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筆下的冬天,有煤球的煙火氣與朔風里的凍瘡之癢,亦有鴿哨風箏的靈動;馮驥才眼中的冬日,是窗上冰花、室內(nèi)綠意與琴音里的時光哲思;老舍心中的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像幅小水墨畫兒。這些文字讓我們觸摸到了冬的冷冽與溫情,感受到了歲月在季節(jié)里的沉吟。
北平的冬天
◎梁實秋
說起冬天,不寒而栗。
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一入深秋,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冬防”。陰歷十月初一,屋里準時要生起火來。煤球、硬煤、柴火,樣樣都要提前置辦。最難忘的是搖煤球的場景:駝鈴聲由遠及近,一串駱駝馱著煤末子到家門口,煤黑子們弓著背,一趟趟往院里運煤。他們頭上包著灰撲撲的布巾,腰間別著油光發(fā)亮的旱煙袋,動作麻利地把煤末子攤開,加水、加黃土,像和面一樣攪拌成泥。那場景,活像在做一塊巨大的黑蛋糕,鏟子拍打的聲音“啪啪”作響,在寒冷的空氣中格外清脆。
煤黑子們干活時,黑汗水順著煤灰覆蓋的臉往下淌,沖出道道白痕。歇息時蹲在墻角,“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吐出的煙圈在冷空氣中久久不散。孩子們看得有趣,卻不知其中艱辛。這些煤黑子從雞叫忙到天黑,回家路上還要被頑童們編著歌謠取笑。如今想來,那“煤黑子,打算盤”的童謠里,藏著多少市井的辛酸。
北平的朔風如刀,大雪紛飛時,行人都縮著脖子,把棉襖領(lǐng)子豎得老高。我上學時要帶墨盒和藍墨水瓶,大姐用紅絨繩織了網(wǎng)兜,又做了棉手筒——雙手伸進去,提著網(wǎng)繩,既保暖又穩(wěn)當。即便如此,手指還是凍得紅腫發(fā)癢,腳后跟年年生凍瘡,晚上燙腳時那鉆心的癢,讓人恨不得撓破皮才痛快。
然而北平的冬天自有其動人之處。清晨,枯樹枝頭的烏鴉“呱呱”叫著,在鉛灰色的天空下格外刺耳;喜鵲在屋脊上跳躍,黑白相間的尾巴一翹一翹的;麻雀豎起羽毛,活像披蓑衣的老翁,在雪地里蹦跳覓食。偶見放鴿人,一群白鴿掠過蒼穹,鴿哨“忽忽”作響,余音裊裊。還有放風箏的,沙雁、蝴蝶、龍睛魚,各色風箏在寒風中起舞,弦弓上的小鑼鼓“叮當”作響,為寂寥的冬日平添生氣。
過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穿著新衣逛廠甸,舉著琉璃喇叭,吃著沾滿塵沙的大糖葫蘆。大人們則忙著逛廟會、燒香祈福。只是那從蒙古刮來的風沙,鉆進脖領(lǐng)、鼻孔,甚至牙縫里,讓人苦不堪言。在北平,裘馬輕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極大多數(shù)人到了冬天都是穿著粗笨臃腫的棉衣。拉洋車的、挑水的、掏糞的……衣裳單薄,在寒風里打顫,一眼望出去,到處都是蕭瑟貧寒的景象。
北平冷,其實有更冷的地方。我在沈陽時,馬路上一層冰一層雪,赴宴路上連跌兩跤是尋常事。一位老友來訪,覿面不相識,因他眉毛須發(fā)全結(jié)了霜!
冬天實在是很可怕。詩人說:“如果冬天來到,春天還會遠么?”但愿如此。
(選自《簡單有趣過生活》,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在作者眼中,“冬防”是市民在入冬前后最重要的工作,其中,置辦煤球、硬煤和柴禾又是最緊迫的事情。學生也要帶上棉手筒來御寒——盡管這樣,手腳仍會凍得紅腫,燙腳時那種鉆心的癢,作者一輩子也不曾忘懷。在描述寒冷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不便時,作者也寫了老北京冬日的動人之處:烏鴉、喜鵲的歡叫,麻雀、飛鴿以及風箏的靈動,特別是春節(jié)的到來,成為了老北京冬日的高潮,使讀者自然生出“冬日將逝,春日即來”的聯(lián)想,表達了其對美好生活的期許,體現(xiàn)了散文以小見大的藝術(shù)特色。
◆思考
梁實秋用“煤黑子的汗痕”“凍裂的凍瘡”“鴿哨風箏的靈動”等意象勾勒出了北平的冬天。若讓你用三個現(xiàn)代生活中的意象描繪當代的冬季,你會如何選擇?請說明每個意象與季節(jié)特質(zhì)的關(guān)聯(lián)。
冬日絮語
馮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年是冬日中間的分界。有了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歲月一天天變短,直到殘剩無多!過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時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為了。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冬意最濃的那些天,屋里的熱氣和窗外的陽光一起努力,將凍結(jié)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總是先從中間化開,向四邊蔓延。透過這美妙的冰洞,我發(fā)現(xiàn)原來嚴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總有蔭影遮翳,蔥蘢卻幽暗。小樹林又何曾有這般光明?我忽然對老人這個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閱盡人生,脫凈了生命年華的葉子,才會有眼前這小樹林一般明徹。安寧不是安寐,而是一種博大而豐實的自享。
朋友送來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臺上。逆光中,它的葉筋舒展著舒暢又瀟灑的線條。嚴寒占據(jù)窗外,豐腴的春天卻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我看見綠色的汁液在通明的葉子里流動。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鮮紅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綠的,心靈的血液是透明的,因為世界的純潔來自于心靈的透明。
我還發(fā)現(xiàn),這光亮的葉子并不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為了證實陽光的明媚。任何事物都同時證實著另一個事物的存在。偉大的出現(xiàn)說明庸人的無所不在;分離愈遠的情人,愈顯示著他們的心絲毫沒有分離;而騙子無法從你身上騙走的,正是你那無比珍貴的單純。
冬日里,太陽環(huán)繞地球的軌道變得又斜又低。陽光長驅(qū)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墻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佇立在陰影里沉思,此刻迎著一束光芒無聲地微笑了。陰影又執(zhí)著又調(diào)皮,陽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見被陽光照得晶晶發(fā)光的游動的塵埃。
有一種光可以透入幽閉的暗處,那便是從音箱里散發(fā)出來的閃光的琴音。魯賓斯坦的手不是在彈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靈;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們像明明滅滅的光束,散布在空間。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鳥,扇著翅膀,飛進布滿陰影的地方。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還是天空。空闊、高遠、清澈、莊嚴!鳥兒也不敢飛上去,因為它大得叫你一仰起頭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間,寒空中才有星星閃爍。這星星是宇宙間點燈的驛站。萬古以來,是誰不停歇地從一個驛站奔向下一個驛站?為誰送信?為了宇宙間那一樁永恒的愛嗎?
我從大地注視著這冬天的腳步,看看它究竟怎樣一步步、沿著哪個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選自《世間生活》,有刪改)
◆賞析
馮驥才以詩性的筆觸解構(gòu)冬日哲思:年節(jié)如時光界碑,將歲末年初的緊迫感與松弛感并置;窗上冰洞、室內(nèi)綠植、琴音光束等意象,讓嚴寒成為照見生命通透的明鏡。他在冬陽與陰影的博弈中窺見“心靈透明,方得世界純潔”的深意,于空闊天地間叩問永恒,字里行間流淌著對歲月的敬畏與對光明的追索。
◆思考
文章開篇寫到時間,為什么說年后會成為“時光的富翁”?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