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5)03-0054-10
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本要求。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1]P69\"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三個務必\"之一,“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唯有依靠頑強斗爭,才能“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2]P23。毛澤東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他展現(xiàn)了頑強的斗爭意志、堅定的斗爭立場、明確的斗爭方向、豐富的斗爭方式、靈活的斗爭策略等?;仡櫭珴蓶|的斗爭歷程,總結毛澤東的斗爭精神,對當前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完成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學術界對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研究呈現(xiàn)逐步升溫的態(tài)勢。徐茂華、代渝渝從目的性、對象性、指向性、方法性、主體性五個維度揭示了毛澤東斗爭精神的豐富內容。3王紹霞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和重視斗爭精神,并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斗爭理論,是對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4李斌認為,毛澤東斗爭精神的價值是多方面的,根本價值和首要價值是政治價值。5汪建新解析了毛澤東詩詞中豐富的斗爭精神,認為毛澤東詩詞是解讀共產黨人斗爭精神的獨特文本。張博聚焦于井岡山斗爭時期,從極力同錯誤路線作斗爭、同悲觀論調作斗爭、同封鎖圍困作斗爭、同低潮逆境作斗爭幾個方面分析了毛澤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實踐。楊俊從開展社會革命、勇于自我革命、始終保持斗爭精神、正確把握斗爭策略幾個方面論述了毛澤東斗爭觀的核心要義。8陳方芳、周宏軍從目標維度、內容維度、主體維度和方法維度幾個方面闡明了毛澤東斗爭觀的核心要義。9李潔從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科學的理論指導、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與正確的原則立場、注重科學的策略方法與靈活的斗爭藝術幾個方面揭示了毛澤東斗爭精神的鮮明特征。0陳晴從世界觀層面和價值觀層面分析了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理論貢獻。\"周樹輝認為,“堅持敢于斗爭”是毛澤東明確的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若干重要原則之一。12]然而,毛澤東斗爭精神的內涵極其豐富,意義極其深遠,仍有廣泛探討的空間。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作進一步探討。
一、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生成邏輯
毛澤東的一生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一生。青少年時期,毛澤東就敢于反抗、勇于斗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的斗爭精神得到充分彰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的斗爭精神在各方面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人民英雄、民族脊梁,“毛澤東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一代偉人”[13]。毛澤東的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動詮釋。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生成,有著非常深刻的外因和內因。
(一)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關于斗爭的思想
馬克思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讓人民獲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為此,他總是“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14]P602。馬克思的這種斗爭品格深刻影響了毛澤東。毛澤東從小就愛國愛民、憂國憂民并立志要救國救民。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毛澤東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事業(yè)不解斗爭了一生。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人民實現(xiàn)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15]PI98要想求得人類的解放,必須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青年毛澤東經過艱苦的探索、比較和鑒別,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終生沒有動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領導進行的一系列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革命和建設活動,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為解決社會基本矛盾而進行的斗爭。要想求得人類的解放,必須開展階級斗爭。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6]P380。這深刻闡明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恩格斯還強調:“無產階級不通過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奪取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盵17]P592這些思想被毛澤東充分吸收。毛澤東說,有三本書使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其中一本是\"《階級斗爭》,考茨基著”[18]PI16。他回憶說,看了這三本書后,才明白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所以他“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19]P22。毛澤東帶領人民鍛造了堅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締造了攻無不克的新型人民軍隊,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繼而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就。這是成功運用馬克思主義斗爭思想結出的勝利之果。
(二)時代背景:近代中國的特殊國情和使命
毛澤東出生和成長的年代,戰(zhàn)爭和革命是時代的主題,中國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20]P477,救亡圖存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毛澤東了解過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的事跡,崇拜過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等;他信奉過很多的主義,有時腦子里是好幾種“思想的大雜燴”,但他“反對軍閥和反對帝國主義是明確無疑的”[18]P110。
