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功
培根說:“閱讀使人完善和充實?!濒斞刚f:“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币苍腥搜裕骸叭》ㄓ谡n內(nèi),得益于課外?!闭n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小學生開闊視野、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及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世界觀的重要途徑。那么,應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熞燃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在要求學生閱讀時,一開始不應要求他們讀什么書,只要是感興趣的、愿意去讀的,都可以。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他們也樂意選讀自己喜歡的書,從而產(chǎn)生讀書的愿望,時間久了,就養(yǎng)成了每日讀書的習慣。另外,在推薦和選擇課外讀物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該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其選擇,切忌包辦代替,以免使之產(chǎn)生逆反心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每一個學生都領(lǐng)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其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苯處熓且幻骁R子,一個楷模,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yǎng)來感召學生?!吧斫虄?yōu)于言教”,教師親自閱讀,讓學生在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nèi)驅(qū)力,讓孜孜不倦的“讀書精神”根植于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并保持閱讀的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精彩片斷,講述作者創(chuàng)作故事,設(shè)疑制造懸念,簡介主要內(nèi)容來吸引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旁征博引、談古論今,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可以選擇內(nèi)容豐富、速度快捷的電子讀物來吸引學生,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由教師向?qū)W生推薦一本好書,讓他們在課外閱讀,兩三周后開一次交流會,談談讀書心得或朗誦精彩片斷。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提高他們的競爭參與意識。此外,還可以舉辦筆記評比會,進行朗誦、演講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提供合適的材料
一部好書就是塵世里的一盞明燈,照亮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路徑。讀書是一種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放牧。讀書,讀好書,不僅能增長一個人的知識才干、閱歷、經(jīng)驗,也能培養(yǎng)一個人的高雅脫俗的氣質(zhì),以及健全、完美的人格。因此,教師應結(jié)合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jù)其不同的理解能力,向他們推薦健康、科學、深淺適宜且分量適當?shù)恼n外讀物。
教師可以推薦課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也可以選擇不同作家的相同題材的作品,以進行比較閱讀,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也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聯(lián)想和比較能力。
余秋雨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闊,由經(jīng)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中外名著對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yǎng)如春雨點點入土,溫暖他們的心靈,激發(fā)他們溫柔、善良的一面。此外,一些兒童自己的經(jīng)典,如《愛的教育》、《綠野仙蹤》、《三字經(jīng)》等,也符合他們的心理認知發(fā)展水平,能起到促進他們的發(fā)展,純凈他們的精神世界,敞開他們的心扉,充實他們的心靈的作用。
楊紅纓的《淘氣包馬小跳》、英國J.K.羅琳女士的《哈里波特》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這些作品都適合孩子的時尚需求,能激發(fā)他們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趣。但時尚圖書也是一把雙刃劍,教師要適時引導,不能粗暴地扼殺,也不能全盤接收,要讓學生體會到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和天真的童趣,以利于他們的發(fā)展。
三、指導閱讀方法
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課外閱讀扎扎實實地進行下去,而不只是流于形式。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書籍類型、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領(lǐng)悟能力分階段地進行指導。不同的讀物應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泛讀,即廣泛閱讀。
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以具備一般的常識。不僅要讀寓言故事,也要讀科普讀物,這樣才能開闊眼界。小學生由于興趣、愛好的影響,可能偏愛某一種讀物,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他們克服“偏食”現(xiàn)象。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廣泛地閱讀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才能更好地增長知識。
古人云:“熟讀而精思。”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吸收精華。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對于一些短小的優(yōu)美文章,學生應該精讀,并背誦文章的精彩片斷,以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
2.略讀,即粗略讀書。
閱讀時可以隨意翻翻,讀懂、讀通,并了解大意。只要抓住評論的關(guān)鍵性詞句,弄清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即可。學生只看文章標題、開頭或結(jié)尾,即可達到閱讀的目的。如想了解文章、書刊大意時就可采用這種讀法。
3.跳讀,即讀書時要有所選擇。
讀書時可把書中無關(guān)緊要的內(nèi)容放在一邊,重點閱讀需要的內(nèi)容。有時,遇到疑問處,且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后繼續(xù)讀。通讀全文后,就可以前后貫通了。跳讀適用于閱讀長篇或?qū)ふ倚畔r使用。
4.精讀,即仔細研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而要反復學習,做到“溫故而知新”。也可以將有價值的內(nèi)容進行摘抄,并反復閱讀、背誦,這樣有利于深刻了解知識,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只有使幾種讀書方法相互結(jié)合、相互滲透,學生才能更好地積累,提高認識,從而真正體驗到閱讀的無限樂趣,并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四、營造閱讀氛圍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促進者、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是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好助手、是學生心中的楷模。這就要求師生在學習中應同讀共進。
為了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閱讀兒童作品,共同汲取營養(yǎng)。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選取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且是他們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品。同時,還要與學生共同商討、制定讀書計劃,與他們共同閱讀,并在閱讀中和閱讀后與學生一起交流各自的閱讀心得和收獲。在師生的共同閱讀中,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感化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給他們以榜樣的力量,以教師閱讀的情激起學生閱讀的情。師生共同閱讀還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從而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使師生共同體驗閱讀的快樂。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補充,如果教師指導得法,將有助于學生閱讀技能和寫作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際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豐富,從而促進他們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