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教法扭轉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教師設計預習性任務與層次化任務及發(fā)展性任務,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進步,降低學習數學知識的壓力與難度。師生加強互動,觀察和評價學生在任務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及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充分發(fā)揮任務教學法在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的作用價值。
一、布置預習任務,發(fā)展自學能力
(一)明確預習任務布置的重要性
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微課視頻與預習任務單,讓學生明確預習方向和學習目標,減少預習的盲目性與隨意性,使其認真對待課前預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案例
如在\"計算工具的認識\"的教學中,預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簡單歷史,認識算盤,知道珠算的計算方法;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愛科學與學科學的思想等。教師根據介紹數字鍵和運算鍵的教學重點,以及鍵盤操作與顯示關系的教學難點,合理設計微課視頻,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微課,初步了解本課教學內容。教師合理設計預習任務,可設計生活化的學習任務,即讓家長準備計算器,學生在家長的引導下初步了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回想在哪些生活場景中看到過計算器的實際應用??稍O計基礎性的學習任務,如要求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加減法,寫出計算步驟,即先輸入什么數字,再輸入什么數字等。設計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計算9999與123等數字的乘積結果,找出答案中數位上的數字排列規(guī)律,遵循規(guī)律在不同計算的情況下,計算出9999與45等數字的乘積結果,再用計算器驗證答案。設計文化相關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線上搜索計算工具的數學史資料,了解古代計算工具、算盤的發(fā)明與應用、機械式計算工具的出現、機電式計算機的發(fā)展、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進化等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及演進,拓展學生的文化知識面。感興趣的學生可根據需要線上搜集相關資料,如有的學生通過資料了解到計算器的運作原理、構成部件、發(fā)明時間、其他使用方法、功能類型等內容,了解了本課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利用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也可以觀看計算器科普相關的短視頻等輔助學習資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與興趣喜好,突出預習任務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等特點。教師鼓勵學生線上分享預習情況,形成相互指導和糾正的良好學習氛圍,及時解決學生預習任務完成中的思想障礙問題。學生也可以線上分享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積極性。教師了解學生的預習任務完成情況,整理學生預習中的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將其作為課上講解的重要內容,確保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任務布置要求
預習任務的布置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預習任務布置能夠提高針對性與趣味性,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可激發(fā)學生數學思考與探究興趣。預習任務的布置要有趣味性與生活性,契合學生樂于探究的年齡特點,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思考熱情,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前置性的思考與探索。需要有開放性,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確保課程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拓展任務的延伸空間,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需要有整體性,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也要加強數學與文化等方面的聯系,符合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規(guī)律,使其感知到自主學習的愉悅感與問題解決或文化資料搜索等方面的成就感。
二、課上布置層次化任務,讓全班學生受益
(一)布置層次化任務的意義
學生在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對課堂上知識講解的掌握度也多有不同。教師根據學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與開放程度的學習任務,為全班學生提供探究與展示自我的機會。利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打破以往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的教學局面,為后續(xù)的課程學習奠定基礎,更利于學生學習信心與協作能力及探究欲望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新課探究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布置
如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旨在通過生活實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底高概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通過動手操作與自主探究,讓學生深刻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yǎng)積極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的價值。灌輸式教法會讓學生片面理解概念知識,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探究與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加深理解記憶,更利于其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素質能力的發(fā)展。在新課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對后進生布置封閉性的學習任務,即找出周圍環(huán)境內的平行四邊形的物體,用七巧板等益智工具拼出平行四邊形的圖案,剪出平行四邊形的圖案等,讓學生在觀察與動手操作中,注意到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圖形間的區(qū)別,加強他們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知識的把握。如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邊形的邊的特征,寫出自己的發(fā)現與結論。對中等生布置分析教師講述內容是否正確等半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包括討論“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zhòng)"“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的一種\"等說法的對錯,實現本課所學知識的觸類旁通,避免與其他圖形的概念知識相混淆。