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芳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進一步推進了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的運用。本文闡述了巧用多媒體凸化教學目標、深化教學實效、強化互動教學的教學模式,真正讓“多媒體之花”綻放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有效提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 多媒體 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進一步推進了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的運用。高中地理具有綜合性、抽象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運用多煤體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學的直觀性,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下面,筆者就如何真正讓“多媒體之花”綻放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巧用多媒體凸化教學目標,增強教學的準確性
多媒體教學動態(tài)、直觀,能提供文本、圖表、圖形、聲音等多種教學信息,它能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平淡為神奇,可將不易發(fā)現(xiàn)的內部結構展現(xiàn)出來。由于它有形有聲,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利用精美圖片、平實文字或動畫展示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清晰了解本節(jié)課要學習和探究的內容,迅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理清學習思路。高中地理教學講授的很多地理現(xiàn)象都比較抽象,一貫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黑板和掛圖”再加平面和靜止的教學,將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若地理教師在初步講授新課內容后,再輔助多媒體手段,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心領神會,步步深化地建構新知識。
多媒體教學可以反復進行演示,而且文字停留時間比較長,相對單單用語言表達更易讓學生記憶和掌握,也有利于那些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接受知識。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含汞的工業(yè)廢水排入河道或海洋,魚體吸收后,在體內富集,人若長期食用這些魚類,汞就會在人體內形成積累”這一知識時,首先就運用Powerpoint向學生表達了這段地理知識的教學目標,然后,演示了這段比較復雜的物理過程,并在動畫演示過程中插進文字,制作了邊演示動畫邊出現(xiàn)文字的課件,最后再讓學生口頭復述這一過程,既達到凸化教學目標,又提升了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增強教學的準確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體深化教學實效,增強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全面性
高中地理教學在課堂教學上,通過充分利用多煤體圖文并茂、聲像齊全的特點,對全面增強學生地理素養(yǎng)非常有幫助。
1、著力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高中地理教學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在空白填充圖上將其填寫出來。運用多媒體手段來教學,可以將電子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又能突出具體地點,簡便易行地做到點面結合。比如:筆者講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時,首先利用多煤體顯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后點擊黃土高原的位置,圖上出現(xiàn)黃土高原在中國的位置及其范圍,讓學生一目了然,再點擊放大,在高原上出現(xiàn)種種高原景像;接著再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即時檢查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2、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將平面的、立體的、靜態(tài)的地理事物一目了然地演示出來,也能將地理事實材料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這些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例如:筆者在講“東非大裂谷”時,首先告訴學生,這是地球的“大傷疤”,是由板塊張裂而成的,然后,再用動畫的形式將板塊張裂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不經意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觀察和分析能力。
3、著力培養(yǎng)學生突破知識難點、重點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有許多的難點和重點,涉及自然、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對這些重點和難點內容,運用電腦軟件制作課件,突出重點、難點,強化引導、強化啟發(fā)、強化練習,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
三、巧用多媒體強化互動教學,增強教學模式優(yōu)化性
多媒體教學表達的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種師生互動、協(xié)同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目的。
1、變講為導,讓學生主動探究。使用多煤體教學手段可以讓教師跳出具體、瑣碎的教學行為,靜觀學生之變,也就是說讓教師就從傳統(tǒng)課堂中的教學傳授者,轉變?yōu)橹笇W生正確獲取信息、方法和技能的指導者,由講解員變成了導航者,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發(fā)現(xiàn)學生不足,開啟學生思路,及時指導學生主動探究,通過動感十足的多媒體教學引起學生注意和思考。在上課的過程中,鼓勵每位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多交流、多思考和多探究,教師也要善于從中勤引導、勤總結、勤歸納,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2、變聽為思,讓學生積極思維。使用多煤體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由被動地聽變?yōu)橹鲃拥厮?。例?筆者在講“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時,就用計算機如此演示:七月底,大學生張某某從南京到北京游玩,這時,北京連降大雨,張某某就在北京購置了雨具,之后,又從北京到吐魯番去,這時,張某某的朋友讓其帶上雨具,九月下旬,南京秋高氣爽,張某某要去廣州開學,爸爸又讓他帶上雨具。之后,筆者問學生,張某某的朋友和爸爸的做法,哪個必要,哪個多余?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問題,筆者則不失時機的點擊電腦,引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規(guī)律,保證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變靜為動,讓學生輕松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學實際中,為了將內容較抽象的知識點講透講到位。筆者就將知識難點演繹成通俗易懂的卡通故事。例如:在講“鋒面雨帶的移動規(guī)律”時,就將溫暖的夏季風、寒冷的冬季風分別用可愛小女孩和健壯的小伙子來表示。五月,天氣漸漸暖和了,來自海洋的小女孩(夏季風)想到大陸來旅游,她剛登陸南部沿海就遇上了穿著厚厚冬裝的小伙子(冬季風),兩者剛一相遇就形成一條鋒面雨帶,由此,告訴學生五月鋒面雨帶最先到達南部沿海。六月,剛剛登上大陸的小女孩想趁著夏天繼續(xù)向北,于是她就拉著小伙子來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這周游了一個多月,導至那里整天陰雨連綿,這時恰逢梅子成熟,又稱“梅雨季節(jié)”,所以六月鋒面雨帶就到達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到了七、八月份,他們又就一同向北上,先后到達華北、東北等地,于是鋒面雨帶又移到了華北、東北地區(qū)。通過這段生動活潑的多媒體教學,一下子讓學生輕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