毛澤東之所以跟信奉過的許多主義決裂并最終選擇俄國道路,關鍵原因在于對近代中國國情的深刻體察。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制度國家。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tǒng)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封建勢力成為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基礎;中國人民受著雙層壓迫,“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21]P631。中國革命的敵人兇殘而強大,尤其是“歷史上凡是專制主義者,或帝國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非等到人家來推倒,絕沒有自已肯收場的\"[22]P149,這就決定了要完成\"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P的歷史任務,必須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正是在準確把握歷史脈搏、主動順應歷史大勢、自覺擔負歷史重任中,毛澤東千錘百煉出強大的斗爭精神。
(三)實踐依據(jù):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廣闊天地
理論源自實踐,精神需要淬煉。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復雜環(huán)境和豐富實踐,為毛澤東斗爭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現(xiàn)實土壤。毛澤東曾說,他的一些文章,如《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lt;共產黨人gt;發(fā)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只有到了抗日戰(zhàn)爭前夜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才能產生,因為沒有勝利和失敗的比較,沒有大風大浪的洗禮,“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23]P299。正是在大風大浪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斗爭中學習斗爭,形成了毛澤東斗爭精神。
領袖來自人民,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為領袖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精神提煉提供了廣闊舞臺。1964年3月,全國正在掀起一個學習《毛選》的熱潮,毛澤東卻說:“這是血的著作,《毛選》里的這些東西,是群眾教給我們的,是付出了流血犧牲的代價的?!盵24]P329所謂“血的著作”,指《毛選》是斗爭的產物,由問題“倒逼”出來,寫文章是為記敘中國革命浴血奮斗的曲折過程,總結黨和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毛選》的理論觀點是付出巨大犧牲換來的。無獨有偶,斯諾的《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出版后,風靡全球。他在《1938年中譯本作者序》中如是說道,《西行漫記》從字面意義來說是他寫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chuàng)造,所寫下的”18]P7。這段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實踐是毛澤東斗爭精神形成的實踐基礎。
(四)文化基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特質
毛澤東八歲上私塾,在十七歲前接受的基本工足舊式我月,有竺文文口相陽什了七伴小生。毛澤東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十分熟悉,自然而然會受到其中蘊含的斗爭思想的影響。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奮斗觀的影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觀念激勵著毛澤東勇往直前。受此影響,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就豪情萬丈地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25]P24二是中華傳統(tǒng)斗爭文化的影響。毛澤東酷愛讀書,年少時“愛看的是中國舊小說,特別是關于造反的故事\"[18]P95。毛澤東讀了《精忠傳》《水滸傳》《隋唐》《三國演義》《西游記》等,這些書對他影響很大。毛澤東還喜歡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歷史典籍和《孫子兵法》《六韜》《尉繚子》等兵法書籍,并善于將其中的斗爭智慧運用于中國革命實際斗爭中。如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毛澤東借鑒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強調進攻之敵在數(shù)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的情形下,我們應采取“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yōu)勢\"[26]P209的策略。這樣的例子在毛澤東的軍事著作中不勝枚舉。三是湖湘文化尚武精神的影響。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曾國藩以一介書生組建湘軍,成為挽救清王朝的關鍵力量。左宗棠年近古稀抬棺出征,誓與沙俄決一死戰(zhàn),最終收復新疆,捍衛(wèi)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完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求學時在致老師黎錦熙的信中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27]P73,足見其受曾國藩影響之深。近代以來,湖湘人才群體延綿不絕,曾左胡之后,譚嗣同為變法慷慨赴義,黃興領導黃花崗起義被譽為“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蔡諤振臂一呼護國反袁被譽為“再造民國第一人”,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毛澤東。可以說,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tǒng)和深入骨髓的尚武基因對毛澤東斗爭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內在驅使:“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歷史主動
毛澤東一介書生,本想當個教員,卻拿起了槍桿子,并在實際斗爭中一步步成長為黨和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斗爭精神的形成,離不開他優(yōu)秀的天賦、廣博的才學、卓越的膽識,更離不開他的歷史主動精神。
一是遠大的歷史抱負。毛澤東13歲輟學,“開始整天在地里幫長工干活,白天做一個全勞力的活,晚上替父親記賬”18]P%,但他常常在深夜里發(fā)憤攻書。一本《盛世危言》激起他想要恢復學業(yè)的愿望。毛澤東不顧父親反對,要去新式學堂求學。1910年秋,毛澤東如愿以償來到湘鄉(xiāng)東山高等小學堂(原東山書院,現(xiàn)東山學校)就讀。臨行前,他改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鮮明表達了青年毛澤東的人生抱負與精神境界。1918年,毛澤東和蔡和森等創(chuàng)辦新民學會,立志要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后又在順應歷史大勢中將學會的方針轉變?yōu)椤案脑熘袊c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時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投身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yè)”13]
