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家風建設(shè)的民族,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對家訓家規(guī)非常重視,并以此作為家庭教育的根本和范本。“家風”一詞最初使用是在西晉時期。據(jù)南北朝時期的庾信在《哀江南賦序》中說,西晉潘岳作《家風詩》,被譽為“始述家風”。家風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由家訓家教、家禮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積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風扮演著關(guān)鍵角色。在耕讀傳家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家風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已深深地融入中國人的傳承血脈中。
作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重要領(lǐng)導人,毛澤東無疑是一位公務(wù)繁忙的人,但他并沒有因為繁忙的公務(wù)而疏忽對子女的教育、對良好家風的塑造。他在家教家風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堪稱典范。忠黨愛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品德,也是毛澤東家風的精神風骨。
毛澤東一生共有過10個子女,但長大成人的只有4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訥。正如他后來對賀子珍所說的:“我們革命是為了造福下一代,而當時為了革命,又不得不丟下自己的下一代?!备锩鼊倮?,按理說毛澤東完全可以好好地“補償”一下自己的下一代,可他沒有這樣做。這幾個子女都出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盡管如此,毛澤東并沒有放松對子女的教育,依然對他們嚴格要求。他告誡子女們要做一個無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必須有馬列主義的世界觀,任何時候都不能背叛黨、背叛人民。在他看來,只有樹立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信念,才能胸懷大志,才能把所學與所用結(jié)合起來,從而真正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知行合一觀。毛澤東是一個具有高尚家國情懷的人,一生奉行舍家為國、以國為家、家國一體。早在1921年,毛澤東面對“國家的災(zāi)難、人民的痛苦,教育弟弟國難當頭,要舍家為國”,說服弟妹們離開上屋場,走上革命道路。在子女教育中,他也希望把這種高尚的民族感情和家國意識繼續(xù)傳遞給子女們。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擔心干部子弟的教育成長問題,他嚴肅地指出,黨的高級干部子弟的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針對新中國成立初學校教育中劃分等級的問題,1952年6月14日,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信中明確批復(fù):“干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yīng)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彼M谏鐣髁x新中國,人人平等。在組織黨的高級干部閱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他就曾深有感觸地說:“我很擔心我們的干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yōu)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彼麚母刹孔拥苋绻荒苋烁癃毩?,生活獨立,自食其力,就會走向官僚化和貴族化。讓他更為擔心的是,干部子弟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問題。1967年5月22日,云南一群中學生抄了一位副省長的家,其中有高級干部子弟參與。對此,毛澤東十分驚詫。5月28日,他立即批示:“如不教育好,會成為將來反革命復(fù)辟的禍根之一。好在還不占干部子弟的多數(shù),多數(shù)還是較好的?!彼窒矚g《觸龍說趙太后》一文,此文在分析眾多諸侯國沒有一個子孫三世保住王位的原因時,認為“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特別推薦此文,說:“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zhì)。”毛澤東從歷史中獲得啟發(fā),提醒全黨要關(guān)心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問題。
1957年9月,毛澤東來到武漢,住在東湖甲舍。他同湖北省委副秘書長梅白談起領(lǐng)導干部子女的教育問題。毛澤東問:你記得曹操評漢獻帝的話嗎?梅白答道:記得。有這樣兩句:“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泵珴蓶|稱贊說:不錯,你讀書不少。現(xiàn)在有些高級干部的子女也是“漢獻帝”,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嬌生慣養(yǎng),吃不得苦,是溫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級機關(guān)的托兒所、幼兒園,部隊的八一小學,孩子們相互之間比坐的是什么汽車來的,老爸干什么,看誰的官大。這樣不是從小培養(yǎng)一批貴族少爺嗎?這使我很擔心呀!
毛澤東還說,現(xiàn)在有些高級干部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不嚴格。根本問題是自己要帶頭,要嚴以律己。他問梅白,你的孩子要坐你的車嗎?梅白說,我不給坐。毛澤東又問,你是怎么辦的?梅白說,三個姑娘老實些,不敢上,兩個男孩子上來,我就把他們從車上推下去。毛澤東說,推下去會不會摔傷呢?梅白答道:不會的,講明我要的車不該上,該下去。毛澤東說,這樣好,應(yīng)當推廣你的經(jīng)驗。有的領(lǐng)導干部讓自己的子女跟著去北京、上海開會,這樣很不好。他特別指出,高級干部的子女管不好,“總有一天要犯罪的”。
毛澤東擔心干部子女成為“漢獻帝”,是把干部子女尤其是高級干部子女的教育問題,提高到關(guān)系社會主義事業(yè)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的。毛澤東一直擔心的是,干部子弟的優(yōu)越感,容易使他們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著父母的權(quán)勢自以為是,甚至無視法律,胡作非為,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不僅會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導致群眾與我們黨的干部離心離德,終將誤國害民。
毛澤東對毛岸英的婚姻問題在思想上也是要求很嚴的,也是從革命事業(yè)出發(fā),要求他們尋找具有共同理想的伴侶,而不能以貌取人,更要摒棄“門當戶對”的偏見。
