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忠 楊 峻 金 璠
[摘要]開展“合適成年人參與”工作,既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也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上海共青團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依托上海比較成熟的青少年事務社工專業(yè)隊伍,讓青少年事務社工承擔“合適成年人”這個角色,以專業(yè)知識為基礎,以社會工作方法為指導,本著“平等、尊重、接納”的態(tài)度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介入涉罪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務,保護未成年人在司法階段的權益,協(xié)助其在司法程序后的發(fā)展,使司法公正體現(xiàn)人性化的一面。
[關鍵詞]青少年事務社工;合適成年人;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
2007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職責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同時也更強調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上海市社區(qū)青少年事務辦公室作為政府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專職機構,一方面以積極手段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另一方面努力探索采取社會工作方法,協(xié)助司法機關開展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工作,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合適成年人身份參與司法工作的歷程
2004年,長寧區(qū)法院在訴訟程序中首次嘗試引入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從而拉開了此項工作在上海實施的序幕。2005年,依托上海相對成熟的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開始在閔行、南匯等區(qū)縣進行小范圍的試點,公檢法機關開始與社工進行合作,當涉罪未成年人進入司法程序后,如監(jiān)護人不能到場或不能有效履行監(jiān)護責任時,辦案機關可及時聯(lián)系青少年事務社工,由社工以合適成年人身份參與,承擔起部分監(jiān)護人職責。2006年,長寧法院少年法庭、浦東新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檢處、浦東新區(qū)青少年事務社工工作站簽訂了《關于合適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的若干意見》。2007年,“合適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啟動儀式”在浦東舉行,首批10名青少年事務社工被聘為合適成年人,實現(xiàn)了合適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活動的全程化,將合適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由檢察院審查批捕、審查起訴階段以及法院審判階段,向前延伸至公安機關的偵查階段,從而全程化地保障了涉嫌犯罪未成年人的訴訟權益。目前,這項工作已在上海半數(shù)以上區(qū)縣推開。截至今年9月底,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合適成年人身份參與司法工作共計個案69個,其中,偵察階段合適成年人參與工作55個,起訴階段合適成年人參與工作5個,審判階段合適成年人參與工作9個。
二、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合適成年人身份參與司法工作的優(yōu)勢
身份優(yōu)勢。在刑事訴訟中,司法人員與涉罪青少年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和距離,往往很難進行順利的溝通和交流。而青少年事務社工與涉罪青少年是平等的關系,更具有親和力,可以有效消除司法人員和涉罪青少年的障礙,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從而保證在運作上更為順暢。
專業(yè)優(yōu)勢。未成年嫌疑人被羈押后,難免帶有抵觸情緒和戒備心理,并且對自己的合法訴訟權益缺乏保護能力。社工介入問訊,可以對未成年人進行專業(yè)的心理調適服務,穩(wěn)定未成年人的情緒。由于社工的專業(yè)優(yōu)勢,使他們的分析和教育比較有說服力,往往給案件的訊問帶來良好的效果,能較快地查清事實,減少問訊時間,減少未成年人羈押期。
服務優(yōu)勢。青少年事務社工參與對涉罪青少年的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強調服務為重,管理相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舒緩未成年人的疑慮和對抗情緒,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贏得未成年人的信任。同時,通過“差別化”的服務方式,給未成年人以尊重,對其身心給予人性化保護。相比司法機關,帶有一定權威性的教育管理方式更受到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歡迎。
三、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合適成年人身份參與司法工作的實踐效果
有利于引導社會多方關注與加強對涉罪青少年的教育與管理。引入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建立以社工為核心,家長、居村委干部、地區(qū)民警積極參與,各方力量協(xié)同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幫教體系,能夠為涉罪青少年提供正確的思想導航和行為指引,為涉罪青少年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支持,也可以促使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對自身工作進行反省,改進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保護方式。
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成本。大多數(shù)涉罪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薄弱,社會經(jīng)歷匱乏,常常無法理解詢問中的問題,再加上他們對司法工作人員的抵觸情緒和戒備心理,給雙方的交流、溝通帶來阻礙。司法人員開展教育挽救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青少年事務社工以合適成年人的身份參與詢問,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為中介力量的優(yōu)勢,在節(jié)約司法成本的同時,還幫助司法機關保持超脫地位,提高了司法機關處理決定的可信服度。
有利于更好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社工以合適成年人的身份介入問訊,一方面能保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夠得到公正的對待;另一方面輔以人性化的教育和服務,加強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力度,有效幫助未成年人以自己的行動和表現(xiàn)爭取避免受到剛性懲罰。
四、對進一步加強該項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法律制度亟待出臺。目前我國法律對于法定代理人以外的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沒有明確規(guī)定。由于沒有法律依據(jù),合適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合適成年人參與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當前,我國正在對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進行新的修改,大方向就是強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性權利,同時增加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的規(guī)定。建議把握立法機遇,爭取解決立法問題。
工作流程亟待規(guī)范。目前,社工作為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社工介入到起訴階段還是審判階段實際操作流程沒有嚴格固定,相關的訴訟階段連續(xù)性還不夠,公檢法之間的銜接還不夠完善,不能很好體現(xiàn)當初設立此項制度的初衷。
工作經(jīng)費亟待保障。開展人性化的司法保護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經(jīng)費予以保證和支持。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拓展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內容,按服務人次,從各區(qū)財政中定額劃撥作為合適成年人的工作經(jīng)費,使這項工作能持續(xù)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