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后進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是指班級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現(xiàn)比較差,或學習成績較差,或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兩方面都較差的學生。后進生雖然在班里是少數(shù),但是他們也是班里的一員,如果放棄他們,既可能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還可能累及學校、家庭和社會。同時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正處于被塑造而未定型的階段,可塑性很大。所以后進生的教育應成為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后進生是成因是多方面、復雜和長期的,一般而言,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家庭原因
1.父母對子女疏于管教和關心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常年不管子女,子女與家庭缺乏交流,缺乏正常的引導而導致學習困難,成為后進生。有的則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前者使子女缺乏父愛或母愛,心靈受到傷害。后者由子女的爺爺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則一味溺愛,對他們缺乏嚴格的管理,致使其放蕩無羈,放任自流而成為后進生。
2.父母不能以正確的思想言行指導、教育子女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將直接影響著子女。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沒有耐心,動輒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認為只要給子女以物質上的滿足,而忽略了子女最需要心靈的溝通。還有的父母熱衷于賭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閑,對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二、學校原因
學校素質教育沒有落到實處,重智育,輕德育、體育。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教學只面向一部分升學的學生,教師往往抓尖子生、優(yōu)秀生,對他們多加以表揚,容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忽視中下生,對他們批評多,鼓勵少;冷淡多,關心少,使部分中差生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消失,厭學情緒隨之而來。時間一長,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xiàn)偏離集體的傾向,甚至會以各種反常的行為與班集體抗衡,逐漸成為后進生。
三、社會原因
社會環(huán)境的好壞對學生成長影響是巨大的。游戲機室、網(wǎng)吧、臺球室等場所,讓不少學生玩物喪志,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成為后進生;有的學生遭受暴力侵害后不敢言語,身心受到巨大傷害,無法專心學習,變?yōu)楹筮M生;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使一些學生誤以為根本不需要學習,只要有權或有錢就可以達到目的,從而不認真學習,逐漸成為班上的后進生;一些媒體宣傳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內容也使得青少年的言行往不良方向發(fā)展,從而淪為后進生。
剖析后進生眾多的形成原因,后進生一般具有以下的外在表現(xiàn)和心理特點:
一、道德觀念缺乏,是非觀念模糊,法律意識淡漠
由于長期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后進生往往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有的消極悲觀,苦悶不樂;有的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產(chǎn)生與教師的對立心理,對老師的表揚不作反應,對老師的批評極其反感,甚至不顧場合地頂撞老師,有意破壞紀律。有的學生對道德、法紀一無所知,做出違法亂紀的事。
二、學習基礎差,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后進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當中有的智力較差,理解力不強,反應遲鈍;有的缺乏信心,自卑感強;有的學習無目標,態(tài)度不端正,無心讀書;有的上課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對問題不求甚解,解決困難問題意志薄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行為不良
后進生在情感特征上重“哥們義氣”,常常不分是非地感情用事,情緒不穩(wěn)定,變化多端,喜怒無常。他們有的易怒易躁,性情執(zhí)拗,常常表現(xiàn)為與老師、班干部、家長做對,總認為老師、同學在冷漠他們、歧視他們、討厭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懶惰、貪玩,經(jīng)常遲到或早退甚至曠課,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有的經(jīng)常出沒于網(wǎng)吧等不良場所,最終導致違法亂紀。
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我們應如何做好他們的教育轉化工作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
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學校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同時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及時把學校的教育工作情況告知家長,以求協(xié)調一致,找出問題癥結,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對子女過分嬌慣溺愛而造成的后進生,應有意識地鍛煉他們,幫助他們學會為他人、為集體服務,培養(yǎng)其意志、毅力及勞動觀點和集體觀念。對因家庭不和或父母工作忙對子女缺少關心和教育,子女接觸社會不良分子而造成的后進生,學校一定要積極聯(lián)系家長,切斷其與不良因素的聯(lián)系,并向其陳述利害關系,培養(yǎng)他們辨別是非和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整個社會也應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凈化社會風氣,整頓非法網(wǎng)吧,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達到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關愛后進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苯逃D化工作中,對后進生,教師要充滿愛心,尊重后進生的人格,賞識后進生的優(yōu)點。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在教育中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持正面引導,以理服人;不能簡單粗暴,以勢壓人。在教學中,教師對后進生要以表揚為主,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表現(xiàn)自己,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他們的成功感。
三、增強后進生自我教育的意識,使其不斷地自我完善和提高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學校德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不用他人教育,而是自己教育自己。教師可用大量的事實,包括對自己的剖析,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任何人都是優(yōu)點和缺點的統(tǒng)一體,而且人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教師要指導后進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產(chǎn)生“別人行,我也能行”的意識,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堅定自己的信心;指導后進生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逐步改變原先不良的行為習慣??傊?只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追求的目標,我們的教育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耐心、恒心、細心、誠心,不斷與后進生溝通思想,融洽感情。讓愛的陽光溫暖后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后進生的成長,那么我們最終一定能開啟心靈,收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