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
- 沿著北京中軸線閱讀歷史
賓“打卡”北京中軸線,登上鐘鼓樓一覽“時間的故事”,到太廟品史,在會館賞戲,完成了一場歷史文化之旅。 北京中軸線全長約7.8公里,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縱貫北京老城,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盛贊為“天下無雙之壯觀”。從北京中軸線最北端鐘鼓樓出發(fā),依次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城樓、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此外,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布局于兩側。一路走來,在欣賞古跡中與歷史對話,可傾聽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3期2023-11-17
- 走趟中軸線 讀懂一座城
備受關注的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如今已進入“快馬加鞭”的階段,取得了不少進展。提起北京中軸線,不少地標性建筑便會立刻浮現(xiàn)于人們腦海中——故宮、天安門、天壇、鼓樓……它們如明珠般鑲嵌在這條中軸線上?!叭澜缱铋L,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敝袊ㄖ髱熈核汲稍绱速潎@道。這條始建于元,發(fā)展完善于明清的中軸線,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氣魄和底蘊,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據了解,自2 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
中國收藏 2023年6期2023-06-08
- 中軸線保護發(fā)展的“北京經驗”
遲姍姍一條中軸線,見證了750余年的滄桑巨變。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當下,借助數(shù)字技術等手段,古老的中軸線得到更好保護和傳承,綻放新的奪目光彩。在古都北京的中心,一條南北方向的軸線,如一把標尺,標注著中國發(fā)展的進度,也呈現(xiàn)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氣度。它就是自永定門至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故宮、天壇、太廟、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許多人們所熟知的北京地標性建筑,如明珠鑲帶般分布在這條中軸線上,其中有中國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瑰寶,還有多處世界文化遺產。北
中國新時代 2023年6期2023-06-08
- “龍尾之要”——北京宏恩觀歷史文化考辨
北,是北京明清中軸線北沿線第一座壓線建筑,給南起永定門的北京中軸線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故素被稱為“龍尾之要”。考據其歷史沿革,其址元代為千佛寺,明代為吉祥寺,清代改為清凈寺,直至清末光緒十三年至十九年(1887—1893年),始改擴建為宏恩觀。擴建后的宏恩觀,其獨特的神像體系是清末道教龍門派借宮廷勢力崛起的典型例證。作為中軸線北部的重要建筑,宏恩觀現(xiàn)今中路主體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經過騰退和整修后,將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向民眾開放。[關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城安地寧 光影留痕
晰地看得到一條中軸線把這座方城一分為二。中軸線與城的關系,就像是“中”字上的一豎,由南到北,由天至地,端端正正地穿過歷史與現(xiàn)實。我與中軸線的情緣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初到北京,我就住在鐘樓向北不到兩公里的黃寺大院(安德里北街21號院),我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條中軸線上度過的。那時快樂地玩耍是我人生的中軸,我還沒有意識到北京中軸線這個地理坐標于我后來人生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末,北京成功申辦第十一屆亞州運動會,將亞運會場館建在中軸線的北延長線上。為了連接城市
人民畫報 2023年2期2023-03-28
- 歷史城市 文明延續(xù)
史》中提到北京中軸線:“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論,清宮及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為正中之南北中軸線……其布局尤為謹嚴,為天下無雙之壯觀?!弊鳛槿澜绗F(xiàn)存最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北京中軸線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與杰出才能。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活的載體,記錄了中華文明的精彩記憶。近年來,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工作持續(xù)推進。在這一過程,社會各界對中軸線的關心、關注也提升了公眾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認知,進一步推動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2022年5月下
人民畫報 2023年2期2023-03-28
- 【生活】回歸溫馨 留得詩意
