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組織行為學是一門關于人類行為的科學,探討的是個體、群體以及組織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上可以運用團隊練習的方法。團隊練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有其獨特的目的,在團隊練習的設計上需考慮與所學知識的匹配性、任務的難度、任務的適用性等因素。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包括團隊練習的主題、目的、時間的設計、人員的安排、任務的設計與完成等內容。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團隊練習
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behavior ,OB)是一個研究領域,它探討個體、群體以及結構對組織內部行為的影響,研究的目的是應用組織學的知識改善組織的績效。具體地講,組織行為學關注如何改進生產、降低缺勤率、減少流動率、提高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增進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正因為組織行為學是關于人類行為的科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團隊練習的教學方法受益非淺。
1團隊練習這種教學方法運用的目的
1.1加深學生對課程中理論、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組織行為學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行為科學的產生與發(fā)展,行為科學的知識運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凡是有關人或人的心理行為的問題都需要行為科學的理論與知識來說明,而組織行為學是行為科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運用于各種組織管理上的必然產物。因此,組織行為學具有很深的理論基礎,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倫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等。這些理論也是研究個體行為、群體行為、領導行為和組織行為的必備。由于涉及的理論之廣,光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的,通過團隊練習,教師把相關的理論設計在練習中,學生通過整個團隊的準備、實踐、總結的過程,可以加深對課程中理論、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1.2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
在團隊練習的設計中,教師會根據(jù)練習的目的而設計相應的背景,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樣,學生不光要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要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并且會運用,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使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1.3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
最近一項對全美476家大公司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7%的員工是在團隊這種形式中工作的。按照這一比例,全美目前共有800萬-900萬人在團隊方式下從事工作。這一調查還發(fā)現(xiàn),這些公司有半數(shù)以上都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大幅度增加這種工作團隊的組織方式??梢哉f,團隊這種工作方式將成為一種趨勢。而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出生在90年代末,獨生子女為多,由于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個性極強,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缺少團隊合作精神。采用團隊練習這種教學方式,通過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個團隊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只有大家積極合作,才能把任務完成得更好,通過團隊練習,使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設計團隊練習需考慮的因素
如果想實現(xiàn)以上的教學目的,那么就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認真設計團隊練習的形式,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2.1團隊練習的內容與所學知識的匹配性
在每章學習結束后,教師會針對本章學習的重點來設計團隊練習,但一定要注意練習所要達到的目的即是本章重點的運用。學生能夠通過團隊練習,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且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如在團隊建設一章中,主要介紹的內容是:什么是團隊;影響團隊的因素;使群體成為高績效團隊;團隊組織的適用范圍。根據(jù)以上內容,就可以設計一個建設高效的工作團隊的練習。目的是讓全班學生:體驗作為團隊共同完成一項具體任務;對這種體驗進行分析,使學生對理論更加理解。
2.2任務的難度
在每次團隊練習中,都有一個需要共同解決的任務或者共同回答的問題,都會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通過共同配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任務難度要適中,任務不能太簡單,這樣團隊練習的目的就達不到,任務又不能太難,太難會導致團隊失去士氣,調動不了積極性,因此一定要適中。
2.3任務的適用性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力求貼近社會現(xiàn)實,結合中國國情和文化習慣。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發(fā)展的學科,不斷的有新思潮、新概念、新術語的出現(xi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有開闊的眼界,能夠跟隨理論發(fā)展的潮流,在團隊練習的設計過程中,應能充分體現(xiàn)組織行為學的以上特點,任務應具有適用性,來源于生活中的實例或典型的組織案例。
2.4教師的任務
在團隊練習中,教師作為一名主持人,應協(xié)調好學生的活動,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保持獨立、適當參與,能夠起到協(xié)調全班士氣的作用,當各個小組的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具體工作做出評價,對本次團隊練習進行總結。
3團隊練習的具體設計
團隊練習這種教學方法要想在組織行為學這門課中得到很好的運用,除考慮以上因素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設計程序,一般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團隊練習的主題
一般來講,團隊練習都安排在每章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團隊練習的主題的確定一定要與本章的重點內容密切相關,通過主題的確定,使學生知道哪一部分是學習的重點,并且通過團隊練習,加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3.2團隊練習的目的
每一次團隊練習都要有其目的,目的是對主題的細化,也是對其具體問題的設計提出了方向,目的應簡潔,容易理解。
3.3時間的設計
首先,每學期的課時是有限的,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已經把每一次團隊練習的時間設定好,在實施中應嚴格去執(zhí)行。其次,每次團隊練習需要完成的任務難度適中,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樣,在最后的總結過程中體現(xiàn)不出各個小組的問題實際解決能力。
3.4人員的安排
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人員的安排,從人數(shù)上來講,每組5-6人為好,根據(jù)管理學的理論,5-6人比較容易溝通協(xié)作;從具體安排上來講,分組應注意隨機性與公平性,教師應避免對學生的主觀偏見,一般來講,根據(jù)考核成績登記表(俗稱劃名冊),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與成績從前到后來安排。
3.5任務的設計與完成
任務的設計是團隊練習設計的重點,任務設計應具體、易懂,不會讓學生誤解。一般包括:任務執(zhí)行的背景、參與者與角色、具體的任務。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各小組遵循以下步驟:首先解決問題、按照任務的要求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團體協(xié)作的過程,也是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的過程,然后,每組指定一名發(fā)言人,向全班報告他們的解決方案,最后,全班進行討論結果,教師對這次活動進行點評,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團隊練習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很有用,但其受客觀環(huán)境的制約,需要各位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予以運用。
參考文獻
[1] 關培蘭 .組織行為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梁燕燕(1979-),畢業(yè)于哈爾濱商業(yè)大學,企業(yè)管理碩士,現(xiàn)為湛江師范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