毛岸英回到延安后,結(jié)識了一位來自北平的女大學生傅小姐。毛岸英初見后對她很是鐘情。但毛澤東得知后嚴肅地對毛岸英說:“除了漂亮,你還了解她什么?理想、品德、性格,你了解嗎?她剛從北平來,我們都不了解。婚姻對你來講,既是終身大事,也關(guān)系著我們的革命事業(yè),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一定要慎重,不能輕率從事?!?/p>
在這里,毛澤東既要求兒子把愛情和婚姻建立在理想、品德、性格的了解上,建立在對革命事業(yè)的志同道合上,又要求兒子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慎重從事,以免被別人利用。
不久,這位傅小姐就因為受不了延安的艱苦生活而跑回北平,并且還在報上撰文辱罵延安。毛澤東借此進一步教導毛岸英說:“看來漂亮靠不住,還得靠理想喲。”
在子女教育上,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疑是最好的示范。毛澤東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其在子女教育上一直把理想和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他始終要求子女要有崇高的理想,要有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的追求。事實證明,毛澤東對子女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是十分成功的。
毛澤東在深刻把握現(xiàn)實國情的基礎(chǔ)上,很早就確立了救國救民理想,并竭盡一生為之奮斗,充分體現(xiàn)了家國一體,達到了國而忘家的境界。受這一思想的感染,毛岸英也秉承其志,大寫忠黨愛國之義。1941年,德國法西斯瘋狂進攻蘇聯(lián)。為緩解蘇聯(lián)兵員緊張局面,聯(lián)共(布)建議16周歲以上的外國公民加入蘇聯(lián)國籍參戰(zhàn)。當時正在蘇聯(lián)求學的毛岸英也在被動員之列。然而,毛岸英卻對動員的人說:“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只要祖國一聲令下,我就要回到祖國去。如果加入了蘇聯(lián)國籍就不方便了?!睆娏业膼蹏閼咽姑队⒕芙^加入蘇聯(lián)國籍,但與生俱來的正義感使他果斷地投入到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家書是家庭教育最真實的重要載體形式。毛澤東家書(此處僅限毛澤東寫給子女及兩個兒媳的家信)中蘊含著豐富的家教思想。從目前公開的史料看,他一共給子女寫過30封家書。這些家書中,除具有普通家長都有的關(guān)心子女學習、關(guān)愛子女健康、關(guān)注子女生活等家教思想外,還蘊藏著高尚的家國情懷和鮮明的人民情結(jié)。
毛澤東總共給毛岸英、毛岸青寫過12封家書,其中有4封是寫給兄弟倆的,且都是在他們于蘇聯(lián)學習期間。他希望岸英、岸青在感受到父愛親情和家庭溫暖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父子分離背后所蘊含著的國家大義。信中雖然只字未提“國家”,但現(xiàn)實的父子分離和家庭困難都是基于民族和國家的原因。
毛澤東在信中十分注重對子女在思想上給予方向性的指導,為他們指明正確的方向。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在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說:“你們長進了,很喜歡的……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947年春,毛岸英根據(jù)父親的建議,到山西臨縣郝家坡搞土改試點。兩個多月后,他寫信給父親說:“沒有群眾監(jiān)督,沒有民主,干部便必然變壞?!弊x了兒子的來信,毛澤東十分欣慰。9月12日,毛澤東回信說:“別后,晉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茨愕男?,你在進步中,甚為喜慰。”10月8日給岸英的信中,毛澤東又親切寄語:“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毛岸英把父親指導他學習和工作的這段話語作為座右銘工整抄錄在筆記本扉頁上,并把這封寶貴的信一直珍藏在身邊,時刻激勵自己,以不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在他犧牲之后,劉思齊從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這封信,見那段話旁邊,還留有毛岸英用鉛筆作的記號。
毛澤東對子女們理想信念的塑造在毛岸英寫給其表舅向三立的信中可見一斑。新中國成立后,毛家不少親友來信或上門想通過毛岸英幫忙解決工作和生活困難。在他們看來,這對毛岸英來說是十分容易辦到的事情,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但毛岸英深知:正因為自己是毛澤東的兒子,更不能為親朋好友徇私情、謀私利,而要教育他們也要有完全靠自己的思想。于是,毛岸英對親友的要求都一一回絕,并對他們進行教育。
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后,他的愛人劉思齊一直沉浸在痛苦和思念之中。毛澤東給劉思齊寫過8封信,一方面關(guān)心她的身體,另一方面更關(guān)心她的成長,其中有兩封信明確提出“為國家而學”。1955年8月6日,劉思齊準備去莫斯科大學深造。臨行前,毛澤東給她寫信:“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1957年8月9日,毛澤東在信中再次鼓勵她“學成為國服務(wù)”。1960年1月15日,毛澤東又給她去信,以十分關(guān)切的語氣寫道:“思齊兒:不知道你的情形如何,身體有更大的起色沒有,極為掛念。要立雄心壯志,注意政治、理論。要爭一口氣,為死者,為父親,為人民?!泵珴蓶|在這封信中希望她首先繼承烈士遺志,牢記黨和人民也包括毛澤東本人對她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爭口氣”?!盃幙跉狻笔歉改附逃齼号Uf的話。毛澤東勉勵子女所懷的同樣是一顆天下父母都有的平常心,充滿期待,卻也簡單平實。但是,他將這句話與“為國效力”“為人民”連在一起,就升華為一種高遠的境界,殷切而熱烈,樸實而崇高。在毛澤東的鼓勵下,劉思齊沒有辜負毛澤東對她的期望。
對于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毛岸青,毛澤東鼓勵他要堅強起來,心系國家和人民,努力在政治和事業(yè)上追求進步。1946年1月,毛岸英回國后,毛岸青仍然留在蘇聯(lián)。毛澤東很牽掛他,于是寫信鼓勵他“在那里繼續(xù)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wù)”。
1962年6月3日,毛澤東給兒媳邵華寫信,鼓勵她“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yè),企予望之”。
毛澤東希望兒女們多參加勞動、多了解一些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實際情況。1957年暑假,北京實驗中學高三學生王桂芹回到家鄉(xiāng)河北參加農(nóng)業(yè)合作社的勞動和社員活動,同時堅持寫日記。開學后回京,一次學校組織同學到京郊參加秋收勞動,休息時,和王桂芹同班、一塊兒去參加勞動的李敏,看到王桂芹的背包中整理好的日記,就拿出來看,但沒有看完。勞動結(jié)束回家時,李敏征得王桂芹同意,把日記帶回家看。吃飯時,李敏對毛澤東說:爸爸,我這里有篇同學寫的日記,寫得很有意思,你能看看嗎?于是,毛澤東就認真地看了王桂芹的日記,并寫了批語。王桂芹的這篇約1萬字的日記,記述了回鄉(xiāng)參加勞動的所見、所聞及自己的一些感想,具體地令人信服地說明了青年學生回鄉(xiāng)參加勞動極為有益,是獲得好思想、好作風的好途徑。