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的奇觀、世界的瑰寶,也是世世代代老北京人生活的港灣。第五立面原貌的恢復,使得中軸線景觀視廊得以廓清再現(xiàn);街巷胡同的修繕與服務升級,讓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萬寧橋下,古河道的恢復與文物修復喚起了中軸線“依水而定”的古老回憶;正陽門城樓上,雨燕的啁啾為繁忙的北京城增添了幾分自然的氣息。承得住時代的厚重,也留得住淺淺的鄉(xiāng)愁。宏大而壯麗的北京中軸線,也是親切、溫馨的家園。
人民畫報 2023年2期2023-03-28
- 北京中軸線:申遺背后的故事
時分,北京鼓樓中軸線的美麗城市天際線風光從永定門向北,經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一直到鐘鼓樓的北京中軸線,見證了這座城市數(shù)百年來不斷“生長”的經歷。2012年,北京中軸線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近幾年,北京市加速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申報世界遺產絕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今天的北京通過全民努力,不但要保護好中軸線,還要讓中軸線文化“活”起來,能夠真正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北京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和諧融合的典范。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2年8期2022-12-27
- 中軸線體現(xiàn)出的智慧讓人驚嘆
麥籍)“北京城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標志,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我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感慨今天北京的快速發(fā)展?!?020年4月13日,跑步從紫禁城旁福佑寺前經過的年輕人來自美國《National Geographic》的記者Eliza Scidmore女士于1899年到訪北京,她用精彩的文字和20頁的版面從各個角度展現(xiàn)了當時的北京。但有一點一直讓我很好奇,她的文章里竟然沒有一處出現(xiàn)“中軸線”這個詞。我第一次從丹麥來北京是在1996 年,我跟Eli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2年8期2022-12-27
- 北京中軸線離公眾可以更“近”
城,來一次北京中軸線徒步之旅。我從繁華的鼓樓區(qū)域走到了安靜的景山,繞過故宮,穿梭了周邊或寬闊或曲折的胡同,再從肩摩踵接的天安門廣場一路向南走到正陽門,最后走完了熱鬧的前門大街。于我而言,那是一趟意義特殊的旅程。但直到我這次做北京中軸線申遺報道之前,我對其的認識仍是模糊的。北京中軸線和我們過去所知道的典型的世界文化遺產很不一樣。比如故宮,一旦踏入午門,宏大的宮殿建筑群就能讓置身其中的人感到震撼。但是北京中軸線需要通過鳥瞰視角才能在視覺上感受到它的壯觀,在日常
中國新聞周刊 2022年38期2022-10-31
- 北京之脊
貫穿北京老城的中軸線是北京規(guī)劃建設上最大亮點,是北京城市格局和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承載著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2022年8月7日,國家文物局宣布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也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北京中軸線申遺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研究者認為,北京中軸線申遺,不只在于讓北京再多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北京中軸線獲得更好保護的新起點,也是進一步推動北京老城得到更好保護的重要舉措和契機。
中國新聞周刊 2022年37期2022-10-24
- 中軸線前世今生:北京何以成為北京
年代提出北京中軸線的概念以來,中國學者就開始探尋北京中軸線的起源和演進。追溯北京中軸線何以產生,又如何變遷,其實也是為“北京何以成為北京”這個問題尋找答案。在北京城,最能夠清晰感知到中軸線存在的地方,一定是在老城的高處。站在景山公園的萬春亭,能夠看到紫禁城的核心建筑沿著中軸線依次位列,兩邊的建筑按中軸對稱。登上鼓樓向南遠眺,能看見遙相呼應的景山萬春亭,也能明明白白看到一條軸線位于北京城的中央,青磚灰瓦的建筑錯落在中軸線的兩邊。自梁思成在上世紀40 年代提
新傳奇 2022年41期2022-10-20
- “暢讀中軸線 最愛北京城”東方少年領讀者培養(yǎng)計劃啟動
子們將以“暢讀中軸線 最愛北京城”為主題,閱讀中軸線相關書籍,分享中軸線的故事,用馨馨書香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線中軸,承古通今。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匯集了整座城市的建筑精髓,濃縮了古今時空的人文風貌。中軸線是北京城的空間之軸和文化之軸,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靈魂”,她影響的不僅是北京的過去,還有北京的未來。東方少年領讀者培養(yǎng)計劃旨在通過最美領讀者的閱讀分享,帶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小朋
東方少年·閱讀與作文 2022年6期2022-07-05
- 沿著中軸線前進
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guī)模。有這樣氣魄的建筑總布局,以這樣規(guī)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大家讀過前面的幾段文字嗎?這些文字出自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中軸線。20世紀50年代,梁思成首次把“中軸線”三個字用到了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上,并把這條軸線比喻為一幅美麗的畫卷。這幅“畫卷”北起鐘鼓樓
