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欣
摘要: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教師關愛學生并不一定能換來學生對教師的愛戴。只有教師學會去感知并培養(yǎng)學生如何去愛戴教師,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達成教學目的。而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愛戴,只有對學生的理解、尊重、關愛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教師去不斷地、積極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人格的魅力。
關鍵詞:愛戴;方式;教學能力
教育不能沒有愛。教育教學活動中,任何目標都需要師生投注自己的感情才可以完成得更快、更好。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學生,才會讓他自己更加熱情、專注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研究課堂,努力改革課堂;學生愛戴教師,教師傳遞的知識才會被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傳達的思想才能得到積極地貫徹落實。同時,學生的這份愛反過來又會感動、激勵教師投入更大的熱情與精力在教學活動中。所以,我們不論是從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還是教師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中,都可以聽到“要愛自己的學生,你愛自己的學生了,學生才會去愛你、接受你”之類的話語。甚至責任心很強的教師更會把這種愛貫徹得淋漓盡致:學生病了老師陪同看病,照顧他們;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瑣事,甚至家庭事件;陪同學生度過他們的業(yè)余時間……教師不但是教師,更是朋友、父母。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自己的愛去換取學生的愛,以便讓學生接受自己、愛戴自己,從而更好地去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可是,教師付出愛就一定可以換取學生對教師的愛嗎?要得到學生的愛一定要以付出自己的愛為前提嗎?血緣關系帶來的親人之間的愛是天性,在教師對教學責任的基礎上又要求他們付出愛自己子女一樣的愛來愛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學生,這不是超越人類的“天性”嗎?固然孟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政治理想,可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愛別人的孩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呢?
教師出于對職業(yè)的喜愛和責任,沒有理由不喜歡自己的學生,可他們也很難都付出與孩子親生父母親一樣多的愛來愛學生,更何況他們的班里有近百名甚至更多的學生呢?一個人的愛再偉大,當被瓜分成眾多小份額分給每一位學生時,這份愛也已經(jīng)很輕很輕了。所以要求教師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愛戴的觀點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想用這一點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無疑也不太合理。同時,我們再來關注一下現(xiàn)實:明星得到了無數(shù)觀眾的喜愛,他們對觀眾付出了愛嗎?孩子從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等眾多親人的愛,他又付出了什么?而父母對子女付出自己所有的愛,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可到頭來換不來子女愛的回應的不是大有人在嗎?
可見,付出自己的愛并不一定能夠換回別人的愛,得到別人的愛也不一定要以付出自己的愛為前提。這一點同樣也適用于教學活動。課堂教學離不開“愛”的滲透,教學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這其中師生間“愛的火花”的碰撞無疑占據(jù)了相當大的非智力因素。關鍵是這份愛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李鎮(zhèn)西老師說過:“愛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沒有愛;不是我愛學生,而是學生愛我;學生都是愛老師的,關鍵是老師能否感知學生的愛;愛只能在愛中培養(yǎng)?!惫P者很同意李老師的看法,在教育活動中,不是教師努力研究怎樣去愛學生,而是想辦法讓學生去愛教師,教師要努力去找到感知和培養(yǎng)學生愛自己的方法,讓學生用對教師的愛去激勵自己和教師更好地配合,師生共同高質(zhì)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授受、技能的訓練,達成教學目的,這才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理想、學生實現(xiàn)求學目的的最好途徑。那教師怎樣去獲得學生的愛戴呢?
一、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人格
要想做到這一點,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還要考慮學生時代的特點。時代不同了,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對生活的感受和需求也不同,教師不能拿自己生活的時代情況來和現(xiàn)代學生相比,或者拿上一屆學生和這屆學生比,從而片面地夸大學生需求的不合理,得出“學風日下”的結論,人為地造成師生感情上的隔閡。給予學生以理解、尊重,學生才會還教師以愛戴、尊重。
二、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品德的內(nèi)在要求,但不能以此和教學工作主次顛倒
在教學工作之余,關心一下學生的生活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給學生朋友的溫馨可以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順利。但是,不可以主次顛倒,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去“關愛”每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上,希望用此來拉攏學生的情感,使教學工作完成得更順利一些,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科教學的必要指導和知識的傳授。筆者認為,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學生的愛是不可以長久的,因為愛戴既包括“愛”,也包括“敬”,這種用份量很輕的愛去換取學生愛的方式也許能夠成功,卻無法贏得學生的“敬”。教師在關愛學生之余,還要用自己的人格才能去感染、打動學生,激發(fā)他們對自己的愛戴。
三、關愛自己專業(yè)的發(fā)展才是教師對學生真正的關愛
教師來到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學生來到學校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科學知識、增長生活的技能,而這兩者的實現(xiàn)都集中到了一個點上——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所以,“教師關愛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并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而學生愛戴教師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可能高效地接受教師在學科學習上的幫助與指導,進而通過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價值以顯現(xiàn)教師的教學價值?!币虼?,教師最容易打動學生心靈、獲得他們愛戴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也正是眾多優(yōu)秀教師獲得學生愛戴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只有先珍愛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了,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
參考文獻:
1.周彬.叩問課堂之并非只有“師愛”才能催生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