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航+于躍+依學山
摘要:利用常規(guī)天氣圖、數值預報產品和高空探測資料,對2014年8月24日發(fā)生在朝陽地區(qū)的一次大范圍較強降水天氣過程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氣過程是受到中低層短波槽、切變線東移南壓造成的。數值模式預報對此次降水偏差較大,而在夏季預報中不僅要重點考慮500hPa形勢及位置變化,還要對物理量因素仔細推敲。本次總結為此類較強降水的預報預警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
1天氣實況
2014年8月23日12:00~25日06:00,該市普降中到大雨,平均降水量28.3毫米,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了大規(guī)模人工增雨作業(yè),其中飛機增雨作業(yè)2架次,地面火箭增雨作業(yè)62點次,發(fā)射火箭彈235枚。具體降水量(見圖1)。
2數值模式預報情況
2.1 形勢分析
分別以8月22日08:00、20:00為起報場的歐洲數值預報資料對8月23日08:00、20:00及24日08:00、20:00的預報進行分析,在這四個時次中500hPa均處于貝加爾湖南下冷空氣底部控制,23日20:00 500hPa環(huán)流形勢平直,24日08:00~20:00處于明顯槽前西南氣流控制;700hPa(見圖2)波動東移明顯并略北抬,也受偏西南氣流控制,而24日20:00已移出朝陽境內。
850hPa切變線自23日20:00~24日20:00,從朝陽市建平以西地區(qū)東移至遼寧中部地區(qū),為西北風與偏南風的冷式切變,切變線移速較快,24日08:00已經移出朝陽境內,20:00切變線位于遼寧中部。當時分析的主要影響系統(tǒng)為850hPa(見圖3)切變線,考慮切變線移速較快,降水時段可能集中在23日夜間至24日白天。
2.2水汽條件分析
23日20:00~24日08:00,850hPa朝陽地區(qū)2個格點的相對濕度明顯下降,到24日20:00北部的格點相對濕度又有小幅度上升,700hPa在24日8:00至24日20:00處于明顯上升趨勢,并且保持在70~80。從相對濕度分析,朝陽地區(qū)內的相對濕度較高,具備了產生較大范圍、較強降水的水汽條件,但考慮切變線東移速度較快,此次降水量級在15~20毫米之間,而朝陽地區(qū)大范圍的較強降水正是發(fā)生在24日08:00~20:00(見圖4)。
2.3降水預報分析
歐洲中心、T639、GRAPES均預報降水主要時段在22日20:00~23日20:00,當時預報員分析了歐洲、T639、日本三家數值預報模式,發(fā)現T639預報的降水時段在22日20:00~23日20:00,系統(tǒng)移速較快,而日本傳真圖預報降水時段在22日20:00~25日08:00,系統(tǒng)少動,二者相差很大,而歐洲中心介于二者之間,預報降水時段在23日20:00~24日20:00,與NCEP預報相差不多(見圖5)。
3 物理量場分析
3.1 穩(wěn)定度
8月23日20:00~24日20:00K指數分布場表明,K指數在23日20:00~24日08:00呈下降趨勢,數值由37℃~38℃下降至22℃~25℃,而24日08:00~20:00又上升至31℃~35℃,增大近10℃,而存在30℃以上的高能中心,應關注強降水的發(fā)生(見圖6)。
3.2假相當位溫
位勢不穩(wěn)定能量的堆積和釋放是夏季強降水發(fā)生的重要機制。利用T639數值模式輸出的結果對不穩(wěn)定能量分析發(fā)現,23日20:00~24日20:00 850hPa假相當位溫維持在55℃~65℃左右,在23日20:00至24日08:00有升高趨勢,大小由50℃~60℃升至58℃~65℃,而24日08:00~20:00又緩慢回落至50℃~60℃(見圖7)。
4結論與討論
對天氣形勢分析要仔細,歐洲、T639、日本模式對于本次系統(tǒng)東移變化預報相差較大,在夏季強對流降水中,不僅考慮850hPa的相對濕度場,還應結合700hPa濕度場細微變化加以分析。
物理量分析方法在多次降水過程中具有較好的預報能力,在實際業(yè)務應用中應注意仔細分析。
數值預報產品對于降水預報時段及量級偏差較大,不能過分依賴數值模式預報,要在認真分析天氣形勢基礎上,對數值模式預報進行相應訂正,以做出準確的降水預報。
作者簡介:依航,本科學歷,朝陽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服務與應用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