學與玩 2022年5期2022-06-13
- 古城脊梁
蘇善書)北京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天安門廣場、正陽門至永定門,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全長約7.8公里。北京中軸線始建于元代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現(xiàn)代,歷經700余年。北京中軸線由一系列建筑群、歷史地標、歷史道路、橋梁及遺址共同構成的富有層次和秩序的城市空間綜合體,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傳統(tǒng)都城中軸線,是中國都城中軸線規(guī)劃發(fā)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這條中軸線的意義,正如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所言:北京獨有的壯美
北京紀事 2022年8期2022-05-30
- 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
景觀特征的北京中軸線,走進了申遺的第十個年頭,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年。不論是北京人還是來京旅游的人,或許對中軸線沒有如數(shù)家珍,但一定和中軸線發(fā)生過聯(lián)系,這是一條在北京繞不開的軸線,而它的影響遠比7.8公里長的多得多?!笔殖峙臄z器的長跑愛好者胡先生剛剛跑完中軸線上最著名的地標之一故宮的環(huán)線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到北京東城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參觀在這里舉辦的一元“中”始—2022北京中軸線特展。而和他一樣喜愛北京中軸線文化的人還有很多,人們在不大的展廳內或駐足閱讀,或輕聲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2年2期2022-02-17
- 北京中軸線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
0191)北京中軸線是中華文脈、古都脊梁。北京中軸線申遺是北京中軸線保護乃至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當前北京市大力推進的一項工作。系統(tǒng)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汲取其中的智慧,既是進一步深化北京中軸線研究的必要步驟,也對“北京中軸線”申遺具有重要價值。一、北京中軸線研究的發(fā)展脈絡北京中軸線指北京城市的南北中軸線。由于北京城市的變化,北京中軸線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學者一般認為,這個概念是由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提出,并主要引用《北京—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3期2022-02-09
- 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與活化傳承
老城由四重城和中軸線組成,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以中軸線申遺為契機,深入挖掘老城人文價值和中軸線文化內涵,做好老城整體保護與活化傳承,講好老城與中軸線的故事,是北京面向未來發(fā)展的重要任務。[關鍵詞] 北京老城;? 中軸線;? 整體保護;? 活化傳承[中圖分類號] D616; K928.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11-0077-03通過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特別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前線 2021年11期2021-11-30
- 以新科技手段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
摘? 要: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自啟動以來,在文物考古、內涵發(fā)掘、宣傳引導等方面已取得諸多進展。同時,中軸線14處遺產點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還有待加強,沿線文物考古工作尚未整合,中軸線文化內涵的宣傳途徑也亟須創(chuàng)新。文章結合中軸線申遺工作的實際,認為相關部門應當采用新技術手段構建中軸線信息數(shù)據平臺,形成中軸線沿線完整的通信網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3D、VR等技術手段,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促進北京中軸線申遺持續(xù)走向深入。中軸線是構建北京老城“骨架”的重要基
科技智囊 2021年9期2021-10-28
- 基于空間圓模型的隧道全局中軸線提取方法
都需要預先提取中軸線作為基準。目前隧道中軸線提取可分為基于二維投影、點云法矢以及三維模型擬合三種方式。(1)托雷[7]和李珵[8]均將隧道三維點云分別投影至X0Y和Y0Z兩個平面,通過擬合二次曲線提取隧道中軸線,該類方法只能提取局部的隧道中軸線,難以擬合完整的隧道中軸線。程云建等[9]通過單向投影以及RANSAC(Random Sample Cousensus)算法提取隧道邊界點集進行多模型擬合獲取初始中軸線,然后基于再次隨機采樣的全局優(yōu)化算法獲取最終的隧
北京測繪 2021年2期2021-04-20
- 北京中軸線與國外重要城市中軸線文化空間和功能比較研究