這篇日記獲得了毛澤東的肯定。毛澤東畫圈的地方有27處之多,其中連畫3個圈的地方就有17處。毛澤東在這篇日記的篇尾寫的批語是:“每年暑假回鄉(xiāng)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個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痹谶@篇日記的篇頭,毛澤東寫的批語是:“此文可在報刊上發(fā)表?!贝送猓€給李敏、李訥寫了批語:“李訥應(yīng)看兩遍,退李敏。李敏也要看兩遍?!?/p>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貫的。他對李敏、李訥說,希望她們能從日記中受到教益,希望能像毛岸英剛從蘇聯(lián)回來那樣,在勞動和群眾中接受教育。
毛澤東與平常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工作多忙,都會抽時間勸誡子女讀書學習。毛澤東認為青年是“修學儲能”的階段,應(yīng)當認真讀書,“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他自己從小就很注重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在數(shù)十年的讀書生涯中,積累了淵博的學識,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他十分注重將自己在學習上的經(jīng)驗和教訓傳給子女,并經(jīng)常以書信的形式指導子女學習,希望他們能認真讀書、學習、發(fā)展、向上。
毛澤東注重從小培養(yǎng)子女們的讀書興趣和習慣。由于戰(zhàn)爭條件的限制,除小女兒李訥外,其他幾個孩子都沒能一直在毛澤東身邊生活,所以早期毛澤東對孩子的教導大都是通過書信來完成的。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他專門委托林伯渠為兩個兒子購置了一批書。1939年8月26日,毛澤東給遠在蘇聯(lián)的毛岸英、毛岸青回信:“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里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毛澤東拿自己年齡的劣勢與孩子們的優(yōu)勢作比較,鼓勵兒子抓緊時間讀書學習,并寄去一大批書給孩子們,體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學習的深切關(guān)懷。不過,遺憾的是,這批書他們最終沒能收到。毛岸英剛從蘇聯(lián)回來,毛澤東就問他:你在蘇聯(lián)經(jīng)常讀中國書嗎?毛岸英說,經(jīng)常讀,讀過《紅樓夢》《水滸傳》,還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毛澤東點了點頭,說:很好,應(yīng)當知道中國的知識,更要懂得中國革命的知識。毛岸英和劉思齊結(jié)婚時,毛澤東囑咐他們:“結(jié)婚后,你們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p>
李敏自小跟隨媽媽賀子珍在蘇聯(lián)多年,中文水平并不太好。毛澤東想方設(shè)法提高她的中文水平,為她安排了學習計劃,要她讀《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大部頭的中文版,不允許她讀俄文版。有一次,毛澤東問到她的學習情況:“嬌娃,我給你的任務(wù)完成得怎樣?讀了多少?讀懂了多少?”李敏如實地告訴了爸爸。當說到讀《三國演義》時,她說:“這本書我越讀越糊涂,越糊涂就越混亂。……我實在是讀不下去了。爸爸,請您網(wǎng)開一面,放我一把吧!”沒想到,毛澤東卻說:“糊涂了,就先把這部著作放下,再看另一部吧?!焙髞?,李敏讀起了《紅樓夢》,終于讀完了這本難啃的大部頭。她回憶說:“爸爸給了使我終身受益的知識……他不僅是個偉人,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李訥一直跟隨在毛澤東身邊,她小時候毛澤東常給她講故事,教她認字,教她懂禮貌,尊敬叔叔阿姨們。進北平后,李訥在育英小學讀書,毛澤東對她一直要求很嚴,常常督促她做作業(yè)。毛岸青的愛人邵華是在馬背上和監(jiān)獄中長大的,在革命戰(zhàn)爭的歲月里沒有機會上學。新中國成立后,她常和姐姐、姐夫一起去看望毛澤東。毛澤東盡管公務(wù)繁忙,但對劉思齊和毛岸英的學習十分關(guān)心,詢問非常詳細。一天,邵華突然向毛澤東提出也想去讀書,毛澤東非常高興地表示支持,介紹她進育英小學念書。
新中國成立后,子女入校讀書,只有周末才回家團聚。在飯桌上,毛澤東總是要詢問子女們讀書的情況,并布置要讀的書,下周回家時要聽他們匯報讀書的心得。因此,毛澤東的衛(wèi)士感嘆地說做毛澤東的子女不容易。
毛澤東對子女們的學習方法也是十分關(guān)注的。在這個方面,他有許多深刻的見解,他早年的一些思想在其中也得到體現(xiàn)。毛澤東在向斯諾講述自己青年時代追求新知的經(jīng)歷時,說他在湖南一師求學的幾年中,“想專修社會科學,我對自然科學并不特別感興趣”。但在1921年的長沙新民學會會員召開的新年會議上,他很快改變了想法,認識到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并設(shè)法補足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正因為認識到自然科學的重要性,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給毛岸英、毛岸青又寫了一封較長的信,對他們的學習和發(fā)展方向提出了獨到、精辟的見解。信中寫道:“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傊⒁饪茖W,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毛澤東在這封信中對兒子的階段學習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作為一名政治家,毛澤東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態(tài)度是重視的,而且對于如何重視,重視的時間先后,有自己的辯證觀點。他認為自然科學是基礎(chǔ),即使將來從事社會科學的工作,仍然要通曉自然科學的知識?!岸嗔曌匀豢茖W”是一條極寶貴的經(jīng)驗,對于年紀尚輕的人來說,就是要扎扎實實、腳踏實地打好基礎(chǔ)。
