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榮
摘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教師是家園配合教育的紐帶,要做好溝通與合作,就要采取有效的溝通形式,樹立聯合的意識,用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關鍵詞:溝通合作;聯合;信任;平等;謙虛
幼兒園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我們需要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那么怎樣才能讓家長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呢?關鍵就在于教師要做好溝通工作,因為家園雙方只有在溝通中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實際工作中,我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努力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要讓家長信任教師,關鍵是教師要真心實意地愛孩子,這就是我和家長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愛使幼兒感到安全和滿足,教師只有付出真誠的愛,才能與孩子心靈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面帶微笑地接待每一個孩子,熱情主動地與家長和孩子打招呼,蹲下身來摸摸孩子的頭,親親、抱抱他們。家長從孩子對教師的真切感情里體會出教師對孩子的愛,其效果遠勝于我們的表白。
小班幼兒在幼兒園常常會發(fā)生手帕丟了、鞋穿反了、褲子沒提好等問題,這些事雖小,卻會引起家長對我們工作的不信任和不放心。針對這一問題,我每天都觀察每一位幼兒的情況,幫他們保管好衣物,午休后幫助穿反鞋的幼兒糾正錯誤,為小女孩梳好小辮子,為他們做好一切服務工作,每天都讓幼兒干凈、整齊地離園。有一次,我發(fā)現王一彬小朋友的棉褲扣子全開了,我?guī)退悼圩訒r發(fā)現扣眼全部開線了,我就取出平時為幼兒縫扣子的針線為她縫好。家長知道后感激地說:“我還是個裁縫呢,卻又麻煩老師?!蔽业母冻?受到家長的好評,同時取得了家長的信任,每天接送幼兒時,家長都會主動與我交談,我有高質量的工作為基礎,和家長交談起來就有更多的自信,彼此的關系也親近了。
二、要以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和家長談話
教師要做到平等待人,心中要始終裝著家長,說話、做事、想問題都要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愿望,這樣的溝通才能有效。
剛開學時,我在家長園地中貼了我們小一班三位教師的照片,向家長介紹教師的姓名、愛好及特長等,并寫上“歡迎家長將幼兒送到小一班,我們教師愿和家長攜手共同教育好幼兒”等。這幾句話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幫助家長克服焦慮,讓他們感到我們教師與他們是平等的,而不是高居家長之上。然后我又向家長推薦了幾篇幫助幼兒縮短過渡期的文章,指導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以便幼兒盡快適應新生活。之后,我了解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得怎么樣、是否開心,于是又在家長園地中開設了“我們小一班”這個欄目,在欄目中記錄了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如哪些幼兒吃飯進步了,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如何,小一班又有了什么新鮮事等。由于實事記錄,受到了家長的關注和好評。在與家長交談時,我常把“我們班的孩子”、“咱們孩子”等字眼掛在嘴邊,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把孩子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樣與家長的溝通效果會十分有效。
三、教師要樹立和家長聯合在一起的意識
幼兒回到家中,家長常會問孩子:“今天學的什么呀?”對小班幼兒來說,回答多是:“不知道。”這樣,家長很容易誤解孩子在幼兒園什么都沒有學會,自己也不知道該教幼兒學什么。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班設立了“一周工作重點”、“家長工作要求”、“今天學了什么”、“我進步了!”、“瞧我真棒”幾個欄目,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某一階段和每日活動的教育教學工作重點,使家長先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園外教育,如帶幼兒參觀、游玩、觀察等。這可使幼兒受到家園一致的教育影響,有利于發(fā)揮教育的效益。
教師在幼兒心中很有威信,家長在教育上遇到難題,往往會和教師聯系,通過教師和家長的相互配合,問題會順利解決。
幼兒園非常注意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自理能力,如“會自己吃飯”是小班初期的一個具體教育目標。溫洋小朋友在幼兒園中能夠自己吃飯,而且很好,可在家里卻不喂不吃,家長怎么說也不管用。他爸爸將問題告訴了我,請老師幫忙,我在午餐時特意表揚了他,并提出了要求:“小朋友在家也要自己吃飯”。下午溫洋爸爸來接他時,我又悄悄地叮囑:“洋洋,記住老師的話,在家也要像在幼兒園一樣自己吃飯好嗎?”他使勁點了點頭。第二天,他爸爸高興地對我說:“洋洋在家自己吃飯了?!蔽衣牶鬄檠笱笤凇拔疫M步了”欄目中加上了一顆小紅星,洋洋高興極了,問題解決了。還有我們班的王雅威小朋友晚上很晚才睡,早晨不起床,到幼兒園常常遲到,后來在老師和家長的聯合教育下,他慢慢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這說明家園間的溝通是雙向的,只有家長和教師圍繞著孩子的發(fā)展,將幼兒在園、在家的情況相互溝通,家園才能密切配合,共同育兒。
四、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恰當、有效的溝通形式
幼兒園與家庭的溝通有很多形式,我主要是利用接送幼兒時與家長直接交流,這是一種反饋快、見效快,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我常利用晨間接待與家長簡短交談,快速準確地了解當日幼兒的身體和情緒狀況,以便在一日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實施個別教育;離園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便于家長配合教育。在與家長交談時,我也常常針對不同的家長采取適宜的對話方式。一些老人較疼愛孩子,他們關心的是孩子吃的怎樣、喝的如何,與他們交談時,我總是先談幼兒的餐點、午睡的情況、再談其他問題。有的家長工作忙或性格直爽,我就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互相交換意見和建議。有的家長性格內向,我就先和他們說些教育孩子的事情,再轉入主題。每次談話,我也總是先肯定孩子的進步,然后再婉轉地指出不足。
每期家長園地的內容,我不但針對多數家長在家教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他們仔細查找資料,然后刊登出來,供他們參考,還將教師的教育教學隨筆刊登出來,從中不只是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特點,更多的是了解教師的辛苦和情懷,使他們對教師更尊重體貼,配合工作更加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