養(yǎng)終身鍛煉身體的能力,形成自覺鍛煉的良好品質,為學生的自我完善奠定終身的基礎。這樣,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才能自覺地沿襲學校教育時期的鍛煉欲望,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能獨立自主地從事身體鍛煉,從而鞏固和發(fā)展大學體育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樹林.“終身體育”階段劃分及分析[J].體育大學刊,2008,(3).
[2]曾紀榮,肖鋒,黎冬梅.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