毛澤東博覽群書,在教育子女選擇讀書內(nèi)容上是非常寬泛的,自然科學、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地理、古典文學、歷史小說、武俠小說、筆記小說、詩歌等都有涉及。他一生鐘情詩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子女。1954年7月23日,他致信女兒李敏、李訥,建議她們讀一讀《古詩選本》:“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guān)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里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959年8月6日,他致信兒媳劉思齊,建議她“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他還經(jīng)常與邵華、劉思齊談古詩。在談到王勃時,毛澤東認為王勃年輕有為,才高學博,為文光昌流麗。特別是對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十分欣賞。當?shù)弥齻円彩窒矚g《滕王閣序》時,毛澤東非常高興,邊背邊評論,談到興頭上,還走到案前潑墨揮毫,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條幅贈送給她們。毛澤東正是通過這些言傳身教式的引導,使得子女在讀書方面培養(yǎng)了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毛澤東本人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對中國歷史典籍有濃厚的興趣,因而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們對歷史的學習。為了幫助子女讀好書,他還經(jīng)常向子女推薦好書,開列書目,甚至親自幫著買書。毛岸英、毛岸青在蘇聯(lián)學習時,他曾兩次寄書給他們。第一次他們沒有收到。第二次毛澤東又親自挑選了21種60本書寄去,其中就有《三國志》《高中外國史》《高中本國史》《中國歷史教程》等歷史書。1947年9月12日,毛澤東又給毛岸英寫信說:“你要多看歷史小說,明清兩朝人寫的筆記小說(明以前筆記不必多看),可托周揚同志設(shè)法,或能找到一些?!?/p>
毛澤東用自己摸索出來的讀書心得,去為孩子們指明讀書方向。在毛澤東的教育和影響下,子女都努力學習歷史。李訥對歷史還充滿了興趣,并在讀大學時選擇了歷史學專業(yè)。
在學習方法上,毛澤東教育子女讀書有很多很好的論述。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是要“由淺入深,慢慢積累”,講求循序漸進。李訥在北大歷史系學習時,利用課余時間讀了很多大部頭的歷史著作,但她畢竟只有十幾歲,那些大部頭的書對她來說多少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學校要學習的也有很多大部頭的書,李訥感到有壓力,便給父親寫了一封信。當時,毛澤東正遠在杭州剛剛開始他為期兩個月的特殊讀書生活。收到信后,1959年12月30日毛澤東回信說:“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大部頭書少讀一點,十年八年漸漸多讀,學問就一定可以搞通了。我甚好。每天讀書、爬山。讀的是經(jīng)濟學。我下決心要搞通這門學問。”毛澤東用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告訴女兒,讀書應(yīng)當有所選擇和側(cè)重,也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有厚積薄發(fā)的效果。這種讀“淺近書”的方法是務(wù)實的,是一種踏實認真做學問的最佳途徑,也是做好學問的基本規(guī)律。同時,毛澤東還以“我下決心要搞通這門學問”的行動來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在1963年1月15日給李訥的信中,毛澤東再次告訴女兒“讀淺,不急,合群,開朗,多與同學們多談,交心,學人之長,克己之短,大有可為”。
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回憶,一次期中考試,除體育是3分外,她的文化課成績?nèi)揩@得優(yōu)秀。于是,她就得意揚揚地把成績單拿去給毛澤東看,等著夸獎。不料,毛澤東看后卻說:“在體育方面你要加強,要進行鍛煉增強體質(zhì)。另外,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把精力平均地用在每一門功課上,而要深入鉆研一門你最喜歡并認為是最值得學習的科目。在這一門學科上,你要去有所突破,有所理解,更深入一點,科科優(yōu)秀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边@給了邵華很大的啟發(fā),也讓她受益終身。
二是不要讀死書,要善于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毛澤東非常信奉孟子的一句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他把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傳授給孩子們,叫他們不要讀死書。毛澤東過世多年后,李訥接受訪談時還深有感觸地說:“他不喜歡那種死記硬背呀,讀死書呀,這些他不喜歡?!痹谥笇ё优x書學習時,毛澤東十分注意教育他們,“不要急,知識需要積累,最重要的是要把書讀活,切忌讀死書,死讀書,要勤動腦筋,要善于思考”。
邵華受毛澤東的影響,很喜歡歷史,并且歷史學得不錯。有一次邵華的中國通史考得不錯,毛澤東為此還特意考她,要她談劉邦、項羽興衰的原因。邵華答得很流利,但所答內(nèi)容只是教材上提到的,沒有融入自己的觀點。毛澤東借機指導她說:“這是死記硬背,算是知道了點皮毛,但還沒有很好地理解。要多讀史料,多思考,能把‘為什么’都說清楚,這一課才算學好了?!彼回灲逃优x書不能機械地背誦教科書,必須加以消化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有獨到的見解和收獲。
邵華和毛岸青結(jié)婚后,逢節(jié)假日,一有機會就去看望毛澤東。有一次,她對毛澤東談起了《簡·愛》這部小說,并津津有味地說這本書如何如何動人,如何如何好,大發(fā)議論。毛澤東始終默默地聽著,不時露出笑容。在邵華講完以后,毛澤東微笑著要她把書名和作者都寫下來,留給他。時隔不久,邵華夫婦又去看望毛澤東。在毛澤東的案頭,邵華發(fā)現(xiàn)了一本《簡·愛》,正翻開扣在桌上,后面剩下的頁數(shù)已經(jīng)不多了。這本書很厚,邵華對毛澤東百忙中抽空讀書的速度感到驚訝,也為他關(guān)心孩子們的思想、志趣而激動,同時更為上次自己的夸夸其談感到害羞。她紅著臉對毛澤東說:“爸爸,這本書您都快看完了,您一定不會同意我上次大發(fā)的那番議論吧?因為我自己現(xiàn)在對這本書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泵珴蓶|微笑著鼓勵她說出自己的看法。聽后,毛澤東點點頭,說:“讀書能不斷提出新問題,能動腦筋分析,就是進步。”
三是要將讀“有字之書”與讀“無字之書”有機結(jié)合起來,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jié)合。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特征。在對子女學習和成長上,毛澤東要求十分嚴格。毛岸英1946年1月從蘇聯(lián)回到延安,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父親。毛澤東非常高興,在詢問了毛岸英在蘇聯(lián)學習和工作情況后,語重心長地說:“你在蘇聯(lián)長大,國內(nèi)的生活你不熟悉,在蘇聯(lián)的大學讀書,住的是洋學堂。我們中國還有個學堂,這就是農(nóng)業(yè)大學、勞動大學?!薄斑^些時,我給你找個校長,上勞動大學去?!迸R行前,毛澤東又教導毛岸英說:“你要和鄉(xiāng)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要從開荒干起,一直到收獲。這樣你就會切身感受到勞作的艱辛,懂得了勞動人民的偉大?!蔽鍌€多月后,“校長”——一位邊區(qū)勞模才把毛岸英送回毛澤東身邊。毛澤東看到兒子曬得黑黑的皮膚,摸著兒子手上一層厚厚的繭子,滿意地說:“這手上的老繭就是‘畢業(yè)證書’??!”
