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400米跑道第二個彎道,視線開始模糊起來,所見就只剩下終點線,竭盡所能地擺動雙臂,雙腿已經(jīng)脫離了我的控制,在這一刻,意志的錘煉達到了巔峰。到達終點線,回到草坪,靈魂出竅了,他環(huán)顧四周,問我,再次站在400米的起點、躺在400米的終點是什么感覺?當然沒有人回答他。
印象中的第一次跑,是在尚為稚子開始記事時,更早一些時候有沒有跑過,恐怕已經(jīng)不能通過自己知曉了。那時候住的老房子倚靠著一座山,叫芝山。,那就是我們?nèi)粘_M出的路線了。我和一群兒時玩伴就在那條小路上跑過了童年,白天光著腳丫子互相追逐,竟練就了一雙不怕石頭碚的鐵腳。那時候沒人告訴我要跑,也沒人告訴我往哪去跑,更沒人告訴我應該穿什么鞋怎么去跑,全然是孩童愛玩的天性。愛和動物玩,于是追著家里那只叫“小虎”的黃狗滿菜園地跑;愛和同齡人鬧,于是嗷嗷大叫著從玩伴家里躲開家長的堵截跑出院門;愛和星空玩,于是在漆黑的夜晚試圖追上自己的影子。稚子變成少先隊員,不喜穿鞋的我穿上一雙干凈的運動鞋,像模像樣地穿過小學門前檢查紅領巾的“門神”們,受到約束的我雖然也會在校園里跑,但多少有些拘謹而放不開手腳,感覺孩童的天性被硬生生磨掉一塊。
長得稍大一些進入初中,情況又不一樣了。那時候婆婆經(jīng)常去采野菜、拾稻米,我以小大人自居,經(jīng)常爭著去幫忙,家里人也不會再說我太小而不同意我去了。野梔子花開放的季節(jié),我喜歡沿著山路跑到最高的地方,那樣才能看見馥郁白皙的叢叢梔子演繹出“疑為霜里葉,復類雪封枝”的場景。稻谷豐收的時節(jié),我喜歡沿著河邊的田堤蹦蹦跳跳,“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夕陽下不可多得的視覺盛宴。自然的美伴隨著每一次肆意的奔跑映入我的眼簾,我確信奔跑是我和大自然的溝通橋梁
步入高中,或許和大多數(shù)普通人一樣,牛頓、麥克斯韋還有歐拉這些大人物的數(shù)學物理知識占據(jù)了大部分精力,奔跑仿佛只會在上早課的鈴聲敲響前。即便如此,那時候可以進入回憶的還有學校組織的課間跑操,全班同學在一起繞著操場踩著“一二一”的步調(diào),強身健體之舉,其間樂趣就乏善可陳了。高考前的一段時間,我喜歡在早讀前去操場跑個步,周杰倫、許嵩還有林俊杰的歌在我的耳邊循環(huán)播放,緊張情緒得以消減。
至此,奔跑在我18歲以前的青春中扮演的角色已一目了然,它是山水清明的家鄉(xiāng)水土與我之間的信使,一次次傳遞著秀麗風光和我的不吝贊美。它也是孤獨緊張的高考歲月與我之間的調(diào)節(jié)劑,一次次安撫繃緊的心弦。只是,奔跑或許能扮演更深度觸及心靈的角色。進入大學就是這樣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在進入國防科技大學之前,我是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腳會在一天之內(nèi)生出三四個水泡的。這給我心靈帶來的震撼不亞于孩童時走在街上突然聽到爆米花商販手中“大炮”的“開炮聲”。奔跑開始作為一個反派角色出現(xiàn)在我的新訓生涯,這個反派配合長沙的酷暑變著花樣折磨我的體魄。它讓我在烈日溽暑下快速穿越染毒地帶;它讓我在紛飛的黃土中手腳并用通過鐵絲網(wǎng);它讓我經(jīng)過白天的訓練后在亮如白晝的田徑場上一圈又一圈地揮汗如雨。那時候我經(jīng)常問自己,“這樣奔跑的意義在哪?我怎么才能更好地奔跑?”幫訓的班長也不過是告訴我們,“堅持跑完就行了”“是為了我們好”“這是新訓的必經(jīng)之路”云云。有些人想不通為什么就畧?zhí)糇硬桓闪?,有些人即便想不通為什么也會按照前人告誡循規(guī)蹈矩,我就是后者。新訓之后,隱隱約約感覺自己可以尋找答案了,答案隱藏在兩件至今仍印刻在我腦海中的“跑”事中。
第一件是強軍杯訓練的第一次雨中山地跑。大一那時候還是營連制,下連之后不久就碰上了強軍杯訓練,受益于新訓反派的折磨,我的體能水平使我可以作為低年級的隊員參賽。那時候的奔跑比新訓來得更猛烈一些。眾多奔跑中,第一次雨中山地跑令我至今記憶猶新。微雨的早晨,微瞇的雙眼,我在穿迷彩戴裝備的時候微微瞥了一眼其他同學,他們在游戲地圖跑著呢!來不及體味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我逐漸興奮起來,心想:“你們跑假地圖,我都去跑真地圖了!”接著我跟上了學長們的步伐。但是,實踐比我想象的要真實。不是在平整的柏油馬路和橡膠跑道上,也不是在凹凸別致的障礙場地或者靶場草地上,是在三號院那延綿起伏的小山連起來的林地坡崖!學長們速度很快,我也奮力跑著跟上。聽著學長們富有感染力的加油聲,我慢慢有這樣一種感覺:耳旁呼嘯過去的風在奏響激昂的樂章,臉上拍打的細雨在捶擊強勁的戰(zhàn)鼓,胸中狂跳的心臟在編寫沖鋒的號角。枝蔓橫生的荊棘有時會擋住疾馳的路線,摧毀它!陡然出現(xiàn)的溝壑有時會擋住疾馳的路線,縱躍它!近乎筆直的山坡有時會擋住疾馳的路線,攀越它!
