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張牧青
摘要 混合式學習在形式上是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媒體的適當選擇和組合,在深層次上則是不同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的混合。在介紹混合式學習之后,對混合式學習的維度進行劃分,并依據(jù)劃分的維度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 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維度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24-0024-02
Research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Li Na, Zhang Muqing
Abstract In form, blended learning is a mixture of online learning and face-to-face learning; but fundamentally, it is a mixture of the different teaching theories. In this paper, blended learning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blended-learning dimensions is determined. At last, but not at least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laid out based on the dimensions.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imension
Authors address Media College of Northeaster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7, China
1 混合式學習
提到混合式學習,首先想到它是網(wǎng)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有學者依據(jù)網(wǎng)絡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所占比例的不同對混合學習進行界定[1]。也有人認為混合式學習是各種教學方法、學習策略的混合,包括使用技術的和不使用技術的[2]。為了方便對混合式學習進行教學設計,本文將使用后者,從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2個方面對其進行維度劃分。
2 混合式學習的維度劃分
2.1 從教學策略的角度劃分從教學策略的角度出發(fā),不同的人對混合學習有不同的劃分維度。筆者將混合式學習劃分為4個維度,如圖1所示。其中,n表示各維度序號,即n=1時指第一維度——課堂/遠程導授維度,n=2時指第二維度——小組/個人學習維度,依此類推;x表示各維度的值(a,b,c,d,e)。對于第一維度(n=1)來說,a點表示完全是課堂導授,e點表示完全是遠程導授,中間各點是依據(jù)課堂、遠程導授所占比例不同而劃分成的不同點。其他3個維度依次類推。
2.2 從學習方式的角度劃分從學習方式出發(fā),混合式學習大體可劃分為2個部分,即同步學習和異步的、自定步調的學習[3]。作者依據(jù)學校教育的特點提出圖2所示劃分方法。
3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
本文將采用ADDIE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所謂ADDIE模式,指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由分析、設計、開發(fā)、應用、評價5個部分組成[4]。本教學設計將以學習者為中心展開。
3.1 分析(Analysis)分析階段要對影響教學的所有因素進行分析、判斷,以獲取豐富的信息。這一階段的分析因素包括學習者、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學習環(huán)境、限制條件等因素。在分析的最后,可將分析結果與學生探討,更正不能反映學生真實情況的部分。反復這樣驗證分析,直到分析結果能反應學生的真實情況為止。
3.2 設計(Design)
1)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知識載體,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特點等加以確定。然后,需要對這一教學內容做深入分析,明確知識內容及其結構關系和類型。這樣在確定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時,才能依據(jù)不同的內容特點選擇相應的策略和學習方式,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2)教學策略的確定。根據(jù)學習內容、學生的特點等來確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參考范圍可依據(jù)圖1所標的維度來進行。在各個維度中,都有5種可能的選擇。這里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據(jù)之前的分析結果,確定各維度的x值,然后綜合考慮這4個維度的值,最終確定教學策略。
3)學習方式的確定。確定教學策略后,接下來確定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確定可根據(jù)教學策略和分析階段的結果及學習內容特點等從圖2中選擇。其中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的對應關系如圖3所示。從這個對應關系出發(fā),再依據(jù)學生的特點、現(xiàn)有條件及學習內容等,最終確定需要的學習方式。整個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在聽取學生的意見之后作出修改。
3.3 開發(fā)(Development)這一階段包括對課程內容呈現(xiàn)和組織形式的設計、網(wǎng)絡平臺的設計、教學資源的設計等。這一過程也應有學生參與,讓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比如說網(wǎng)絡平臺的交互界面是否適合學生,教學資源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等,這些觀點和建議為課程的實用性增加砝碼。
3.4 應用(Implementation)這一階段,學生的參與形式發(fā)生變化,學生不只是評價教學設計,還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和老師、同學交流、學習知識、發(fā)展技能。在應用過程中,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課程中的不足和建議,教師作出相應的修改。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開發(fā)過程中要給教師留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
3.5 評價(Evaluation)評價階段要從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情況2個方面進行。評價過程要涉及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2種形式。通過形成性評價,及時了解各階段教學情況、學生學習進展情況,從而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通過總結性評價,可以對教學的最終結果作出判定,看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出修改。
參考文獻
[1]Smith G G & Kurthen H.Front-Stage and Back-stage in Hybrid E-learning Face-to-Face Courses[J].InternationalJl. On E-learning,2007,6(3)
[2]Verkroost M,Meijerink L,Lintsen H & Veen W.Finding a balance in Dimensions of Blende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l. On E-learning,2008,7(3):499-522
[3]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6
[4]ADDIE model[EB/OL].http://www.learning-theories.com/addie-mod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