二是強烈的歷史擔當。還在韶山沖時,毛澤東就開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覺悟,特別是在讀了一本關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小冊子以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8]P99,希望成為圣賢豪杰式的英雄人物拯救民族危亡。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毛澤東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發(fā)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27]P356的錚錚誓言。走上革命道路后的毛澤東,更是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勇于迎接一切風險挑戰(zhàn),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錘煉出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
三是高度的歷史自覺。毛澤東在追求大本大源中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終生再也沒有動搖過。毛澤東深知“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26]P15,“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26]P112為此,他大力倡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問題。他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強調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正是因為擁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能夠正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緊緊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科學把握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領導者、步驟、進程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并領導黨和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繼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
四是堅定的歷史自信。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就有著“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壯志豪情。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毛澤東卻滿心陽光,精準預測到“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27]P359。在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步伐,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候,毛澤東卻無比堅定地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26]P161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堅信只有將革命進行到底,才能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強調:“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28]157毛澤東的這種自信,源自對歷史大勢的順應、歷史規(guī)律的把握、歷史使命的擔當、歷史清醒的保持,源自敢斗、能斗、善斗的斗爭底氣。
二、毛澤東斗爭精神的核心意涵
毛澤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光輝典范。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他展現(xiàn)了頑強的斗爭意志、過硬的斗爭本領、高超的斗爭藝術。毛澤東斗爭精神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呈現(xiàn)出立體多維的壯觀景象。
(一)頑強的斗爭意志
中國革命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和殘酷性,決定了斗爭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注定要歷經磨難。斗爭,首先是要敢于斗爭,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頑強意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不僅要長期面對戰(zhàn)爭的殘酷考驗,而且還要遭受來自黨內“左\"傾教條主義者接連不斷的非難和攻擊,甚至一度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1956年在黨的八大上,毛澤東曾說,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他的各種處分、打擊,“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28]P105。對那些冤屈、不適當?shù)奶幜P和錯誤的處置,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28]P106。逆境和磨難,使毛澤東愈挫愈勇,錘打出堅強的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逆境時,毛澤東誓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順境時,毛澤東告誡全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正是因為有鋼鐵般的斗爭意志,面對再強大的敵人、再艱險的道路、再嚴峻的挑戰(zhàn),毛澤東都領導全黨“總是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1]P69 D
(二)堅定的斗爭立場
斗爭要有堅定立場。這個立場就是堅定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1937年底,王明帶著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大使命從莫斯科回國,不久他就提出“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實際上是主張在和國民黨合作中一切都服從國民黨。他擅自提出了“六大綱領”,“推翻我們黨中央的十大綱領,反對建立抗日根據(jù)地,不要自己有軍隊,認為有了蔣介石,天下就太平了\"[28]PI2I。這就等于主動放棄共產黨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權,喪失共產黨的獨立性。毛澤東在1937年“十二月會議”上被孤立,也作了檢討,但他提出有三條必須堅持,即持久戰(zhàn)、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輔之以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zhàn)、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在1938年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指出:“‘一切經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不對的?!盵21]P539他強調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先奏后斬”“先斬后奏”“斬而不奏”“不斬不奏”等形式,既統(tǒng)一又獨立。歷史證明,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獨立自主是無比正確的。
