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zāi)?/p>
武當養(yǎng)生功源于武當山,為武當?shù)篱T所傳,迄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
本功在練習(xí)時,宜取面南背北方向,以順應(yīng)地球磁場。
一、混元一氣
動作:立正姿勢,兩腳跟并攏,兩腳尖分開呈60度夾角,頭正身直,虛靈頂勁(頭上如頂皮球狀)下頜微收,鼻尖和肚臍上下垂直一線。目平視,舌抵上腭,兩手下垂,手指貼于兩腿外側(cè),中指按于風市穴處,意守丹田,身體自然放松,呼吸自然。
要點:本式注意全身松靜自然,意守下丹田,足心踏地。
二、陰陽兩儀
動作:承上式,兩掌小指向上,分別向左右兩側(cè)徐徐上舉,與兩胯呈一條直線(意念小指,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上起至45度高,然后手掌稍放平(意念無名指,手少陽三焦經(jīng)),當起至腰部時,中指向兩側(cè)前伸(意念中指),起至肩(意念兩虎口),然后兩手虎口相對,上舉于頭頂,目平視。
要點:兩手在上舉的過程中,先意念小指,次及無名指、中指等。
三、旋轉(zhuǎn)乾坤
動作:承上勢,雙手下落于頭前,手掌相合(意念勞宮)身體微蹲,兩腿微曲,目平視,接著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相對呈抱球狀,目平視,緊接著,右手翻至上,左手翻至下,兩掌如抱球狀,目平視。
要點:在“抱球”時要意注兩手勞宮穴,并使氣注于掌心。
四、倚馬問路
動作:兩腿原勢不動,兩手右上左下,手心相對,向右前方伸掌,然后雙掌心相對并向后捋(朝自己身體方向)。捋至身前,然后右手翻成仰掌,左手翻成俯掌,向右前方伸出,呈倚馬問路姿勢,目平視。
要點:雙掌向后捋時,身體要微下蹲。
五、左右挑打
動作:原勢左腳向左前方上步的同時,左掌由右前臂下向左前方挑出(意念右手勞宮穴),目光隨手掃視。接著,右腳提起貼近左腳的內(nèi)踝部,向右前方上步的同時,右掌在左前臂下向右前方挑出定勢后,左手大拇指對準右臂的少海穴,目光隨動作掃視。
要點:挑打定勢后,大拇指要對準另一側(cè)的少海穴。
六、掤捋擠按
1、擁:承上式,右掌變俯掌,左手變仰掌,上左腳呈左弓步的同時,左臂向正前方掤勁。在右臂前掤時,右手掌在左手的下方,目視左臂。
2、捋:承上勢,兩腿變馬步,雙掌手心向外向右捋勁(意念兩手勞宮),右手捋至右胯處時,然后變勢,目隨動作而視。
3、擠:承上勢,左腳向左前方上步的同時,右手變仰掌,隨右腳向前擠勁。擠勢時,左手中指對準右上臂的內(nèi)關(guān)穴,定勢時呈右弓步,目前視。
4、按:承上勢,左手從右手腕部分開回抽的同時,身體下坐,目前視,接著雙掌向前推按(意念勞宮)的同時,兩腿由坐步變?yōu)橛夜?,目前視?/p>
要點:手朋捋擠按四個動作的走勢,均須以腰胯勁行之。
七、金黿露背
動作:右腳上前一步,左掌向前旋按,然后右腳向前上步的同時,右手變鉤上提,左手置于右腕部,目前視。接著,右腳再向前上步,左腳跟進,右手由鉤手變掌向前下按(意念右手勞宮穴),左掌變?yōu)樽o襠姿勢,目前視。
要點:右鉤手上提擊敵下頦,下按時可用掌擊敵胸部。
八、二仙傳道
1、右式:右手俯掌向下旋按,左手仰掌加于右掌之上,兩掌手背相疊,目光隨手而視。接著,右腳向右移步,右掌向右下方外開的同時,上左步呈左虛步型。右手由下而上向上旋舉,左掌舉至前面,右手食指對準左臂的孔最穴,目前視。
2、左式:承上勢,左手變俯掌向下旋按,然后右手變仰掌疊于左掌之上,目前視。接著,左腳向左移步,左手向左下方外開,右手自上而下移至前方的同時,上右腳呈虛步型,左手食指對準右臂的孔最穴,目視前方。
要點:左右手勢時要上下弧形旋移。
九、迎風穿體
動作:左腳上步,左手變仰掌,右手變俯掌,左掌于右掌下向前穿出(意在左手三陰經(jīng))的同時,上右步向前穿右掌,目前視。
要點:穿掌要表現(xiàn)身法。即腳催胯,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
十、青龍?zhí)阶?/p>
動作:右腳以腳跟為軸向后轉(zhuǎn)體的同時,向后退左腳(共360度)呈左仆步,右手在頭上由右向左繞過,左手從左腋下穿出。接著,身體直立,上右步,左手上舉,手心朝上,右手握于左前臂之上,然后翻身180度為左弓步,右頂肘,目前視。
收式:退左步,右手變掌呈倚馬問路姿勢。
(責任編輯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