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芳芳
[摘要]大學生在外語學習中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情感因素則是長久以來未被重視的一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因素。積極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得學生能夠事半功倍,輕松達到外語學習的目標,逐步取得外語學習的進步。因此有必要探討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及對策。
[關鍵詞]情感因素 外語學習 影響及對策
一、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中的影響
1.焦慮與抑制
語言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指學習者需要用外語或第二語言進行表達時產(chǎn)生的恐懼和不安心理。焦慮通常分為特質型與狀態(tài)型兩類,前者屬于個人性格特征,導致認知、情感和行為功能的削弱;后者則與特定環(huán)境和事件相關,是可控的。但是狀態(tài)型焦慮在反復出現(xiàn)后會轉化為特質型焦慮。Horwitz等人指出外語學習焦慮由三部分組成,即交際恐懼、考試焦慮和對負評價的恐懼。焦慮會導致緊張和害怕,浪費精力和注意力。導致焦慮的因素有很多,跟學習者的自信心,學習環(huán)境等有一定聯(lián)系。
2.自尊
自尊心指學習者對自身價值與能力的判斷和認識。自尊有時體現(xiàn)為穩(wěn)定的個人性格特征,有時則受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學習者的自尊心經(jīng)常受到傷害,不斷失敗的體驗可能使他們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形成一種越學越不快樂的心理。成功的體驗能激勵進一步成功,而屢次失敗會逐漸損害學習者的自尊,從而導致最終的放棄。
3.性格的內向與外向
外語學者們常把學習者的性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型或內向和外向型。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性格的內傾型和外傾型起著重要作用。性格外傾有利于語言學習,性格內傾則反之。因為性格外傾的學習者能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并尋求更多的學習機會。而性格內傾的外語學習者由于自我約束太多而不能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從而失去學習機會。經(jīng)過專家研究,多數(shù)學習者的外語成績都與之性格有很大關聯(lián)。
4.態(tài)度
態(tài)度是個體對某個或某些事物以及與其相聯(lián)系情形的一種反應。研究表明,態(tài)度對外語學習過程的影響主要通過動機體現(xiàn)。態(tài)度相對穩(wěn)定,但是又可通過學習而改變,是學習者情感增長的基礎與最終目標。學習態(tài)度根據(jù)學習表現(xiàn)可分為自覺型、興趣型、說服型和強迫型。自覺型和興趣型學生受內在動機支配,說服型和強迫型學生受外在動機支配。學習外語的外語態(tài)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程度要比其他任何學科的相關程度都高。
5.動機
動機被看作是發(fā)動并維持某種行動的動態(tài)心理過程。在加德納的社會教育模式中,主要的動機變量包括工具性動機、融合性動機與學習情境等。工具性動機指學習者為了某種功利目的,如為了得到獎勵,考試及格,就業(yè)等來學習;融合性動機則是指學習者想要更多地了解目的語社團的愿望,希望能更好地與目的語社團的人進行交際,期望融入目的語社團的社會生活;學習情境是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社會情境與微觀情境,后者指父母、教師、課程與教材等,是直接學習情境,對外語學習具有重要影響。
二、對策
1.尊重熱愛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
尊重熱愛學生是消除學生情感障礙的先決條件。如果每一個學生能經(jīng)常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對他個性的尊重,便會激發(fā)出健康的情感,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學習外語的動機,對自己學習外語的能力充滿自信。學生總是喜歡“親切、充滿師愛”的老師上課。而老師對學生的熱愛與尊重會反過來激發(fā)教師教好外語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師生的情感交流暢通無阻。
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教師必須把權威建立在長期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主動關心學生,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使教育達到預期的目的。
2.建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要讓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外語。鼓勵學生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自我激勵:(1)人家能學好,我就一定能學好外語。(2)我感到很有信心,總會盡最大努力。(3)我要多講外語是十分有趣而令人激動的事。(4)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失敗了再試一次。(5)我能大膽地用外語發(fā)言,一次比一次好。(6)我能保持必定學好外語的明確態(tài)度—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7)我對自己有很大的信心,因為我真正相信“我能”。 (8)我大膽發(fā)言,大聲朗讀,我進步很快,充滿信心。外語我是一名成功者。
3.消除心理障礙,培養(yǎng)自信心
首先,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智力。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異的,但這種差異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很小的。許多研究表明,即使笨一點,但如果能充滿信心,勤奮努力,照樣能在學業(yè)上取得成功。
其次,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微妙的心理,注意協(xié)調師生情感,把自己的積極情感轉化成學生自身的積極情感,引起師生共鳴,那么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情感動力。
第三,教師要善于對學生做積極評價,捕捉學習外語的閃光點,多運用激勵教育和成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信、自強是學習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能看到自己的長處,樹立“別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觀念,逐步培養(yǎng)自信心。
4.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外語的樂趣
外語是公共課,多為大班教學,教師如只是機械地講課,學生會昏昏欲睡,降低學習效果。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須改變教學方法,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任何活動都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進行比賽和做游戲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不僅僅適用于中小學。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特點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喜歡并真正參與到其中,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發(fā)現(xiàn)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尋找刺激點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激起學生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愿望。多數(shù)學生喜歡聽老師介紹課文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投其所好,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識,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外語教材中有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材料,教師應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并且引導學生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這樣學生就會在日積月累中掌握英美文化,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只要學生感興趣,教師重視并加以引導,學生就會精神百倍、興致高昂地投入到學習中。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情感因素的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