黨性和人民性是統(tǒng)一的。維護黨的利益和維護人民的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青年時期,毛澤東就強調:“為什么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xiàn)人民的統(tǒng)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盵29]P21若干年后,毛澤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共產黨永恒的主題并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斗爭為了人民,斗爭也必須依靠人民。毛澤東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26]P139。毛澤東強調,“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zhàn)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30]P575。毛澤東把群眾路線確立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
(三)明確的斗爭方向
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20]P258斗爭要分清敵我。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26]P3毛澤東深刻洞察中國國情,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領導者、動力、步驟和前途等一系列問題,為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的、國情無比復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里“革誰的命”“如何革命\"指明了方向。斗爭要搞清指向。斗爭不要四面出擊,也不能亂拳出擊。斗爭的方向必須隨著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而進行調整?!按蛲梁?、分田地”“打鬼子救中國\"“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等,毛澤東在不同歷史時期因時因勢提出了不同的任務,抓住了黨的中心工作,保證了正確的斗爭方向。
(四)豐富的斗爭方式
近代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方式。但是強調武裝斗爭,并不意味著其他形式的斗爭就可以放棄;相反,只有其他形式的斗爭相配合相支撐,武裝斗爭才能取得勝利。因此,毛澤東主張武裝斗爭要同工人的、農民的、婦女的、青年的、一切人民的斗爭結合起來,軍事斗爭要同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結合起來,公開的斗爭和秘密的斗爭也要結合起來。
就政治斗爭來說,毛澤東是卓越的政治家,一貫善于從政治的高度看問題,始終堅持政治原則、把準政治方向,從而贏得政治主動??谷諔?zhàn)爭即將勝利時,許多人盲目樂觀,對復雜的政治局勢尤其是蔣介石的頑固反共本性認識不清,對嚴重存在的可能發(fā)生的內戰(zhàn)認識不足。為此,毛澤東給新華社寫評論、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講演、向黨內發(fā)通知,揭露蔣介石的陰謀,表達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內戰(zhàn)、堅定擁護和平的立場。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在講演中科學分析了抗戰(zhàn)勝利后的時局,他認為在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之后,中國仍然有成為一個新中國還是老中國的兩種命運、兩個前途。他指出:“按照蔣介石的方針,是要打內戰(zhàn)的。\"[31]P1125他更進一步指出:“獨裁、內戰(zhàn)和賣國三位一體,這一貫是蔣介石方針的基本點?!盵31]P1132而美帝國主義會站在蔣介石一邊,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中國共產黨怎么應對?毛澤東提出了我們的方針。他指出:“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31]P1126“現(xiàn)在蔣介石已經在磨刀了,因此,我們也要磨刀。\"[31]P1127同日,毛澤東還為新華社寫了一篇評論,公開揭露“蔣介石在挑起內戰(zhàn)”。8月16日,毛澤東給蔣介石發(fā)電報,提出中國共產黨關于制止內戰(zhàn)的六項主張。同日,毛澤東又為新華社寫了一篇評論即《評蔣介石發(fā)言人談話》。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對于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一事所取的方針,是明確的和一貫的,這就是反對內戰(zhàn)?!盵31]P1149面對蔣介石拒絕和平,內戰(zhàn)有一觸即發(fā)的嚴重態(tài)勢,毛澤東強調制止內戰(zhàn)的唯一辦法是迅速壯大人民力量,由人民解放日本帝國主義占領的大城市和解除其武裝,并堅決反擊敢于進犯人民的內戰(zhàn)挑撥者。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沒有被蔣介石的反動氣焰所嚇倒,并迅速果斷地壯大解放區(qū)和人民軍隊,這就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改變策略,裝出和平姿態(tài)。
迫于政治壓力,更因為內戰(zhàn)的部署還不充分,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蔣介石企圖借談判之名將內戰(zhàn)的責任推卸給共產黨,并料定毛澤東不敢去。但是,他打錯了算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也為了揭露蔣介石的真面目,毛澤東毅然去了!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充分顯示了對和平的誠意和渴望、對歷史的責任與擔當,也充分展示了毛澤東的彌天大勇。毛澤東深知談判的兇險和艱難,因此出發(fā)前特意發(fā)出黨內通知,告誡全黨絕對不要因為談判而放松對蔣介石的警惕和斗爭,“絕對不要希望國民黨發(fā)善心,它是不會發(fā)善心的”[31]PI154。重慶談判最終達成了《雙十協(xié)定》,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贏得了極大的主動,而國民黨陷入空前的被動。正如毛澤東所言:“如果國民黨還要發(fā)動內戰(zhàn),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31]PI154。以上充分說明了政治斗爭的極端必要性、重要性和極其重大的作用。
就心理斗爭來說,毛澤東一貫善于洞察人心、攻心為上,往往收到出其不意的戰(zhàn)果。1948年10月15日,遼寧錦州解放。坐鎮(zhèn)沈陽親自指揮錦州戰(zhàn)役的蔣介石急忙飛赴北平,召見了時任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要其調兵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利用獲得的情報,毛澤東囑咐時任新華社社長的胡喬木寫了一篇名為《蔣傅匪軍妄圖偷襲石家莊》的電文,將這道電文馬上向全國廣播,把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的計劃抖摟得一清二楚,并且聲稱人民解放軍已經對偷襲計劃了如指掌,目前正在嚴陣以待準備迎戰(zhàn),最終一紙嚇退了傅作義十萬大軍。12月17日,毛澤東寫了一個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設身處地”地分析了對方所處的形勢,指出對方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當長官的應該體諒部下,“愛惜他們的生命,早一點替他們找一條生路”[31]P1370,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毛澤東進一步替對方著想,如果對方繳械投降,“本軍可以保證你們高級將領和全體官兵的生命安全”;如果對方還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但“總歸你們是要被解決的”。[31]P1370這樣強大的攻心戰(zhàn),對動搖敵軍的軍心、瓦解敵軍的斗志,起到了積極作用,真可謂是“一筆勝過千軍萬馬”。雖然杜聿明等至死不悟、負隅頑抗,但很快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全軍覆沒,杜聿明也成了俘虜。以上充分說明了心理戰(zhàn)的獨特而重大的作用。