中等基礎層次的學生可組內討論交流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征?辨析長方形與正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邊形?說出自己的理由。對優(yōu)等生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如探究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圖案,哪個容易變形;探討如何在平行四邊形里畫一條線,將其分割成相等的兩個部分等任務,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新舊知識的鞏固。優(yōu)等生可在組內討論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利用長方形活動框架,用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和結論。教師要求各個基礎層次的學生分享自己在課上學會了什么,評價自己在哪個方面表現好?在哪個方面表現的不足?以后要注意的內容有哪些?幫助教師了解學情,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跟蹤訓練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布置
在跟蹤訓練環(huán)節(jié),對基礎層次低的學生,布置低難度的問題,如填空題與畫圖題等,如在點子圖上畫出三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在所畫的平行四邊形上畫高,指出相對應的底等,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其學習信心。對基礎層次中等的學生,布置中等難度的問題,如多選題與數出圖形中有多少個平行四邊形等,確保學生在習題解析中反哺對本課知識點的學習。對基礎層次高的學生,布置高難度的問題,以應用題為主,如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56厘米,其中一條邊長12厘米,另外三條邊長分別是多少厘米等。為有效滲透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教學理念,布置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錯題解析等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習題訓練中掌握數學概念知識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實現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持續(xù)改進
(四)任務布置的注意事項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學習收獲。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上任務教學,強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服務。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可圍繞學習任務展開獨立思考,獲得獨到的見解,避免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處于旁觀者的態(tài)度。教師要教會學生組內合作學習的方法,包括傾聽與討論交流等,在集思廣益中拓展學習思路。鼓勵學生挑戰(zhàn)更高難度的學習任務,推動其在自身素質能力的基礎上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三、課后布置多學科融合型學習任務,激發(fā)個性潛能
(一)課后任務布置的可行性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講授,還需要注重學生的素質培育,建議教師通過多學科融合教育理念及學習任務的布置方式,實現學科教學與美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有機整合,延伸學科育人的效力。
(二)任務類型
如學習“條形統計圖\"后,需要教師從單元整體教學入手,合理布置作業(yè)任務,達到預期的單元學習與作業(yè)目標。基礎性作業(yè)以習題訓練為主,發(fā)展型作業(yè)需教師布置實踐性、探究性、個性化等學習任務。教師滲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滲透到作業(yè)中,布置調查家庭生活費用開銷情況,統計電費與燃氣費、水費等數據,比較哪個費用最多,與家長分析哪個電器最費電,以此制訂合理的應用計劃,為家庭節(jié)約開支與安全用電等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教師可將語文知識整合到數學作業(yè)中,布置搜集統計相關的名言與古詩詞等學習任務,體會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感知蘊含的豐富哲理與智慧。將美術知識整合到數學作業(yè)中,布置發(fā)現統計數學中與美元素相關的學習任務,也可以結合統計知識制作宣傳海報等,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潛能與特長。也可以布置觀看社會各行業(yè)領域統計數據相關的紀錄片等,感知統計數學知識在社會的實際運用,端正學習觀念與態(tài)度,培育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將數學文化當作習題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在解題中了解數學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三)注意事項
課后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的布置,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和學情,推動學生從以往的題海戰(zhàn)術中解放出來,自主選擇實踐類、生活化、創(chuàng)新性等學習任務去完成。建議發(fā)揮家長的監(jiān)督和協助等作用,幫助學生明確任務完成的步驟和方向,實現本課知識教學的有效延伸,拓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路徑與空間。要求學生線上上傳任務成果,可以是自己錄制的短視頻,也可以是任務報告資料,或是整理的思維導圖等學習資料,了解學生的表現與進步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評價,采取查缺補漏式的教學指導,充分發(fā)揮課后學習任務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方面的作用價值
四、結束語
教師通過布置預習任務,端正學生的預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掌握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布置新課探究與跟蹤訓練等課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便于教師根據學情展開層次性教學,滲透因材施教等教學理念,確保學生的深度學習。課后布置發(fā)展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樂于完成課后作業(yè),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延伸單元主題內涵,深化課程的教育意義,強化創(chuàng)新思維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效力。
【參考文獻】
1武麗莎,岳俊冰,朱立明,等.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測評指標體系構建[J]教學與管理,2024(36):64-69.
[2]黃賢明.以美育浸潤教師:提升數學美育素養(yǎng)的路徑探索[J.中學數學月刊,2024(12):10-12,16.
[3]徐小建.建構“三意\"數學課堂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J]中學數學月刊,2024(12):13-16.
(本文系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4年度常規(guī)課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數學任務型學習單設計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XX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