要]?北京城市中軸線在世界城市中軸線坐標體系中的獨特性,需要與世界重要城市中軸線進行多維度比較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圍繞軸線進行空間布局是人類古老的居住和城市規(guī)劃方式,世界上許多城市在歷史發(fā)展中都對城市軸線有過重要探索和實踐,并最終成為城市空間和文化構成最集中的體現(xiàn)。但不同的城市軸線在歷史發(fā)展、空間形態(tài)、文化內涵和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差異性,這些差異構成了各自不同的顯著特征。北京城市中軸線與巴黎、柏林、華盛頓、巴塞羅那、堪培拉等著名城市的中軸線有某些相似之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隧道點云中軸線提取方法及工程應用
云提取高精度的中軸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盧小平等根據雙向投影原理提取出三維中軸線,利用中軸線獲得隧道橫斷面,旋轉橫斷面進行橢圓擬合,繼而進行隧道點云降噪處理[7]。李雙將隧道看作圓柱進行處理,通過計算隧道重心和投影面與坐標軸夾角,進而提取中軸線,實現(xiàn)了最小距離投影算法的斷面及隧道變形分析[8]。荊海峰聯(lián)合高斯球法和圓柱擬合法提取隧道中軸線,進而提取隧道橫斷面[9]。托雷等使用最小二乘二階曲線方程對中軸線進行擬合,利用雙向投影法進行中軸線提取,最后對斷面以中
中國煤炭地質 2021年12期2021-02-10
- 中軸線
編者按北京中軸線,可謂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一條血脈。中軸線及其建筑,是我國古代社會政治、文化和城市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是我國幾千年來古都城市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縮影,也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設計范例之一。中軸線是北京自元大都、明清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北京市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條軸線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里。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贊美這條中軸線:“由天安門起,是一系列輕重不一的宮門和廣庭,金色照
北京紀事 2020年12期2020-12-21
- 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
[摘要]?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涉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以及都城營建實踐。北京作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遺存有兩條城市中軸線,一條是金中都城市中軸線,雖然地面上無建筑遺存,卻有800多年的歷史;另一條是由元大都營建時確定的城市中軸線,歷經明北京城向南拓展、清北京城進一步完善、民國北京城的城市改造、新中國天安門廣場改造,成為有750多年歷史的城市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作為今日北京城市的脊梁與靈魂,仍呈現(xiàn)活態(tài)的文化遺產狀態(tài),正在積極申請列入世界文化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11-16
- 我與中軸線
,兩個人行走在中軸線上。 張潔 攝老北京城是一座四方城。站在老城最高點景山公園的萬春亭上,能清晰地看到一條中軸線把這座方城一分為二。中軸線與城的關系,就像是“中”字上的一豎,由南到北,由天至地,端端正正地穿過歷史與現(xiàn)實。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經天橋、珠市口、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天安門、端門、午門、故宮、景山、地安門、鐘鼓樓,向北延伸到APEC景觀大道、奧林匹克公園……中軸線上的建筑每個都有響亮的名字,都有講不完的內涵
大眾攝影 2020年8期2020-10-22
- 論散文集《中軸線》歷史書寫的藝術特色
要:散文集《中軸線》一書中,作者郭冬對往昔舊事的追溯、對故交舊誼的追懷都具有深刻的歷史認知價值,本文重點梳理作者歷史敘述的文本呈現(xiàn)方式,分析作者如何在歷史敘述中注入文學思考,并以何種立場審視過往歲月中的人和事,從而使該作品超越了年代局限,具有了恒久的閱讀價值。關鍵詞:中軸線;散文;歷史;知識分子作者郭冬的散文集《中軸線》于2013年5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在該書中既探討了人與城市、人與職業(yè)、人與動物等諸多頗具現(xiàn)代意味的社會話題,也抒發(fā)了特殊歷史境遇
北方文學 2020年9期2020-07-14
- 城市文化空間生產的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闡釋
現(xiàn)代性的發(fā)展。中軸線北延線是傳統(tǒng)中軸線在城市空間和文化上的延伸和拓展,它既是北京城市中軸線的新空間創(chuàng)造,同時也是中軸線城市新空間的文化生產,已經成了整體中軸線城市文化空間的重要構成。它不但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性,而且具有深刻的傳統(tǒng)性,從某種深刻的城市文化空間生產意義上說,它在現(xiàn)代性的城市文化空間生產中有機融入了民族性和傳統(tǒng)性內涵,它已經成了北京中軸線發(fā)展的“第三個里程碑”。我們不僅可以對中軸線北延線文化新空間進行現(xiàn)代性闡釋,而且能夠從傳統(tǒng)性的維度對它進行分析和理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5-09
- 中軸線貫穿北京故事
