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志
摘要大學生的年齡處于從人格轉型到人格定性的階段。強健的體魄是塑造個體品質的基礎。良好的大學體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品質,進而為大學生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試圖從大學生人格塑造方面探討大學體育教育的改革,即實現(xiàn)大學體育教育目標與手段的統(tǒng)一。
關鍵詞大學體育 教育 人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
從大學畢業(yè)開始,大多學生都將走上職業(yè)生涯。從已有的案例來看,職業(yè)生涯中大凡取得成就的人士至少具有這樣的品質:即健全的體魄和堅韌的人格品質,并且這二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聯(lián)系。我們可以從已有的案例進行歸納,但凡事業(yè)成功者,無一不具備強健的身體,旺盛的精力和堅韌的性格。如華為集團CEO任正非,萬科集團老總王石等。我們甚至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在軍隊里接受了鐵一般的訓練。為塑造員工的體質與品質,東星航空公司更是對所有入職的員工進行真槍實彈的軍訓。由此可見,軍隊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受來自軍隊的訓練。因此,在高校大眾化的今天,培養(yǎng)個人強健的身體和堅韌的意志的重要任務就落在了大學體育教育的肩上。按照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制度的規(guī)定,大學體育就是適合大學生的體育運動。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由此可見,大學體育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基本目標和發(fā)展目標。基本目標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個性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鍛煉強健的體魄。而發(fā)展目標則主要是指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在鍛煉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人格特質,比如勇敢、堅韌、吃苦、毅力等品質,這些品質對于個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意義。實現(xiàn)大學生身體素質與人格品質的提升是大學體育教育的根本價值訴求。
人的生命具有相對固定的周期。按照一般的說法,人的一生主要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從嬰兒期到兒童期,人的身體和心智都處于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對于其身體和心智的控制度相對較低。大多孩童都是在父母、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身體鍛煉和道德培養(yǎng)的。而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隨著身體第二性征的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意識有所提升。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大多具備了大學生的身份,他們離開了父母,走進了大學課堂,失去了對父母的依賴。大學階段是他們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心理和人格品質非常不穩(wěn)定的時期。
因此,通過大學體育課堂鍛煉其身體,進而培養(yǎng)其現(xiàn)代人格品質就成為了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人格品質是人在時代背景中必須具備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品質就是人的意志。它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是人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動,并在行動中自覺克服各種困難,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下面,我們主要從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應當具備的心智模式進行分析。
所謂心智模式,就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并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由此可見,在大學生身體、生理、精神品質處于可塑時期,通過體育教育塑造起現(xiàn)代心智模式是大學體育教育的一大任務。與現(xiàn)時代相聯(lián)系,這些心智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奮發(fā)向上的價值追求?,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市場是這個社會的代名詞,競爭是這個時代的焦點。在需求無限與資源有限的矛盾中,如何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奮發(fā)向上的價值追求,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奮發(fā)向上的價值追求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來實現(xiàn)。
(2)健全的心理。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素質構成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大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訓練的力度。目前許多高校頻頻發(fā)生的大學生違法犯罪、精神失常、輕生等案例表明,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不少同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學存在著嚴重的心理疾患如神經癥、人格障礙與性變態(tài)等。這些心理疾患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們健康成長的巨大心理障礙。心理問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身體緊張機能沒有得到有效的釋放。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是大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心理障礙的形成大多是內心情緒的壓抑而造成的,因此,通過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一方面可以釋放心理壓抑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收到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yǎng)了品質的雙重效果。
(3)意志和膽識。意志和膽識是人的一種精神力量,主要是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根據(jù)目標來支配、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xiàn)心理上的預期目標。人的意志表現(xiàn)為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力。獨立性是指不屈服于周圍人的壓力,不隨波逐流,能根據(jù)自己的認識與信念,獨立采取決定,表現(xiàn)為較強的“非從眾主義”;果斷性是指有能力及時采取有充分根據(jù)的決定;堅定性是指長時間堅持自己決定的合理性,并堅持不懈地為執(zhí)行決定而努力,有明確的行動方向;自制力則是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
