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林
〔關鍵詞〕 新課改;應試教育;考試
制度;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2.47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4(A)—0013—01
新課改已經(jīng)實施了好幾年,可應試教育還是愈演愈烈,為什么不能很快進入新課改要求的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呢?我想,這與考試制度有很大的關系,考試制度就是教育的“指揮棒”,對教育的發(fā)展有著導向作用。
應試教育的堅冰為何難以破除
目前教育行政部門考核學校、教師主要看學生分數(shù)的高低,即及格率的高低,及格率高,能完成學校下達的及格率指標或超額完成指標,教師就可以拿獎金,否則,就會扣罰獎金甚至工資。在這種要求下,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必然是:必須考及格,不及格的就不是好學生。那學生怎么樣才能考及格呢?就拿歷史課考試來說,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一樣,就可以得高分。這就需要學生把課本上的一些內(nèi)容或參考答案準確無誤地記住,要達到這一點,學生必須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多次重復的死記硬背上,雖然許多學生對死記硬背并不感興趣,但為了考個高分,只好硬著頭皮去苦學了,考試過后,所記內(nèi)容便忘得一干二凈。學習僅是為了分數(shù),沒有多少提高能力、增長見識的成分在里面。這種做法實際上浪費了師生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把這些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新知識、思考一些問題或去動手實踐,我想,對學生會更加有益。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就好比要讓蜜蜂在有限的花朵中采集花粉一樣,這怎么能釀出更多更甜的蜜呢?古人說:“廣讀書胸中有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钡F(xiàn)實是學生并不想讀書,只為分數(shù)著想。所以說目前的新課改,表面有所變化,實質并無多大改變。
應試教育的流弊重重
老師檢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沒記住或不會做,一兩次還可原諒,可是多次以后還沒有記住或不會做,老師就會生氣。因為老師工作繁忙,學生人數(shù)又多,不可能只跟著個別學生轉,于是這樣的學生也只有挨批評的份了,有時,老師會罵學生甚至體罰學生。一旦有些學生表示不理解或態(tài)度不好時,老師還會拳腳相加。有些學生因此而厭學、流失、輟學甚至厭世輕生。我曾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一篇反映這種現(xiàn)象的文章, 文章說:“孩子們,我們不是勢如水火的仇敵,你們感覺自己是‘范進(因學《范進中舉》一文時,學生哭了,才有此論),被人們瞧不起,可我們從來也沒有‘胡屠戶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整日里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因為幾乎沒有人真正憐惜我們?!睆慕處煹臒o奈和學生的悲劇中,使我們不得不思考現(xiàn)今的教育體制。
新課改的出路在于改革考試制度,使其盡快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
《中國青年報》曾刊登《中日兩國歷史考題比較》一文,談我國考試制度存在的問題。作者說:“中國現(xiàn)今的教育體制下,高考題都是‘背誦為主的題,答案焉能不是‘背了就得分的答案?又有幾個學生會去想、敢去想將來如何如何?我們的歷史教育,不該是死記硬背教科書上那些歷史數(shù)字和史料,而是能解決現(xiàn)實和未來的問題?!笨荚囍贫热绾胃母铮@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是把以考知識為主的考試改變?yōu)橐阅芰疾鞛橹鞯目荚?,這完全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樣,學校及教師就會把培養(yǎng)目標調(diào)整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方面上來。考試制度是教育的“指揮棒”,其作用就在這里。如果整個教育系統(tǒng)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那么,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不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嗎?這也就實現(xiàn)了新課改的目標。因為新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逼”學生去學習了,因為逼學生背兩道題可以提高分數(shù),但不能逼出能力來。能力是平時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不斷實踐積累起來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教育學生不能千人一法,而要按一個人的潛質特長去教育,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發(fā)展,而且人人都能得到快樂。
新課改的實施,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
學校應該有一個自由寬松的人文環(huán)境,老師要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用愛心教育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的成長有一個過程,而不急于求成,過高要求,和他們平等相處,使校園成為他們快樂成長的樂園;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廣泛閱讀,不斷學習、探究、創(chuàng)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學習并在社會中實踐,使人人都快樂地學習、成長,最終成為有用之才,這將是中國學生之幸,也是課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