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文
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體育課程除需要在滿足身心發(fā)展的基礎上,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與原則外,還要致力于體育鍛煉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那么學校體育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發(fā)揮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
學生模仿性強,體育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鍛煉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guī)教育,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guī)范準確地講解示范動作技術,并且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并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通過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激發(fā)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當學生被某種體育活動吸引而產生學習和參與的一種愿望時,就會對新渴求學習或參與的運動項目顯示出濃厚的興趣,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意志努力是體育鍛煉得以持久的一個根本原因。有關研究者說過:使人從鍛煉中獲得快樂,似乎是最重要的,人們堅持體育運動是因為他們喜歡這樣做,發(fā)現鍛煉是愉快的。事實上很多人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在鍛煉中很少享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而對體育感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
學生最樂意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凡是主觀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難做好。所以,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也應當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好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教師的任務就是保護和發(fā)展他們的體育興趣。一般地說,經常給學生講名人鍛煉身體的軼聞,與學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進小學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鍛煉時,要注意把體育鍛煉和游戲娛樂結合起來。如,一邊跳橡皮筋,一邊教小學生們唱兒歌;讓學生一邊做早操,一邊唱兒歌。這樣的鍛煉會使學生感到滿身喜悅,身心都得到鍛煉。當學生的體育興趣得到發(fā)展和鞏固后,教師應有意識地加重體育鍛煉的成分,增強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愛好、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運動項目。每個學生都喜歡令人興奮的體育運動,他們還希望在自己所參加的集體活動中顯示出個人成就。
體育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
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要靠堅強的意志,嚴格的要求,努力的實踐,就是說,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就必須循循善誘,曉之以理,然后進行嚴格的反復的訓練,并啟發(fā)他們要去努力實踐它。如,為使學生養(yǎng)成做準備活動的習慣,教師應在學生了解理論的基礎上,在每次鍛煉開始時都讓學生按鍛煉內容的需要,認真地做好準備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逐漸使學生把做準備活動化為從事身體運動的一種需要。
要求學生持之以恒
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貴在根據需要,結合可能,有的放矢,持之以恒,以達到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的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目的。如,要養(yǎng)成學生體育學習習慣,它就包括著一系列的內容和要求,至少包括聽講解習慣、看示范習慣、回憶動作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習慣、課后記筆記的習慣、反復練習動作的習慣等6個方面。在培養(yǎng)學生這6個方面的體育學習習慣過程中,只能從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f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有的放矢,具體明確,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培養(yǎng)和訓練,才可逐漸養(yǎng)成學生全方位的體育學習習慣,以適應未來社會終身體育鍛煉的需要。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如在足球教學中,如果一味讓學生亂踢,是很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中小學生因踢足球不慎造成骨折等傷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wèi)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guī)律特點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健康教育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作者單位:河北省玉田縣窩洛沽鎮(zhèn)孟二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