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要】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非只通過書面考試、量化考核、優(yōu)化考核就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持續(xù)性地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評價;成長;記錄袋
The fine evaluation highlight a beauty of growth footprint
Wang Xiao-yan
【Abstract】The evaluation is a teaching process of an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 far from pass a writing form examination, the quantity turn to investigate, excellent turn to investigate ability to the student carry on overall science of evaluation.The teacher is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evaluate student not only want concern student of study result, more want to discover with development student various of potential,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growth process, understanding student development medium of need, help student understanding ego, establishment self-confidence, full exertiv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function, promote student keep on sex g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Evaluation;Growth;Record bag
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非只通過書面考試、量化考核、優(yōu)化考核就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持續(xù)性地發(fā)展。鑒于這種評價理念,在利通區(qū)教研室、學校領(lǐng)導的建議指導下,我們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從實驗年級開始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成長軌跡,凸顯評價過程。
1.成長記錄袋的內(nèi)容
1.1“成長記錄卡”。每月一次的成長記錄卡,記錄著學生每月的成長。教師本著及時、適度、靈活的激勵原則,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價、教師評價、家長參與的評價形式,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評價, 記錄學生學習的軌跡。既讓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各個方面的進步成長,又了解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引起學生重視,促使學生及時改正。
1.2單元測試卷。這是每月(兩單元)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測試。比如,計算從四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1)試卷自評,以“我會寫”、“我會連”等形式,檢測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情況;(2)小組評價,“聽我讀”(讀算式)、“聽我說”(說算理)等形式,檢查學生聽說讀,用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請家長參與,調(diào)查學生課外學習,教師寄語,用這段時間最有代表性的事實評價學生,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1.3課外收集。學生把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資料填寫在閱讀卡上,充分展示小學生的收集成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收集的成果寫在資料字本上,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收集自編教材”。
1.4成功的作品。讓學生收集自己最滿意的作業(yè)(包括特色作業(yè))、最成功的書法、繪畫、手工創(chuàng)作,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潛能。
1.5獲得的榮譽和獎勵。如在平時課堂上獲得的多種卡通小獎品,小紅花,老師的激勵卡、榮譽卡、獎狀等,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2.操作的具體方法
2.1注重言語激勵。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過“從平凡中看出神奇是天才。再丑陋的毛毛蟲,一只蛋和嬰兒身上,天才能看出一只蝴蝶,一只雄鷹和一個人。” 作為教師,要做一位贊賞的“天才” 在課堂上應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捕捉稱贊學生的機會,巧妙地運用言語激勵,動情地進行贊美,這樣的教育會更具有魅力。
2.2發(fā)揮獎品優(yōu)勢。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獎勵一名犯錯誤的學生四塊糖果,激勵他改正缺點。實驗班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有許多類似糖果的卡通小獎品。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我們設(shè)計了代表五種學習習慣的卡通動物圖標:如“小毛狗”代表會聽;“小鸚鵡”代表會說;“精靈猴”代表會思考;“小金魚”代表會寫;“小藍貓”代表有創(chuàng)意。這些卡通小獎品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當場發(fā)獎。
2.3充分體驗成功。新的課程理念要求給學生留有自我發(fā)展空間,提倡學生學會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欣賞、使學生充分體驗創(chuàng)作成功作品的樂趣。積極張揚個性。實驗教師們在課余讓學生分期收集自己最滿意的作業(yè),最成功的繪畫、書法、手工制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潛能與創(chuàng)作動力,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和成就感。
2.4突出特點作業(yè)。打開“成長記錄袋”,計算本的封面上貼有這樣一張“成長記錄卡”,瞧你的第一本計算寫得多漂亮呀!你已經(jīng)學會快速計算了,老師祝賀你!抽出第一份測試卷,上面的“成長記錄卡”寫著:你的第一次告訴老師,你將來一定是最棒的!這樣的“成長記錄卡”還有許多,這記載著學生珍藏的第一次作業(yè)、第一次測試、第一次手工……無處不體現(xiàn)學生的成功和老師的語言魅力。
2.5建立互動評價。課程改革鼓勵學生、家長、老師一起參與到評價中,建立互動評價,將評價過程變?yōu)槎嘀黧w的共同參與活動。
2.5.1學生自評。
自評就是學生自己評價自己,找出優(yōu)點、不足、確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2.5.2小組互評。
互評就是學生在自評的基礎(chǔ)上,由合作小組組長帶信小組的成員相互評價對方,從而鼓勵學生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想到完善。
2.5.3家長評價。
家長評價就是家長每月為學生課外學習加以評價,實事求是地匯報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并提出希望。這種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也能加強家長孩子的情感交流。
2.5.4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就是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在每一段時間的表現(xiàn)激勵學生進一步發(fā)展。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是課程改革時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要求,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全部意義所在。
2.6整合綜合評價。整合綜合評價就是把每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整合在一頁里,每個“成長記錄袋”中都有兩張綜合評價表,分期中、期末兩個階段。標題是“瞧,我多棒!”。內(nèi)容分四塊,上面是“爸爸、媽媽夸獎我”,左邊是“老師的話”,右邊是“我長大了”,下面是“小伙伴眼中的我”。
2.7重視期末總結(jié)。打開每個“成長記錄袋”都有兩張期末成績報告單,記錄學生這一學期來各科等級和學習能力測評。表一記錄學習小組和家長就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評價意見。表二記錄學生各學科能力的測查。如:計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等。非常直觀地總結(jié)出學生一學期能力培養(yǎng)了知識收獲。
3.使用成長記錄袋后的感受
3.1建立成長記錄袋,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我們?yōu)閷W生設(shè)立成長記錄袋,就是將評價伴隨教學過程之中,采用分項測評、綜合評價的方法、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jié)果,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和喜悅,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和特點。評價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等方面測查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促進了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3.2建立成長記錄袋,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注?!耙粡堅嚲怼?、“一支筆”曾經(jīng)是老師評價學生的法寶,而今成長記錄袋的建立,使動口、動手、動腦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寫一寫、說一說、做一做等的活動過程中接受評價。
3.3建立成長記錄袋,有利于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大大促進了家長積極參與,為了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情況,每月按時填寫成長評價卡,使教師可以從自己的評價填寫和家長的評價信息中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語言的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同時還加強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家長進行課外輔導,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力度為學生學習營造出了良好的氛圍。
上面所說,只是我們使用成長記錄袋的一些認識理解,具體操作、體會,還有許多方面有待改進、創(chuàng)新,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收稿日期:2009-02-15
作者地址:寧夏吳忠市利通一小7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