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云
摘要:“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只有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心理; 英語教學 ;閱讀技巧;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116-01
“閱讀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把文章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以及層次理解作者意圖和文章主題思想的能力。本文將通過我對英語課程改革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學習理解,談談我對英語閱讀課教學的體會。
一、了解和明確新課改的重點和閱讀教學的目的
我國現(xiàn)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教學目的要求主要有:
(一)通過課本學習語言知識,了解中西方的語言文化差異,掌握一定的語言技能。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獲取更多的信息,拓寬視野,逐步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的能力。
二、閱讀過程中的能力和技巧
在初中階段,閱讀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解碼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接受能力:指了解課文提供的事實和創(chuàng)作意圖。閱讀首先是一個感覺的過程,作者通過語言符號來刺激讀者產生感知和理解,讀者對語言符號作出區(qū)別新的視覺反應,眼睛隨著符號移動,同時感知某些符號,產生一個單詞辨認過程。
解碼能力;指對課文內容,包括句子、詞語的理解,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僅能辨認語言符號而不能理解是不夠的。
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作者提供的知識和觀點去解決問題,或在其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發(fā)表新的看法。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種語言交際的行為,是由閱讀者以書面符號線索為基礎重建建立意義的推理活動。
如果不具備接受能力和解碼能力,學生便無法對文章所提供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價和運用,也就談不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技巧包括:
1、掃讀(skimming)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
2、跳讀(scanning)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辨認過程,讓學生很快能抓住中心句,并能對生詞作出猜測,以提高學生自學新單詞的能力。
3、細讀(close-reading)指學生在對全文有個整體印象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深入細致的閱讀,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細節(ji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或觀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閱讀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因為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我們知道,語法解決“說得對”的問題,語言解決“說得好”的問題,語篇解決“說得全”的問題,而學生的應變能力則解決“說得巧”的問題。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yōu)榻鉀Q某個語言或者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最終目的是為利用所獲取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是被動地掌握語言形式或語言結構,而是有交際愿望和交際目的的。為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交際的目的,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視圖復述。這是初中英語閱讀的基本要求,即讓學生結合簡筆畫或掛圖,根據(jù)關鍵詞、句,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和內容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有時老師也可以反過來用,讓學生根據(jù)內容畫出簡筆畫,并把自己的畫描述出來。
(二)分角色表演。這個可以視閱讀內容而定,也就是讓學生將文章內容改編成對話形式,加上動作表演出來,讓學生有親臨現(xiàn)場的感覺。
(三)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大膽自行發(fā)展文章或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與文章有關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同時,要提前給學生設計一個經典的話題。如JECBook 2B,lesson68 “stop making so much noise”一文老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讓他們設想“if your friends are at your home and make so much noise at midnight ,what will do?”然后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想出更多、更精彩甚至我們也未必想到的方法,如:“Ill call their parents”“I keep watching the watch or clock at times”“pretend to be ill”等等,總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想象,他們就能根據(jù)所學的知識信息,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
(四)閱讀后的書寫鞏固 。 心理學家認為書寫是大腦神經和手部肌肉相結合的一種運動,可以進一步鞏固已獲取的語言信息知識,這對學生的記憶訓練、思維訓練都有很大的幫助,老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把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相結合起來,靈活設計筆頭練習,可以是對話填空,可以是聽寫填空,也可以是根據(jù)首字母完成單位填空。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老師則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老師有效地引導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的理解是保證,學生運用能力是關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升華。只有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