左臂一塊小小的傷疤成為那天的經(jīng)歷鐫刻的一枚徽章,融入我的血肉之軀,一往無前的氣勢和信念歷歷在目。那一次奔跑,讓我喜歡上了風從耳邊飛速滑過的感覺。那一次奔跑,是與大自然斗爭的一次奔跑,可謂“與天斗,其樂無窮”!
第二件是組會上集體學習的一篇文章中的“跑”。讀研之后我進了空天科學學院應用力學系,成為航天任務規(guī)劃與系統(tǒng)仿真方向的一名碩博連讀生。有一次羅亞中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永久奮斗》,是毛主席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舉行的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的講話。羅老師讓我們出個人在組會上好好帶大家共同學一學,我接下了這個任務。是的,一開始我把它當成任務。但是我讀了一遍之后,被文中詼諧風趣的語言打動了,再讀幾遍后,被毛主席奮斗精神的教誨深深觸動,我開始領悟了老師要求組織學習這篇20世紀的文章的良苦用心。里面有一句話至今我都能復述出來并時常作為工作箴言:“但是,也有一些人,五四運動時在北平奮斗得很英勇,后來變了,內(nèi)中的一個就是張國燾,還有康白情、羅家倫等一些人。他們在五四運動時代都是先鋒隊,現(xiàn)在呢?變成了逃跑隊了。”逃跑,一個充斥貶義色彩的詞語,竟也跟跑掛鉤?!队谰脢^斗》中的這句話以遒勁有力的筆墨在我腦中題下了如何去奔跑的不二法寶一一不忘初心,永久奔跑。
現(xiàn)在有一些學弟學妹來問我當時競賽是怎么搞的,回想起來,“初心”應該是不得不擺出來的詞語。如果是以保研加分為目的,是現(xiàn)實的而不是正向激勵的,我的初心就是想追求課本之外的學習樂趣,看看自己學的微積分、剛體動力學、熱力學理論是怎么應用的,這是浪漫的而且是持續(xù)鼓舞的?!坝谰谩眲t是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詞語。本科四年競賽過程中,有太多半途而廢的,有太多因為沒有拿獎而看輕自己導致放棄的,就是沒有貫徹“永久”二字。沒有永久,哪來的經(jīng)驗?沒有永久,哪來的機會?我對《永久奮斗》中的這句話之所以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除了回顧本科四年的學習“奔跑”生涯,也反省了讀研之后的“奔跑”歷程。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沒法輕描淡寫地忍受自己的平庸,尤其是曾經(jīng)擁有過別人眼中的輝煌。我亦如此,但是這句話點醒了我,沒有永久的奔跑,就不會有長久的綻放。我的優(yōu)點之一在于有自知之明,我不是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之類天資聰穎者,而讀研之后也不似本科那樣甘當宋濂口中“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艱苦勤奮者,這不就是當了學術(shù)創(chuàng)新的“逃跑隊”?所以才沒有突出的學術(shù)成果。
自那次《永久奮斗》文章的學習之后,我從內(nèi)心開始審視自己平庸的原因,但這并不是讓我心安理得地接受平庸,而是給了我拒絕平庸的底氣。永久奔跑自那時起不可動搖地成為我的價值觀中的精神烙印,甘當那追逐太陽而獻出生命的夸父,不做那科技創(chuàng)新征途上貪圖享受的“逃跑隊”的一員。
身體奔跑的過程中我們憑借肉身凡胎掙破大自然的束縛,享受著每一個細胞在速度中的跳躍快感;精神奔跑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重新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感悟著學術(shù)創(chuàng)新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樸實法則。不管是身體的還是精神的,不忘初心,永久奔跑,永不逃跑,才能跑到更遠的未來。
奔跑起來調(diào)動身體的力量,而不是讓自己充滿潛力的身體沉淪為糖與脂肪的歡樂場;奔跑起來傾聽風嘯的仙樂,而不是讓自己在無聲的靜止不動中忘卻生活的激情;奔跑起來永久奮斗,而不是讓自己在若有若無的精神內(nèi)耗中消亡。
責任編輯 韋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