(五)靈活的斗爭策略
斗爭不能逞匹夫之勇,蠻打莽撞,要真正贏得斗爭的勝利還必須“注重策略方法,講究斗爭藝術”[20]P259。毛澤東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展現(xiàn)出一個偉大革命領袖“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13]?!罢吆筒呗允屈h的生命”。[31]P1298毛澤東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包括: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tǒng)一;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對敵人要區(qū)別對待、分化瓦解;對頑固勢力進行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即堅持自衛(wèi)原則、勝利原則和休戰(zhàn)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慎重初戰(zhàn),初戰(zhàn)必勝;要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等。
僅以“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相統(tǒng)一”為例進行說明。毛澤東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盵31]P1195這是從它們的本質說的。因為不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多么強大,他們終究要被人民所打敗,變成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所以,我們必須在戰(zhàn)略上、在全體上藐視敵人,敢于同他們斗爭,要有必勝的堅定信心和頑強信念。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又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因為它們“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28]P455-456,所以,革命者又必須在戰(zhàn)術上、在策略上重視敵人,采取慎重態(tài)度,講究斗爭藝術,因時因地運用斗爭形式,以便一步一步地孤立和消滅敵人。一句話,要從“紙老虎”這個本質上建立我們的戰(zhàn)略思想,同時又要在“真老虎會吃人\"這一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zhàn)術思想,這樣才能真正戰(zhàn)勝敵人。拿人民解放戰(zhàn)爭來說,戰(zhàn)爭之初國民黨在武器裝備、后勤保障、外部支援等方面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我們處于絕對劣勢。但我們占領了道義的制高點,得道多助,又有團結統(tǒng)一的政黨和日益強大的人民軍隊等,因此我們堅信一定可以“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但是,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敵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滅,因此每一仗都不能疏忽大意,只有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才能贏得最終勝利。1947年12月,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充滿了戰(zhàn)爭的辯證法,深刻闡述了只有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相統(tǒng)一,才能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直至最終勝利。
毛澤東靈活機動的斗爭策略在實踐中發(fā)揮了巨大威力。舉例來說,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三省,又開始向華北進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及時調整策略,將反蔣抗日調整為逼蔣抗日,西安事變后再調整為聯(lián)蔣抗日。再比如,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國民黨頑固派置民族危亡和民族大義于不顧,悍然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如何應對,對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來說是極大的考驗。經過左右權衡,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了“軍事上取守勢,政治上取攻勢”的正確方針,周恩來同志在《新華日報》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讓真相大白于天下,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一覽無余。中央軍委還重建新四軍軍部,繼續(xù)堅持抗戰(zhàn)。社會各界廣泛同情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義自衛(wèi)立場,國民黨當局則空前孤立,不得不收斂其反共活動。最終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擊退。
三、毛澤東斗爭精神的時代啟示
毛澤東的斗爭精神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新的歷史條件下,從毛澤東斗爭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對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有著深刻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一)必須充分認識斗爭的意義
進行偉大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本要求。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20]P259革命性、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內在動力。筆者認為,從馬克思主義的本意上來說,“斗爭\"指的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膽魄;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頑強斗志;是“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是“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是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政治智慧。一句話,“斗爭”是共產黨人的一種政治品格和精氣神!進行偉大斗爭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1]P進行偉大斗爭是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現(xiàn)實需要。現(xiàn)在,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但“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P557。要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考驗,必須發(fā)揚偉大斗爭精神,依靠斗爭贏得未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斗爭是治國理政的必要手段。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人認為,“斗爭\"是革命年代的常規(guī)化手段和方式,在建設年代它則是非常規(guī)的。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旗幟鮮明地為“斗爭\"正名定性,十分明確地把“偉大斗爭”日?;癁橹螄碚幕痉绞绞侄?,從而使“偉大斗爭\"在新時代贏得了廣闊的施展舞臺、獲得了立體豐富的切實內容。比如,從宏觀層面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yè)。偉大斗爭是統(tǒng)攬“四個偉大\"的前提,偉大工程的建設、偉大事業(yè)的推進、偉大夢想的實現(xiàn)都要通過偉大斗爭。從微觀層面來說,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消除金融領域隱患、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打擊黑惡勢力、維護國家安全、堅定靈活開展軍事斗爭等,這些都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傊暯娇倳泴Α岸窢嶾"的認識由過去的“非常規(guī)手段”
