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李莉
中圖分類號:J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58-01
摘要:“以人為本”正在成為我國整個社會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環(huán)境藝術設計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年輕的學科,環(huán)境藝術設計是在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生活環(huán)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和不斷發(fā)展的。
關鍵詞:以人為本;環(huán)境藝術;和諧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設計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它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人們?yōu)榱藵M足某種需要對設計對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識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任何設計都有自己的專業(yè)屬性,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就是以不斷解決人與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任務,為不同國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的人們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令人滿意、舒適的環(huán)境空間。
人的行為需要是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根本。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性的需求為衡量一切外部事物的基本標準,就是注重人性、人格和能力的完善和全面發(fā)展。任何設計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我們水土流失、沙漠化不斷擴大的今天,我們要讓環(huán)境藝術設計這門科學藝術服務于人類,就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斷為人們創(chuàng)造舒適、優(yōu)美的生存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主宰是人。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使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習慣。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人們也會提出不同的‘舒適度要求。也就是說人們在環(huán)境中生存,會對環(huán)境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選擇適應和改造,環(huán)境空間的使用者是人,使用者國度、民族、文化背景、所處地域及氣候等條件的不同,決定了不能簡單地將一個環(huán)境照搬到另一個地方。但這并不是讓大家摒棄自然,而是在遵守自然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更應該考慮到人的使用需要和精神需要。例如:原始先民們挖地數尺,搭建棲息之所,依山建穴,依河建宅。這些足以說明人類在遵守自然環(huán)境客觀規(guī)律的同時,都會根據自身的需要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二、環(huán)境空間的使用功能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人的行為需要影響著環(huán)境空間的使用。我們生活的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稱為原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就是在原空間的基礎上,把構成空間的各種要素進行組合和排列,創(chuàng)造出適合特定群體參與、使用的具有其自身特點的環(huán)境空間??臻g的使用功能即環(huán)境空間的使用性,環(huán)境能否滿足人或人際活動的基本需要。 人的行為往往是景觀設計時確定場所和動線的依據,環(huán)境建成以后會影響人的行為,同樣,人的行為也會影響環(huán)境的存在??芍?人的行為需要成為任何空間設計的基本依據。人類行為分類及對環(huán)境空間使用的影響:
(1)強目的性行為:就是設計時常提到的功能性行為,商店的購物行為、博物館的展示功能,這是設計最基本的依據。如:教室的學習行為是設計的基本依據,否則,空間會失去功能性。
(2)伴隨主目的的行為習性:典型例子是抄近路。例如:我們經??吹焦珗@或廣場的草坪上被踏出一條條道路,即使附近有綠化、墻體、高差來強行調整,但效果往往并不佳。因為為了到達目的點,人會本能地選擇抄近路。這樣就使得先前由綠化、墻體和高差構成的環(huán)境場所已不復存在,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性。
(3)伴隨強目的行為的下意識行為:這種行為更加體現了一種人的下意識和本能。例如人的左轉習慣,人雖然意識不到為什么左轉彎,但實驗證明,展覽空間如果右轉布置,就會造成逆向參觀和流線的混亂。
人的行為需要和環(huán)境空間的有效使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在設計步行街或大型購物商場時,隔一定距離都會設置休閑空間。不難看出,購物環(huán)境的出現是人們的購物需要要求的,休閑空間的出現是人們?yōu)榱司徑赓徫锲谝蟮?。譬如賴特設計的西塔里埃森,這座學校整個建筑功能空間盡量貼近地面橫向排開,布局合理緊湊,并由高低錯落的露臺相連,產生出豐富的功能空間,滿足了人學習和生活行為的需要。舞廳屋頂與折板還可打開,使周圍的景色一覽無余,同時又可使空氣流通,起到消暑降溫的作用,這些又考慮到人的生理反映。
三、以人為本的和諧環(huán)境設計
(一)設計與人的和諧
人在某種意義上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強調以人為本。沒有了人,環(huán)境藝術設計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和必要,談論這個話題本身也就沒有了意義。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全部都與人緊密相關,它首先必須以服務于人為第一目的,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到舒適、溫馨。
這里所謂的舒適,主要指設計的功能性體現,直觀地理解,舒適就是讓人感到使用起來舒服、適用。離開功能性談論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其它任何追求都是沒有基礎的。為了說明問題,不妨夸張地舉個例子:無論一棟樓房的外觀多么漂亮,但如果把所有的房間都設計為一平方米大,你還能夠去居住嗎?現實中雖然沒有這么夸張,但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是值得認真關注,就拿住宅設計來說,有些住宅設計片面、過分地強調所謂外觀新穎,只追求外觀怪異,內部卻比對付鬼子的地道還要復雜,除了外觀怪異,采光、通風、室內空間有效利用、舒適等方面則一概不論。
這里所謂的溫馨,主要指設計對人在精神層面的關懷,最主要的就是設計的文化內涵。當人們的生活達到一定的層次之后,必然產生對設計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內涵將賦予設計以鮮活的生命氣息,設計有了生命,設計作品便有了與使用者交流、互動的功能,這樣的作品相比于只具備使用功能的作品就又上了一個檔次。所以,具體設計實踐中必須認真研究使用者的偏好和文化取向,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設計,特別是在私人空間(比如私人住宅、私家花園等)的環(huán)境設計中,這一點尤其重要。三是必須堅持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功能的完美融合。
(二)設計與文化的和諧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和豐富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如果脫離這種背景去設計,那么,這個設計就會在精神上被孤立,雖然它物理上在那里,卻永遠不會真正成為那里的一部分。
從設計與文化的關系來看,二者是相互影響的。從短時間來看,設計應該適應文化;但文化又是實踐的產物,從長期來看,設計的實踐活動同樣能夠影響文化。認清這一點,對一名設計師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認清這一點,才會既不為設計需要適應文化而悲觀,又不因設計可以改變文化而急躁冒進,違背藝術設計規(guī)律。從宏觀上講,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就是在這種既適應文化又影響文化的過程中來完成不斷提高設計水平、引導消費,并逐步實現設計與文化達成和諧的任務的。
從實踐來看,有些激進的設計師在設計中大膽引進了國外的文化理念,但結果卻不為人接受。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氣餒和抱怨什么。我們切不去評論你引進的那些東西的好與不好,一個設計的好與不好其實是一種使用價值,而馬克思說,使用價值是不可比的。一種東西很難脫離開其存在的背景而評判它的好與壞,只能說在某種特定文化背景下,它適不適合人們的口味。
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和諧還有許多方面,但筆者認為,以上三個方面是最基本的,是今天的任何一位設計師都必須充分重視的。要做到和諧設計,作為一名設計師,就必須有一種推動環(huán)境藝術設計進步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浮躁心態(tài),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設計創(chuàng)作中去。
參考文獻:
[1]馮煒.現代景觀設計教程.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
[2]呂曉軍.世界著名建筑師系列——安藤忠雄C3設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