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芬
初中思品課的復習通常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分冊復習;第二階段是按照課程標準進行知識專題、熱點專題的復習;第三階段是綜合復習,查缺補漏,進行中考模擬練習。由于初中思品教材存在不同版本,所以在復習中應以第二階段的知識專題和熱點專題的復習為重點,這一階段的復習可以為第三階段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在進行知識專題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清知識專題的四大模塊
初中階段的五本教材一般分為“心理品質教育”、“道德責任教育”、“法律教育”、“國情國策教育”四大模塊,在這四大模塊中尤以“法律教育”和“國情國策教育”為重點。不同版本知識點的分布狀況不同,需要教師詳細梳理,分類歸納,在復習時應把各專題需掌握的知識點與課程標準相對照,老師要講解透徹,學生要好好落實,再通過相應的練習把知識點的考查具體化、明確化。
二、將各專題的知識提綱條理化
各專題的知識逐年級深入,多少不一,而且分散在教材的不同地方,所以必須對照新課程標準,將專題的知識條理化,例如:“法律教育”這一模塊可按條目分為:1,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掌握其特征、作用、本質。2,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未成年人要學會自我保護,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3,知道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qū)別,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fā)展為違法犯罪。自覺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4,了解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5,知道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增強憲法觀念。6,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三、把條理化的知識具體化。落實到教材上或具體的問題上
例如:“法律教育”模塊中的第一個知識點,可以具體為以下三點:1,法律的特征。2,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現。3,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復習時將這些問題回歸到教材,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和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便于在開卷考試時迅速找出相關答題要點。
另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做練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也可以鞏固相關的知識點。所以不管哪一輪的復習,都要讓學生多做練習。
(責編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