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秀 章艷樂
摘 要:翻譯課是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的重要部分, 其重要意義在于對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型人才的培養(yǎng)。由于翻譯在當今社會日益突出的作用和影響,迫切要求我們思考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審視了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和學生翻譯能力的現狀,由此引發(fā)對現行翻譯教學的探討,主要涉及對翻譯課的認識,翻譯教程的設置和教學法。
關鍵詞:翻譯教學 課程設置 教學法
1.引言
近幾年來,一些外語院校設立翻譯學院凸顯翻譯教學重要性的提升,社會呼吁各院校加強翻譯教學來培養(yǎng)翻譯人才。但是,現階段的翻譯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對翻譯課的認知不足,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翻譯教學方法難以改進等。其產生的后果是學生的翻譯能力難以發(fā)展,翻譯水平難以提高,甚而無法滿足社會對之提出的高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理論來自于實踐,反過來理論又指導實踐的發(fā)展。但是,我國現階段翻譯教學中兩者關系尚未理清,重實踐而輕理論。正如勞隴先生所言,我國翻譯界,理論與實踐是分離的,并沒有結合起來。(勞隴,1999:647) “教什么?”,是我國翻譯教學的首要問題。
其次,“怎樣教?”,這個問題涉及課程設置和教學法兩方面。其依據是目前各院校翻譯課程設置和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抽樣對幾所高校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幾個翻譯練習和所畢業(yè)學校翻譯課程設置和教學等。
2. 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建議
2.1 對翻譯課的認識
翻譯是藝術,是技術,同時也是科學。翻譯課是理論課,也是實踐課。它既要系統地講翻譯理論,又要有大量的實踐,既要研究兩種語言對比,又要總結常用的語際翻譯技巧,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力求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莊智象1998:233)
現階段,我國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存在著對翻譯課性質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兩種:一是翻譯無用論,二是翻譯課無用論。(徐金榜 1997:20)那么我們的翻譯教學首先應該端正學生的認識和態(tài)度。這就涉及到就翻譯課的理論教學。
一門學科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發(fā)展的歷史和現在。我國翻譯學的建立雖然還不久,但翻譯活動的歷史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有翻譯官職記載的就可追溯到周代,而從東漢桓帝到宋代,佛經翻譯更是高潮迭起。近代對于翻譯標準的討論更是智者見智。翻譯史的講述可以讓學生了解翻譯發(fā)展的進程和前人取得的成就,從而獲得對翻譯的宏觀認識,端正態(tài)度。
2.2對課程設置的看法
據了解,我國外語院系翻譯課程大都安排在大學三年級上開設英譯漢,三年級下漢譯英,四年級偏重口譯,每周兩課時。也有學校英譯漢漢譯英同時并行一學年。究竟怎樣開設好,這個問題仍需探索。
每周兩課時是不是太少?增開一節(jié)英漢名譯比較課程或者同一原作的不同譯文比較賞析是不是更好?對比語言學告訴我們,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盡管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它們之間的轉換,也就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互譯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些規(guī)律既適用于英譯漢,也同樣適用于漢譯英。再者比較的方式可以增強翻譯課程的思想性、準確性和趣味性。這三者正是該課程所追求的。其中,趣味性又是我們從事艱苦的翻譯工作的調味品。
另外,還應該加強翻譯課和其他課程之間的協調。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較強的翻譯能力,還要熟悉某一應用領域。所以,翻譯課的設置必須跟其他課程協調好,比如經貿英語,科技英語等。當然,還有與翻譯課緊密相關的文學名著賞析課、文體學課、漢語課、概況課等。
2.3教學方法
目前,翻譯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大致是:筆譯:練習—講評, 中間穿插一些翻譯理論、原則或技巧的講解??谧g聽錄音或者看現場口譯的教學片,然后要求學生先譯。有些老師也會講授一點速記。有關翻譯理論或技巧的書主要由學生課后自學。
學生普遍認為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單調,他們期望多種方法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參與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扈明麗在2002年第六期的《中國翻譯》中提出了一種借助聲、像、圖教學的綜合教學法(扈明麗2002:54),值得我們探討和學習。課堂上既要有教師的講評,也要有學生參加的討論(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以開拓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比較同學的譯文,同時老師給予適當地點評。這也許比欣賞比較名家的作品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爸v授以簡要介紹英漢語言的對比差異開始,重點講解英譯漢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講授以傳統的詞法、句法流派翻譯教材為綱,當然教師也會根據自己掌握的古今中外各種翻譯理論知識見縫插針的加以灌輸,并結合生動譯例予以點評?!保钍快?998:55)
其實,如果能夠從英漢語言對比差異導入,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兩種語言的特點,又可以激起迫切的求知心理。穿插的翻譯理論介紹也就不會顯得枯燥乏味。另外,適當增加一些英美國家歷史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介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加課程的知識性與趣味性。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鼓勵甚至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一些翻譯實踐,比如為一些企業(yè)做宣傳方面的筆譯和口譯工作,或者給外國游人當導游等。這樣,學生可以切身體驗到翻譯工作的付出與收獲,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指導以后的翻譯學習和實踐。
3.結論
翻譯教學是個大項目,翻譯教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寬廣。但是, “幾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與外國語言文學的其它方向如語言學或文學相比,翻譯學,尤其是翻譯教學的研究成果太少,與語言文學研究的進展和我國翻譯實踐的快速發(fā)展不相適應,嚴重滯后。” (穆雷1998:268)鑒于翻譯的重要性和翻譯教學研究的滯后,我們嘗試對所從事的教學工作進行力所能及的思考?!?/p>
參考文獻:
[1]勞隴. 翻譯教學的出路[A]. 翻譯新論[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莊智象. 翻譯教學研究與改革[A]. 翻譯論叢[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扈明麗. 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 中國翻譯,2002(6)
[4]徐金榜. 加強翻譯教學,提高教學質量[A].國外外語教學[J],1997(1)
[5]楊士焯. 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如何提高英漢翻譯技能[J]. 中國翻譯,2002(6)
[6]穆雷.中國英語翻譯教學現狀探析[A]. 翻譯論叢[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何春秀 (1982-),女,浙江溫州,溫州醫(yī)學院,助教,碩士;
章艷樂 (1981-),女,浙江溫州,溫州醫(yī)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