現(xiàn)著北京古老的中軸線,它見證了北京城的發(fā)展和巨大的變化。從南到北7.8 公里間,覆蓋北京老城約65%的面積,這條城市中軸線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樸的民居四合院和重要的近現(xiàn)代建筑,起伏變幻、巍峨秀麗,它的壯美仿佛就是一部跨越古今的史詩。中軸線上的建筑之美和人文風情,充分展現(xiàn)了古都“龍脈”上的文化內涵??梢源肀本┑姆栍泻芏啵?span id="xnpdtrl" class="hl">中軸線是北京城的靈魂。建筑大師梁思成曾經這樣贊美北京的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逼鋵?,中軸線不
北廣人物 2019年41期2019-11-06
- 淺談北京中軸線空間結構的文化格局
在北京老城區(qū)的中軸線上。關鍵詞:北京;中軸線;空間結構;文化格局0 引言北京的中軸線,是指從南部的永定門到北部的鐘鼓樓北段。在實際調研的過程中,筆者除了接觸到了大量的北方植物的特性要點之外,主要對北京中軸線即天壇—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段也做了一系列分段剖析考察探究。通過此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北京城市發(fā)展主軸線的進行過程,對北京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北京的認識感也有所提高。這來自北京城它固有的空間軸線、時間軸線、文化軸線、歷史軸線等,
藝術科技 2019年11期2019-09-18
- 對東亞地域八連城建筑遺址的文化闡釋
;井田制意識;中軸線[中圖分類號]TU-0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4917(2019)03-0060-07遺址是民族記憶的一種載體,研究遺址是一種延伸民族記憶的思維活動。研究建筑遺址的起源,實質也是在研究不同民族的今天是怎么來的,“賦予人們一種共同的歷史,共同的目標,從而實現(xiàn)內部的團結”。[1]在今日看來,就是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認識。今天對位于東北亞腹地八連城遺址進行研究與探索,為構建東亞命運共同體,從古建筑的角度提供了一種歷史文化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9-11
- 擦亮中軸線歷史文化金名片
的“金名片”,中軸線從永定門由南向北到鐘樓鼓樓,把北京的一顆顆明珠穿了起來。串聯(lián)起中國古代建筑精華的中軸線,見證了明清24位帝王成敗榮辱,見證了新世紀北京經濟文化的騰飛。今天,通過對北京中軸線保護工作的推進,這條軸線從歷史而來,將款款走進未來。中軸線既是歷史軸線,也是發(fā)展軸線,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資源所在、優(yōu)勢所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為中軸線保護提供了最佳歷史機遇。對于北京市政協(xié)而言,“文化北京”原本就是其建言獻策的優(yōu)勢領域,
北京觀察 2019年1期2019-03-20
- 中軸線保護的公眾感知和參與
寶秀不僅是北京中軸線遺產本體,包括中軸線周邊的環(huán)境,都應廣泛吸納公眾參與,加強保護監(jiān)管。公眾廣泛參與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走向社會治理的重要標志?;诠姼兄暯堑奈幕z產保護與傳承利用,是體現(xiàn)遺產屬于人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具體實踐。了解北京中軸線及其保護利用公眾感知的意義,在于了解公眾的感知和認可度,為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決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礎和參考,有利于推動讓品味傳統(tǒng)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強化文化認同、傳承歷史文脈成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實踐。北京聯(lián)
北京觀察 2019年1期2019-03-20
- 中軸線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城中近八公里的中軸線構成了北京的靈魂和脊梁,那么散布在這中軸線內外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構成了北京的血肉和風韻,是“京味兒”的源泉,是活色生香、有溫度、有情感的北京的體現(xiàn)和保障。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也是人類建筑史以至文明史上的奇跡。保護這條偉大的中軸線,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2018年10月會見來京出席“2018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外方專家時指出:中軸線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活的載體,代表著東方文明古都規(guī)劃建設的
北京觀察 2019年1期2019-03-20
- 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
的都城規(guī)劃中,中軸線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說,一座都城是這個朝代的核心,那么,中軸線就是這座都城的核心,也就是一個朝代核心中的核心。當然,歷代都城的中軸線并不是同樣的模式,而是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的。今天北京的中軸線就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最終見證。中軸線是北京城的生命線,在城市發(fā)展史與建筑藝術史上,為我們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給予其高度贊譽。他說:“貫通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線。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
