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摘 要: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使學生的主體參與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他們在主體活動中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的發(fā)展,真正樹立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主人翁意識。
關鍵詞:課堂教學 主動參與 積極互動 以生為本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強調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的發(fā)展,真正樹立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主人翁意識。為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積極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基礎和保證,筆者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劉開在《問說》中曾說:“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可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形成師生互動。我的做法主要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我在上《記賬憑證》這一節(jié)課時,先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記賬憑證是什么?2.記賬憑證有哪些?3.記賬憑證上面寫了些什么?4.記賬憑證怎么填寫?5.怎么判斷記賬憑證填的對不對?我在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時候共同解決問題,嘗到成功的喜悅,學會在學習中合作與共享,這將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到輕松、愉快,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融入更多的觀念,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過程其實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關系應亦師亦友。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更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技巧,乃至求新、求異的思維。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每個人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這是很正常的,師生之間就應該一起談觀點,論認識,一起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有效溝通,相互啟發(fā),教學相長。例如,我在進行會計分錄的教學當中,對每一筆經濟業(yè)務,讓學生自己獨立進行分析,然后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接下來展開分組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最后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這樣的過程,有效地避免了從書本到書本的灌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既融入了許多個人觀點,同時又對這些觀點有效地加以整合,最終形成對教學內容的深化理解,教學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現代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和課件的使用,它具有幫助教師拓展教學時空、豐富教學信息、減少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延伸教學功能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為教學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用自己的循循善誘來激發(fā)學生的注意、思維與學習興趣,用自己淵博的知識來解答學生的疑惑,滿足其學習的欲望。
四、優(yōu)化整合,“教”中育新,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要從過去“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向“以激勵學習為特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模式轉換。中職學生的依賴心理比較重,總希望老師能給出“標準答案”。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內容的練習可鼓勵學生“自作主張”。鑒于此,筆者采用了“實踐——觀察——總結”的教學步驟,讓學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討論,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實踐的全過程。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正確與否,以及改進的方法,從中獲得新的知識。
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學生操作動手的機會不多。這與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動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盡量利用學?,F有的設備、條件,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大膽地進行“開放型”教學模式的嘗試。如對《基礎會計》會計核算程序一章的教學,筆者了解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仍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就根據實際需要增添了一個完整的填制憑證、登記各種賬簿一條龍的練習,以實際工作資料,布置好學習任務,由學生分組完成憑證的填制和賬簿的登記,相互間可以討論,并把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
總之,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真正將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觀念轉變?yōu)槲覀冏杂X的教育教學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使學生的主體參與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簡介:徐州第二職業(yè)中學財會專業(yè)教師,中教一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