毛澤東注重通過勞動這種方式,讓孩子們?nèi)ソ佑|社會實際。1959年李敏和孔令華結(jié)婚,婚后他們繼續(xù)求學。李敏在北京師范大學,孔令華在北京航空學院。當知道孔令華沒有在農(nóng)村勞動的經(jīng)歷后,毛澤東也像要求毛岸英到陜北農(nóng)村“勞動大學”學習一樣,安排孔令華到北京郊區(qū)黃土崗公社接受勞動鍛煉。
20世紀70年代,為了鍛煉李訥,毛澤東還把她送到了江西進賢縣中央辦公廳的“五七干?!眲趧?。
毛澤東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在實踐中成長。
持之以恒是毛澤東讀書的一個鮮明特點,他注意以這種讀書精神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們。1947年10月8日給毛岸英的信中就說,“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總會有進步的”。毛岸英犧牲后,為了讓劉思齊早日擺脫痛苦,毛澤東送她到蘇聯(lián)學習,當時她學的是理科。后來劉思齊回國,又改學文科(俄羅斯語言文學),在學習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更喜歡中國文學。毛澤東知道后,主動提出當她的中文老師,并說學中國文學要懂歷史,給她開了一個書單,有《史記》《三國志》《漢書》等。劉思齊一看,覺得太多了,開玩笑地說讀完那個就老了。毛澤東趁此教育劉思齊,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多年后,劉思齊回憶道:“他說老了也一樣要學嘛,這個是你的課外喜好嘛。他說人活一輩子就要看一輩子書。”
立家規(guī),就是發(fā)揮祖訓家教在家風建設(shè)中的涵養(yǎng)和約束作用。家庭是道德操守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圩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非常重視立家規(guī)。周恩來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guī)”。朱德曾跟家人約法三章,規(guī)定“三不準”: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
毛澤東在為人品德上一向高要求,一貫將自己視為普通一員,教育子女也要以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思想。他告誡子女:“靠毛澤東不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要做一個普通人?!睂τ谧约旱淖优?,毛澤東從不允許他們打著他的旗號,以他的名義謀取私利?!耙逃业暮⒆雍屠习傩盏暮⒆右粯?。不能叫孩子打著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泵珴蓶|對子女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從不允許他們搞特殊化。在這一點上毛澤東堪稱楷模。他三番五次地告誡子女,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你們是我毛澤東的子女,處處、事事、時時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毛澤東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養(yǎng)成謙虛品德,防止驕嬌二氣。毛岸英在蘇聯(lián)學習期間,由于各方面表現(xiàn)比較出色,被選為兒童院少先隊的大隊長。他不僅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在孩子中間威信很高,而且還善于表達,是個小演說家。當時兒童院每次有社會活動或外出演講,幾乎都派他參加。他把在蘇聯(lián)的生活、學習情況和種種見聞寫信匯報給父親。毛澤東收到信后,一方面為兒子的成長而高興,另一方面也非常理智地注意到:進步之時力戒驕傲。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給兒子寫了回信:“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思夜ЬS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泵珴蓶|無處不在的警示教導,使他的子女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一種慎言慎行慎微的高尚情操。
毛澤東對李訥的教育也很嚴格。李訥在讀大學期間,有一門課講到《莊子·秋水》。這篇寓言記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與虛懷若谷的北海神之間的對話,河伯在對話中意識到了自己的狹隘和淺薄。李訥讀后,思想上很有觸動,覺得自己挺像河伯的,應(yīng)該徹底地改變這一切,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于是,她給毛澤東寫信匯報了自己讀《莊子·秋水》的體會。毛澤東看后,深為女兒的進步感到高興。他給李訥回信予以鼓勵:“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李訥在給毛澤東的復(fù)信中再次進行了自我批評,并決心痛改缺點,振奮精神。毛澤東又給李訥回信:“讀淺,不急,合群,開朗,多與同學們多談,交心,學人之長,克己之短,大有可為?!弊掷镄虚g,既有他對李訥思想轉(zhuǎn)變的嘉許,更有對李訥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團結(jié)同學、學人之長、以求進步的鞭策。
許多年后,當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李訥仍然記得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經(jīng)過這個以后,我開始在思想上覺得父親說得真是對,我要按照他的教導做,精神上也比較開朗了,和大家還處得很好。我覺得父親對我的鼓勵是最好的鞭策,他從來都是嚴格要求我們,不要特殊,不要驕嬌二氣,不要自以為是。”