(4)公平與正義。如上所述,未來的社會是一個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并且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競爭將更加激烈,然而,無序的競爭將導致人類社會的災難,因此,市場競爭必須講求公平與正義。這與體育競技是一個道理。因此,通過體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與正義素質。 由此可見,大學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塑造大學生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育形成現(xiàn)代社會應有的品質。強健的體魄是大學生必須的身體要求,保持強健的體魄需要通過各種體育活動的進行,而各項體育活動的進行則有利于人格品質的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品質在體育運動中又促進了身體的健康。因此,體質的增強與人格的塑造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關的。
然而,要實現(xiàn)體育教育的上述兩個目標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在學生教育中常常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解決“知”的問題,即“是什么,為什么”。另一個是解決“知與行的統(tǒng)一”問題,即“如何做,如何做好”。從體育教育實踐來看,體育在解決“知”這一性質的問題時,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問題中,理論的教育常常顯得更重要些。而在解決“知與行的統(tǒng)一”問題時,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中,實踐的作用尤為明顯。因為對這類問題,“知”是清楚的,問題是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比如說進取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公平競賽的意識,這都是靠實際的鍛煉來培養(yǎng)。而體育恰恰具有這樣的功能,通過鍛煉,能夠培養(yǎng)人的意志品質。通過比賽,能夠培養(yǎng)人遵守規(guī)則、公平競爭的意識。因此,體育也是學校德育中非常積極、主動、有效的手段。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就需要對大學體育課程進行改革。筆者以為,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一定要結合體育教材的基本特點。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把品質教育置于身體活動之中。因此,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需要努力克服諸如體力、心理障礙等各種困難。這樣一來,就可以從各個方面鍛煉學生的品質。大學體育教材內容相當廣泛,這些教材大都具有品質教育的特征,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就需要體育教師結合根據(jù)不同的的教材體系,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長跑可培養(yǎng)大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尤其是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現(xiàn)象,更是對大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最好時機。
(2)采取不同的組織教學方法??茖W的組織教學方法,不僅僅是大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對大學生進行品質教育的有效方式。大學體育教師要善于把大學生心理活動與身體活動、意志和行為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組織教法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比如通過列隊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
(3)一定充分利用運動競賽的特征。體育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運動競賽項目,有益于大學生在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團隊協(xié)作、遵守規(guī)則、持續(xù)拼搏等方面的意志品質教育。比如可以給大學生制定一些必要的障礙、次數(shù)、距離、高度,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并使其樂意接受和自覺服從這些限制并對那些隨意犯規(guī)、傲慢不羈、目無一切的意識行為做出必要的制約與判罰,從而達到通過體育運動競賽中的制約條件和規(guī)則,實現(xiàn)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使之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頑強拼搏、文明比賽的思想作風。
(4)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意志。 體育學習中,不僅要克服運動項目本身所帶來的困難,又要克服本體生理上和態(tài)度上的困難,因此,大學體育教育一定要講求科學的方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意志品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榜樣激勵法。榜樣是正面激勵的標桿,我們可以通過介紹和宣傳優(yōu)秀運動員在運動中的良好意志表現(xiàn),激勵大學生產生仿效的愿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其意志的效果。②誘導練習法。主要運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程序,引導學生參與運動。比如在縱箱前滾翻教學中,可以先進行教學分解,讓學生在做墊上前滾翻,然后再到一層跳箱前滾翻,再逐級加高。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讓學生在參與運動中培養(yǎng)其頑強的意志品質。 ③運動刺激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運動量大的項目,主要是通過高強度的訓練,激發(fā)體能運動潛能,逐漸承擔更大的負荷,從而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但這種方法一定要講求科學的方法,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千萬不能隨意給學生加壓,避免不必要的傷害。④考核強制法。通過預先設置一定的標準,采用考核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訓練,通過達標訓練可以激發(fā)學生自覺刻苦參與學習鍛煉的欲望。⑤挫折教育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挫折教育,設置一定的困難環(huán)境,讓大學生承受一定的肉體與精神之苦,實實在在地體驗挫折,讓學生在體驗挫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的心態(tài),從而形成鍥而不舍、奮斗終身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