前線 2018年6期2018-11-06
- 北京城中軸線的演變與發(fā)展
摘 要:北京城中軸線形成于元朝,發(fā)展于明清,北京城中軸線為世人稱作是“偉大的中軸線”,作為中國古代規(guī)劃與建筑的活化石,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和無與倫比的,堪稱是中國貢獻給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借助北京舉辦亞運會和奧運會的契機,中軸線得以向北延伸。2003 年編制的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方案又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到了南苑,北京城中軸線可分為三部分,即北中軸線、傳統(tǒng)中軸線、南中軸線。它們的發(fā)展對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產生了深遠而
中國房地產業(yè)·中旬 2018年7期2018-10-21
- 努力打造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
市委書記蔡奇就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調查研究。他強調,要以對歷史、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把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抓緊抓好,努力打造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北京中軸線遺產的核心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故宮、景山等14處遺產點和連接這些遺產點的歷史道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軸線申遺保護,多次研究部署相關工作。蔡奇、劉玉珠沿7.8 km的傳統(tǒng)中軸線,從南往北一路察看。他們先后登上南北兩端標志性建筑永定門城樓和鐘樓,俯瞰周邊綜合整治情況。蔡奇、劉玉珠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7期2018-01-23
- 中軸線 連接北京的歷史與未來
刊記者 徐 飛中軸線 連接北京的歷史與未來文 本刊記者 徐 飛隨著《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時作出的重要指示,北京的名城保護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今年,北京市政協(xié)將“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作為重點協(xié)商議題之一。在剛剛公布的北京新版城市總體規(guī)劃里,縱貫南北的升級版中軸線與橫貫東西的長安街及其延長線構成“兩軸”,它們被視為首都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區(qū)域之一。中軸線既是歷史
北京觀察 2017年10期2017-12-01
- 中軸線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標(五)
]北京城興起于中軸線,它的發(fā)展也系于中軸線。中軸線是北京城最重要的一條文脈,它既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又代表著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城市新形象。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行,意味著古老北京的壯美中軸線延伸到了現(xiàn)代。中軸線的延伸,將不同歷史時代的京城脈絡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北京以“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三大理念為依托,將古老東方文化的精髓熔鑄到奧林匹克精神里,使得奧林匹克運動的載體透出了濃濃的東方神韻,巧妙地實現(xiàn)了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對接。北中軸線便因此應運
旅游 2017年8期2017-08-09
- 北京中軸線皇家文化的傳承與資源開發(fā)
楊摘要: 北京中軸線的皇家文化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背景中日益凸顯出其獨特性和珍稀性。如何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挖掘、傳承、保護和開發(fā)利用中軸線的皇家文化資源,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分析北京中軸線的皇家文化資源與特征,并且提出了對中軸線皇家文化的傳承與開發(fā)的建議。關鍵詞:中軸線;皇家文化;傳承;開發(fā)中軸線是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中樞“脊梁”,它以錯落有致的歷史建筑、龐大完整的空間秩序、連綿變化的時間流韻,凝聚了北京城市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精髓,向全世界展示著北
神州·上旬刊 2017年3期2017-06-27
- 北京城為何不是正南正北
座都座歪了嗎?中軸線為什么偏離了子午線?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一時議論紛紛,眾說紛紜。為測量地球而假設的沿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與赤道垂直的線叫子午線,是正南正北指向,也叫經線。北京城市中軸線是否是正南正北的子午線呢?上世紀50年代,地安門橋下曾出土石鼠。在正陽門甕城內,也有傳說在午門下面或在天橋下面出土石馬,子為鼠,午為馬,標明古人認為北京中軸線就是通過北京的子午線。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政府曾將北京中軸線確定為天文和地理意義的本初子午線,即零度地球