在日常生活中,毛澤東注重小事小節(jié),不準搞特殊化,防微杜漸。1946年1月毛岸英從蘇聯(lián)回到延安,毛澤東先是讓他脫下那身蘇軍制服和大皮靴,換上自己穿過的舊棉衣棉褲和江青用邊區(qū)紡的粗毛線織的毛背心、毛襪子。不多久,他又讓兒子從自己的住地搬到中央機關(guān)去住。有一次他突然問毛岸英:“你吃什么灶?”毛岸英如實回答“中灶”。毛澤東一聽便非常生氣地責問兒子:“你有什么資格吃中灶?你應(yīng)該跟戰(zhàn)士一起吃大灶?!泵队㈦m然腸胃有病,但他明白父親的鐵面無私,仍愉快地接受了父親的建議。毛澤東還教導兒子如何待人接物:“你回到了國內(nèi),要按照國內(nèi)的習慣方式來生活,不論吃飯還是穿著,都應(yīng)該按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和人們交往?!鄙晕⑼nD了一下,他接著說:“你去探望老同志,見了人不要沒大沒細(?。┑?。年紀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嬸嬸,最老的要喊爺爺、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稱同志,不要隨便喊人家的名字。”停了停,他又說:“都是參加革命好多年的,他們對革命有貢獻,有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要多向他們學習。”毛澤東教育子女從人際交往中稱呼這樣的細微處著手,加強自身的品格修養(yǎng)。
對于女兒李敏和李訥,毛澤東盡管視為掌上明珠,但也不允許她們有絲毫特殊。
李訥年紀小,上學的地方在郊外,離家較遠,天黑才能回到家。衛(wèi)士長李銀橋怕不安全,便瞞著毛澤東派衛(wèi)士尹荊山去接。毛澤東知道后嚴厲批評了他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占公家半點便宜,不準享受領(lǐng)導待遇。
李敏、李訥在育英小學寄宿讀書期間,每星期要回家過周末。到了周末,學校就把離校這一天的伙食費退給學生。李敏、李訥對帶回來的伙食費,從來不自己花掉,而是如數(shù)交給毛澤東,毛澤東再轉(zhuǎn)給生活管理員,并在管理科入賬,作為李敏、李訥周末在家的伙食費。1959年,李訥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毛澤東要求女兒住校,和同學們一起睡上下鋪,一樣下鄉(xiāng)參加勞動,一樣擠公共汽車。三年困難時期,由于學校伙食不好,李訥經(jīng)常吃不飽,臉色發(fā)青,身體虛弱。衛(wèi)士們看到心里難受,便私自送一些餅干和奶粉給李訥。毛澤東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他們:“三令五申,為什么還要搞特殊化?”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毛澤東和其他高級干部可以享受“小灶”,但他極少允許在他身邊生活的李敏和李訥同他一起用餐。她們考上大學后,吃住都在學校,只有周末才被允許回家與父母一起用餐。有次周末,李訥回家吃飯,衛(wèi)士們看到她狼吞虎咽的樣子都非常難受,便請求毛澤東給予李訥一點照顧。毛澤東立即拒絕:“不要說了,我心里并不好受……我是國家干部,國家按規(guī)定給我一定的待遇。她是學生,按規(guī)定不能享受就不能享受。還是恪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現(xiàn)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p>
毛澤東不僅要求自己的子女不準搞特殊,而且要求全體黨員干部的子女都不準搞特殊,以免影響黨風。
1948年,毛岸英和劉思齊相戀,毛澤東對此也很滿意。當時,毛岸英已經(jīng)26歲,劉思齊尚不滿18歲,而按照解放區(qū)的法律女子不滿18歲是不能結(jié)婚的。毛岸英考慮到自己年齡已經(jīng)不小了,早點結(jié)婚也可專心學習和工作,于是懇請父親批準。毛澤東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堅決不同意毛岸英立即結(jié)婚,斷然拒絕:“差一天也不行!”起初,毛岸英對父親的決定有點不滿意,于是毛澤東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誰叫你是我毛澤東的兒子,我們的紀律你不遵守誰遵守?”后來經(jīng)衛(wèi)士閻長林勸解,毛岸英向父親作了檢討,承認了錯誤,表示兩人已經(jīng)商量好了,現(xiàn)在不結(jié)婚,將婚期推遲。毛澤東聽后非常高興地說:“很好!那樣,你就是一個模范的守法者,而不是一個違法者了?!敝钡?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才終成眷屬。
毛澤東就是這樣一位無私的領(lǐng)袖,越是自己的孩子越要求嚴格。他還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講:“對這些年輕人一定要嚴一點,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可以搞特殊,不然的話,他會驕傲的。”
毛澤東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意識,絕不允許他們享有任何優(yōu)越感,不準以他的名義辦事情。他反對自己的子女依靠他的光環(huán)生活,希望他們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獨立生活。毛澤東曾對毛岸英說:“你對人家提時,只能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要說我毛澤東?!碑斆肚嗾剳賽蹠r,毛澤東告誡他:“你談戀愛找對象,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碑斃蠲簟⒗钤G進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毛澤東讓王鶴濱帶她們?nèi)竺W校給兩張學生注冊登記表,表中有一欄要填寫家長的姓名,王鶴濱自忖不能自作主張,便把表帶回中南海請示毛澤東。毛澤東對王鶴濱說:“你帶去的學生,就填你的名字嘛!”在她們上學期間,同學、老師均不知道她們是毛澤東的女兒,她們與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同學習、生活、成長。當李敏參加工作時,毛澤東告誡她:“你再對人家提時,只能講你是個軍人,不要提我毛澤東?!碑斃钤G生病需要住院治療時,他再三告誡將要陪同前去的身邊工作人員,不許李訥報真名,更不許提她是毛澤東的女兒。結(jié)果,李訥在住院登記時所用名字是“沈娟”,對醫(yī)生則稱是毛澤東身邊保衛(wèi)人員沈同的女兒,以一名普通員工子女的身份在醫(yī)院接受了治療,沒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顧。
談起父親在這方面的教誨,李敏曾回憶說:“父親從來不主張我們都攏在他身邊,更不允許我們以他的名義、權(quán)力去尋路子、謀私利,而要我們夾著尾巴做人。他從長計議,讓孩子接觸生活,接觸群眾,將來才能自立于社會,靠他這棵‘大樹’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長久的。當年,他曾給毛澤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贈言:‘一、無論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無論到哪里,都要團結(jié);三、無論到哪里,都要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瘜ξ覀兊慕逃?,父親也是以此為準繩,不能因為是他的兒女就放松要求?!?/p>
