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慶蘭
摘要:文章從例1出發(fā),糾正了同學(xué)們在解題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給出了例1的解答過程,并從解答中提出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分析,得出結(jié)論,讓同學(xué)們對“最短路線”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接著將例2作為思考題加以鞏固。最后總結(jié)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
關(guān)鍵詞:最短路線;展開圖;總結(jié)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18-0177-01
我們先看下面的問題。例1,問題一: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為4cm,高為6cm,當螞蟻從A爬行到B點,螞蟻爬行最短路線的長度為多少?小明方案:從A到C,再由C到B是最短的,即AC+CB。小亮方案:畫出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在Rt△ABC中,CB=4 cm,AC=6cm,AB是最短的。你認為誰有道理,請通過計算加以解釋。問題二:探究當高度為4cm,其它條件不變時,情況又是怎樣呢?這是一個有趣的數(shù)學(xué)問題。讀完題目后,很多同學(xué)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有的同學(xué)認為: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結(jié)AB,線段AB即為最短路線,如圖1—1。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螞蟻是在圓柱體的表面爬行,它不可能按線段AB這個路線爬行。
②有的同學(xué)認為:還有一種方案,從A到C,再走弧CB。這也是一條爬行的路線,但是CB=8cm,而弧CB=4 cm,即弧CB>線段CB。因此,這種方案與小明的方案相比,顯然小明的方案更符合題意。
③有的同學(xué)認為:根據(jù)“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即AC+CB>AB,所以不需通過計算可知,小亮的方案有道理。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因為CB為圓柱的底面直徑,而CB為弧CB的長度,即圓柱底面圓周長的一半,因此無法直接比較AC+CB與AB的大小,還需根據(jù)已知條件,通過計算得出答案。
問題正確的解答過程如下:
解:(1)依題意可得:
小明所求長度為:AC+CB=6+4×2=6+8=14cm
在Rt△ABC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
小亮所求長度為:AB= cm
∵193.75< =196 ∴AB ∴小亮所選擇的路線最短,即螞蟻爬行最短的路線長度為cm。 (2)依題意可得:AC+CB=4+4×2=12cmAB= cm ∵173.75> =144 ∴AB>AC+CB ∴小明所選擇的路線最短,即螞蟻爬行最短的路線長度為12cm。 由問題的解答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1)中小亮所選擇路線最短,而(2)中小明所選擇路線最短。那有的同學(xué)會問:這兩種路線的長度有可能相等嗎?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shè)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高為h,當AC+CB=AB時,當 時,AC+CB=AB,即兩種路線的長度相等,當 時, AC+CB>AB,即AB是最短的,按小亮所選的路線爬行,當 時, AC+CB 因此,螞蟻有2條可行的路線,但按哪條路線爬行是最短的,還與題中h、r的取值有關(guān)。(注:在解題過程中, 取3.14,取近似值時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有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思考下面的這道題。 例2是一個長方體底座,AB=10m,BC=3m,BF=4m,求一只小甲蟲從點A 出發(fā)爬到G最短的路徑為多少? 分析:本題的關(guān)鍵是畫出長方體的展開圖,通過分類討論再比較哪條路徑最短。 你是這樣想的嗎? 解:分3種情況討論: (1)將前面與右面展開。 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結(jié)AG。 在Rt△ACG中,AC=AB+BC=10+ 3=13m,CG=4m,由勾股定理得路徑AG= m (2)將下面與右面展開,連結(jié)AG。 在Rt△AFG中,AF=AB+BF=10+ 4=14m,FG=3m,由勾股定理得路徑AG= m (3)將前面與上面展開,如圖2—4,連結(jié)AG。 在Rt△ABG中,BG=BF+FG=4+ 3=7m,AB=10m,由勾股定理得路徑AG= m ∴路徑(3)方式爬行的路徑最短,即最短的路徑為 m。 綜上所述,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為:找出符合題意的路線(可能有2種或2種以上),如果不能直接得出它們長度的大小關(guān)系,就通過計算比較,選擇路線,得出答案。 參考文獻: [1] 伍鵬.在線課堂,八年級數(shù)學(xué)[M].上海:龍門書局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