轉化為“常規(guī)手段”,從而使斗爭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日?;侄闻c方式,并賦予其確實的內涵與指向,是新時代偉大斗爭理論與實踐的重要貢獻。[32]
(二)必須確立領導斗爭的核心
斗爭需要組織。沒有組織者,沒有領頭人,斗爭只能胡斗、亂斗、瞎斗。進行偉大斗爭,必須也必然有領導核心。筆者認為,“領導核心”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黨是核心。1938年10月,毛澤東指出,要“在全國人民中形成一個堅強的核心”[21]P535。1954年9月,毛澤東強調:“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3]P350百余年黨史、七十多年新中國史、四十多年改革開放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沒有黨作為核心,我們的事業(yè)就不能勝利。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二是黨需要核心。黨有核心是黨成熟的重要標志。毛澤東是從實際斗爭中產生出來的領袖。陳云同志曾滿心歡喜地說,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多年最大的成績,“就是我們黨培養(yǎng)出了一個領袖,我們選擇了這個領袖,就是毛澤東同志\"[34]P332。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順利進行,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啟示我們,堅決維護核心是黨團結統(tǒng)一、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對中國共產黨而言,黨的核心就是靈魂、就是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是在偉大斗爭中形成的領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和人民,打贏了中美貿易戰(zhàn)、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事實證明,習近平總書記是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tǒng)帥。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新時代,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奮力將“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政治效果。
(三)必須擁有指導斗爭的理論
斗爭需要理論指引。毛澤東長期跟錯誤思想作斗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終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思想保證。黨的百余年奮斗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chuàng)新理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提供了強大指引。
對發(fā)揚“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過許多重要論述,形成了內涵深刻、特質鮮明的斗爭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進行偉大斗爭的根本遵循。就豐富斗爭方式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非常注重運用法治的方式進行斗爭,勇于且善于將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比如,針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尖銳復雜的斗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年),建立了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設立了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等。事實證明,法治方式和其他斗爭方式形成組合拳,威力無比,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的斗爭觀彰顯了斗爭的地位,拓展了斗爭領域,把準了斗爭方向,豐富了斗爭方式,升華了斗爭形象,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與人民幸福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四)必須凝聚進行斗爭的力量
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21]P509,“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盵21]P51只要\"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zhàn)爭困難的前提”[21]P480。也就是說,只要把中國人民組織起來,就可以形成排山倒海之勢,彌補種種不足,戰(zhàn)勝一切敵人。
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在黨的旗幟下,匯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偉力。新時代新征程,要完善大統(tǒng)戰(zhàn)工作格局,以大團結大聯(lián)合著力畫好最大同心圓;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要用心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尤其是加快建設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營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發(fā)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一句話,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發(fā)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匯聚起各民族團結奮斗的驚天力量。
(五)必須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
毛澤東在英勇頑強斗爭的一生中,展現(xiàn)了堅定的斗爭信念、強大的斗爭精神、高超的斗爭本領、卓越的斗爭智慧。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余年風雨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批又一批斗爭意志剛強、斗爭經驗豐富、斗爭本領過硬的黨員干部。但是,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天生的。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yè)訓練,才能成長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先鋒戰(zhàn)士。