人民周刊 2017年2期2017-04-10
- 羌族建筑風情的延續(xù)
——以汶川中軸線的重構為例
續(xù) ——以汶川中軸線的重構為例胡志堅, 董曉欣(四川省古典建筑園林設計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通過對汶川中軸線災后重建項目的案例分析,探討羌族地區(qū)重建項目的設計理念、方法。【關鍵詞】汶川;中軸線;災后重建;羌風;羌韻;探索1對羌族建筑的認識羌族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他們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不僅民族古老,而且它的建筑更是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羌碉更被譽為中華建筑的活化石。早在2000年前《后漢書·西南夷傳》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
四川建筑 2016年3期2016-07-20
- 人體“中軸線”歪不得
”。別讓人體“中軸線”歪了脊柱是人體的“中軸線”,內連五臟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柱有毛病,人體很危險。脊柱側彎是指以脊柱的某一段持久地偏離身體中線,使脊柱向側方凸出弧形或“S”形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正常人的脊柱從后面看應該是一條直線,并且脊柱兩側是對稱的。如果從正面看有雙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應懷疑脊柱側彎。這種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目前尚不明確,所以只能在發(fā)病后進行治療,目前還不能預防。輕度的脊柱側凸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軀體畸形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16年1期2016-05-30
- 基于點云數(shù)據的隧道中軸線自動提取方法研究
點云數(shù)據的隧道中軸線自動提取方法研究Study on Point Cloud Data-based Automatic Extraction Method for Tunnel Central Axis李兵,楊勇,吳英勇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重慶400715)摘要:隧道中軸線可以反映隧道的整體走勢,而中軸線的準確性影響著隧道點云數(shù)據的后續(xù)處理。對此,該文提出一種自動提取中軸線的方法,將點云數(shù)據投影后利用單位圓極坐標相鄰角度差來確定邊界點,根據RanSA
重慶建筑 2016年1期2016-03-16
- 簡易展翼紙飛機制作
上角與橫縱兩條中軸線重合,壓實折痕。另一側也這樣折疊。第二步:將紙上部左側的角向右下折疊,直至上部短邊左半側與長邊中軸線重合,壓實折痕。紙的另一側也這樣折疊,注意左右兩側一定要對稱。昂二步:將頂部尖角向下折疊,直至該角與橫縱兩條中軸線重合時壓實折痕。第四步:將頂部短邊向下折疊,直至頂部短邊與整張紙短邊中軸線重合,壓實折痕。然后再將頂部短邊沿整張紙短邊中軸線向下折疊,壓實折痕。第五步:沿長邊中軸線將左半部向后折疊。第六步:將紙向左轉900。在靠下約五分之一處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5年8期2015-05-30
- 加強中軸線保護 呵護北京的靈魂
徐 飛加強中軸線保護 呵護北京的靈魂徐 飛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中說過“這條軸線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引導人向中心建筑致敬的?!边@條軸線指的就是北京城中軸線。北京市“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重構歷史文化走廊、系統(tǒng)規(guī)劃實施魅力中軸線工程”的目標任務,市委領導為加強對北京名城保護,提出中軸線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目標,這引起廣大市政協(xié)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此,北京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委員,并會同民革、民盟、
北京觀察 2011年12期2011-12-23
- 留住魅力北京 傳承千年中軸線
北京 傳承千年中軸線張 濤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F(xiàn)存于舊城的城市中軸線被稱為北京這座古都的“脊梁”和“龍脈”。這條中軸線左右對稱,高低起伏,既體現(xiàn)了“居正不偏”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也體現(xiàn)了以皇權為中心的莊重與威嚴,是一條不斷傳承和發(fā)展的城市文脈,對于展現(xiàn)北京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對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對于促進北京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價值。如今,北京城中軸線的申遺工作已經開始,北京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也會同六家民主黨派共同就加強北京城中軸線歷史文化
北京觀察 2011年12期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