1963年7月,一輛平板車拉著一家三口的全部家當,來到兵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房,李敏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生活。她的第一課是學會生爐子做飯。1976年10月,李訥帶著年幼的兒子搬到北京西郊一條小胡同居住,母子倆每天只買一毛錢的肉吃,一人一條被子,半鋪半蓋。最缺錢的時候,她把心愛的藏書賣給了舊書店。冬天,她頂著寒風和市民們一起排隊,買定量供應(yīng)的大白菜,用木板三輪車拉回家?;厥滓酝赣H對自己的教育,她對父親感激不盡:“假如不是那樣嚴格,后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恐怕很難過得來。他那是真正的父愛?!?/p>
毛澤東對兒媳劉思齊雖關(guān)懷備至,但十分堅持原則。1955年9月劉思齊進入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留學,由于原來學文科的她突然改學理工,而且還要跟上俄語課,加上又難以適應(yīng)當?shù)氐臍夂蚝蜕盍晳T,她深感學習的吃力和困難。1957年暑假回到北京,她寫信把自己的情況和希望轉(zhuǎn)學國內(nèi)的想法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很快給她回了一封信:“轉(zhuǎn)學事是好的,自己做主,向組織申請,得允即可。如不得允,仍去蘇聯(lián),改學文科,時間長一點也不要緊。不論怎樣,都要自己做主,不要用家長的名義去申請,注意為盼。祝你進步?!痹谛胖忻珴蓶|既考慮到劉思齊的難處,又特別強調(diào)“不要用家長的名義去申請”,就是告誡她不要用毛澤東的影響去申請轉(zhuǎn)學,不要有搞特殊的思想。
毛澤東重視子女的為人風范,嚴格要求他們尊重他人,禮貌待人。1960年,毛岸青在大連接受治療后,毛澤東親自囑咐他:“對于幫助你的大連市委同志,醫(yī)療組織各位同志們,一定要表示感謝,他們對你是很關(guān)心的,很盡力的。此信給他們看一看,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意?!币竺肚嘤H自轉(zhuǎn)達對大連醫(yī)護人員的感謝和關(guān)心。
毛澤東并不以自己主席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對下級平等相待,并表示真摯的感謝。毛澤東這種親民作風和尊重他人的境界,不僅為子女們樹立了一根標桿,而且成為全黨學習的典范。
毛澤東從小就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意志非常堅強的人。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他也曾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從來沒有放棄對革命必勝的信念,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下去。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毛澤東時刻教育子女要有堅強的意志,注意磨礪子女的意志力。
李訥是唯一一位一直都在毛澤東身邊成長的孩子,也因此得到毛澤東更多的教導機會。李訥小時候體質(zhì)不是很好,經(jīng)常生病。毛澤東就經(jīng)常借她養(yǎng)病之機鼓勵她以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病魔。1958年初,李訥得了急性盲腸炎,需要住院動手術(shù)。同時,李訥小時候打針,針頭斷在肉里,一直未取出,也需要動手術(shù)。經(jīng)醫(yī)生研究決定兩個手術(shù)一起做。結(jié)果,割闌尾的手術(shù)進行得很順利,取斷針頭時卻遇到了麻煩。手術(shù)后,李訥傷口感染,引起發(fā)燒。在她生病期間,毛澤東給她的鼓勵是最多的。2月2日晚上,毛澤東工作了一個通宵,直到3日中午,在吃了安眠藥準備入睡前,仍然放心不下女兒,就揮筆草書了一封信,講述了一番深刻的人生哲理。信中寫道:“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zhuǎn),心情也好轉(zhuǎn),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你以為如何?”毛澤東還抄錄了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的詩句來勉勵她:“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現(xiàn)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詩一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破)樓蘭誓不還。這里有意志。知道嗎?……親你,祝賀你勝利,我的娃!”這是一封親情非常濃厚的家書,充滿了父愛。毛澤東給女兒分析了人在病重時的心態(tài),要女兒充分體驗意志的強大力量,強調(diào)意志可以克服病情,鼓勵女兒要振奮精神,鍛煉意志,從而堅定女兒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為了培養(yǎng)子女們的堅強意志,毛澤東不僅要他們參加勞動鍛煉,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啟發(fā)引導他們。毛澤東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就是在百忙中抽空給他們講故事。1949年進城不久,一次在吃飯時,他對李訥和幾個孩子講過“梁鴻不因人余熱”的故事。故事說:東漢時期,陜西扶風有個文學家叫梁鴻,因?qū)懥酥S刺封建統(tǒng)治者的詩,遭到了迫害,不得不隱姓埋名遠走他鄉(xiāng),靠打工度日。一家人窮得穿不上衣,揭不開鍋。鄰居對他說,我這里有火,你用它來做飯吧。他卻婉言謝絕,回答說:“童子鴻,不因人余熱也。”意思是不用人家的余熱,要自力更生。