新時代,必須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yǎng)成。各級黨組織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黨員干部個人要自覺到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有針對性地提高“七種能力”,增強“八種本領”,尤其是增強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只有造就一大批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黨員干部,才能為推進民族復興提供堅強組織和隊伍保障。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fā)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總動員令。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必然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攻克。對美西方對中國的制裁、打壓、圍堵、遏制等,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心理準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逃避退縮、妥協(xié)退讓只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條?!盵20]P558因此,必須義無反顧進行偉大斗爭,以主動迎戰(zhàn)、堅決斗爭贏得生路出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斗爭精神,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奮力實現(xiàn)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徐茂華,代渝渝.論毛澤東斗爭精神的五個維度及現(xiàn)實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20(3).
[4]王紹霞.習近平對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2).
[5]李斌.毛澤東斗爭精神的新時代政治價值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21(6).
[6]汪建新.品讀毛澤東詩詞中蘊涵的斗爭精神[J].政工學刊,2022(12).
[7]張博.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實踐、特征與啟示[J].毛澤東研究,2023(4).
[8]楊俊.毛澤東關于斗爭的重要論述核心要義分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3(9).
[9]陳方芳,周宏軍.毛澤東關于斗爭重要論述的思想淵源、核心要義與當代價值[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2).
[10]李潔.毛澤東斗爭精神及其當代啟示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7).
[11]陳晴.毛澤東斗爭精神的理論貢獻及其當代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5(1).
[12]周樹輝.毛澤東: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奠基者[J].湖湘論壇,2025(1).
[13]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3-12-27.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M].董樂山,譯.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19]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新民學會資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3]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4]毛澤東年譜:第八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25]毛澤東年譜: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26]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28]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9]毛澤東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0]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一九三六一一九三八)[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3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2]黃相懷.習近平關于偉大斗爭重要論述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9).
[33]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云傳: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The Generation Logic and Core Connotation of MAO Zedong's Fighting Spirit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imes
ZHOU Shuhui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Party School,Changsha, Hunan 410o6, China)
Abstract: MAO Zedong lived a life marked by the courage to fight and the courage to triumph.Under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drawingon the Marxist thought on fighting,taking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transforming China and the world”,and inheriting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s wellas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broad horizons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MAO Zedong formed his greatfighting spirit.The connotation of MAO Zedong's fighting spirit is rich,which is a multi-dimensional organic whole composed of a tenacious willto fight,an unwavering stance,a clear direction,diverse methods,and flexible strategies.MAO Zedong’fighting spirit inspires us that in the new era,to carry out a great fighting,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its significance,must establish the core for leading it,must have the theory to guideit,must gather the strength to carry out it,and must strengthen the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fight.
Key words:MAO Zedong;fighting spirit(責任編輯:張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