1960年12月25日,毛澤東在和李敏、李訥、毛遠新、汪東興、葉子龍、吳旭君、林克、李銀橋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吃晚飯時,特意講了一個“漢口人不怕油鍋燙”的故事。他說,從前有個8歲的小孩子,到了閻王老爺那里。閻王把他丟入了燒得滾滾的油鍋中,他卻毫發(fā)無損,反而在油鍋里游來游去,看樣子舒服得很。閻王就問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說,我是漢口人。閻王聽后說,怪不得,你是漢口人噢,不怕油鍋燙。原來漢口的夏天是很熱的,漢口人是熱慣了的,經(jīng)受了鍛煉。閻王拿他沒有辦法,只好說,算了吧,放他回去。看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鍛煉。毛澤東接著又講了一個歷史故事。他說,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高徒,但后來蘇秦當了六國的宰相,張儀去投靠他,卻受到冷遇。張儀氣得直罵蘇秦無情無義,一點也不給老同學面子。于是他跑到秦國,后來也當上了宰相。這時張儀終于明白,蘇秦之所以怠慢他,是因為他知道張儀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如果把他留在自己身邊,頂多當個科長;不留張儀是逼他更加發(fā)憤圖強,做出更大的成就。說到這里,毛澤東話鋒一轉(zhuǎn),“人就是要壓的,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掉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lǐng)導工作。那時,給我戴的帽子可多了……人就是要鍛煉,不要怕”。“到農(nóng)村去鍛煉。我看哪里最艱苦就到哪里去。”
在這里,毛澤東利用“漢口人不怕油鍋燙”、張儀遭“冷遇”的故事和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步步深入,層層遞進,教育在座的人必須經(jīng)受各種鍛煉,尤其是要到最艱苦的實踐中去,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克服困難,才能不斷增長才干,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毛澤東注重通過實踐鍛煉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意志力,這在兒子毛岸英的身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1946年初,在蘇聯(lián)已經(jīng)學習、生活了近10年的毛岸英學成歸國,回到了延安??吹疆斈贳橎菍W步的兒子長成了比自己還高的英俊小伙,毛澤東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從不輕易下廚的毛澤東這次竟然破例親自掌勺,為兒子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毛澤東并沒有因為團圓而去溺愛毛岸英,而是對他的要求更加嚴格。不久,就安排毛岸英去條件艱苦的農(nóng)村勞動鍛煉,之后,還派他到山西、河北等地參加土改運動,深入了解農(nóng)村,磨礪意志。
為了毛岸青能夠準確地翻譯馬列主義著作,毛澤東要毛岸青首先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不要求多,但要有毅力、堅持力。
1964年,毛澤東鼓勵邵華去江陵農(nóng)村參加“四清”,要求她一輩子都不要脫離實踐,在勞動中學習,在斗爭中鍛煉。邵華回來后,毛澤東詳細地詢問了江陵的一切,包括莊稼長勢、群眾愿望、年終分配和結(jié)算。毛澤東還派李訥下去生活在工人農(nóng)民中間,到江西進賢縣中央辦公廳的“五七干校”勞動鍛煉。
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在教育子女方面是煞費苦心的!他認為,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意志教育,兒女們注定無法適應(yīng)艱苦的生活,更談不上為人民服務(wù)的遠大理想。在這點上,毛澤東的確眼光獨到。
李敏回憶,小時候,毛澤東帶她和李訥學滑冰,摔了一跤又一跤。毛澤東并沒有叫停,而是用微笑鼓勵她們:勇敢地站起來,站起來再練!回家后,毛澤東問她們:“怎么樣?有何感想?”李敏感嘆道:“學滑冰太難了,太難了。冰太滑,兩腳又總是不聽指揮,太難?!薄半y就對頭了,要知難而進嘛!”毛澤東回答說?!八さ锰哿恕!崩钤G說?!昂寐?,不摔不打不成材,摔摔打打長得快嘛!”毛澤東鼓勵著。練的次數(shù)多了,都有進步和提高。李敏也終于明白了,毛澤東之所以要她們這樣做,并非要培養(yǎng)、訓練她們成為什么健將、能手,而是意在培養(yǎng)她們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毛遠新、李敏等陪著毛澤東下水游泳。那天天氣有些涼,毛遠新上岸后就感到有點冷,李敏坐在他旁邊也有點打哆嗦。毛遠新說:“還是水里舒服些,我們下水去吧?!边@話讓毛澤東聽到了,他就批評毛遠新說:“你這個人就是喜歡舒服,怕艱苦,不肯吃苦。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嘛!”學校放寒假了,李敏想去上??纯茨赣H,就問毛澤東怎么走。毛澤東說,買票,坐火車走嘛。李敏還沒有一個人出過這么遠的門,心里有點怕,希望爸爸能找個人送自己去。毛澤東告訴她,你是大孩子了,莫要人送,自己走。結(jié)果還是李敏一個人走了。毛澤東就是用這種方法來鍛煉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強精神。
李敏記得,有一回吃飯時,誰也沒去動一盤苦瓜。毛澤東說:“怎么不嘗嘗這盤苦瓜?你們不知道,它苦中帶甜,苦盡甘來??!你們從小就要學會吃苦,不學吃苦怎么行呢!”毛澤東十分注意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同時,他經(jīng)常勉勵子女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所以,李敏常說:“是父親給了我知識和力量,練就了我迎難而上的意志。這是永恒的愛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們終身受益?!?/p>
父母對子女都有舐犢之情,同時父母又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毛澤東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他希望青年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到。在家教家風的營造中,毛澤東是子女的嚴師,又是子女的慈父。一方面對于子女悉心教導,嚴格要求,制定嚴明家規(guī);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親情,真摯的父愛在他身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