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指作者借助對景物的描繪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使情感與景物相互交融、渾然一體,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寫作目的。下面,我們結合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思考作者是如何運用借景抒情法來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魅力的。
一、仔細觀察,凸顯景物特征
即對所寫景物有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感受,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托。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便通過三個方面的比較,突出了濟南的冬天無風、響晴、溫晴這三個特點,然后指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第四段,作者寫了雪后的小山,先用“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一句總領全段,然后描繪了雪中小山的絢麗多姿;接著以“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一句結束全段,表達了自己對冬日濟南的喜愛之情。
又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痹谶@幅畫面中,小山是主要景物,小雪、矮松、枯草、藍天、陽光等都是次要或局部景物,是用來襯托濟南小山的秀氣與可愛的。
二、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細節(jié)
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但作者可以借助對景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他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不過要想做到這一步,就必須對所寫景物有獨特的感受,而且要做到情景交融,這樣才能使所寫的文字富有感染力。
如,“古老的濟南,城內(nèi)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薄芭P”字的反復使用,既寫出了村莊與雪的靜謐姿態(tài),又暗含著作者對這種“閑適生活圖景”的向往——仿佛景物本身就帶著慵懶安寧的情緒,而這種情緒正是作者內(nèi)心對濟南冬日的情感投射。
三、避免直白,抒情含蓄雋永
借景抒情并非直接抒情,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傳遞情感,以達到“景中含情,情隨景生”的目的。
如文中寫小雪的一段,先用“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一句總領全段,然后描繪雪中小山的絢麗多姿,接著以“描敘式抒情”——“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結束全段。再如,作者在勾勒了濟南城內(nèi)城外的全貌后,緊接著便進行“聯(lián)想式抒情”——“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不僅寫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著自己喜愛的心情。
四、將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
如,“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這樣的文字,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故事感,使作者的溫情溢滿字里行間。
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不是冰冷的景物堆砌,而是被“溫情”浸潤的情感空間:無論是山的環(huán)抱、雪的嬌羞,還是水的碧綠,都是作者對濟南“溫柔”“安適”印象的外化;因為對這座城市愛得深沉,所以他筆下的冬日沒有蕭瑟,只有“搖籃”般的庇護、“水墨畫”般的詩意以及“綠萍”般的生機。
這種“景因情而美,情因景而深”的創(chuàng)作手法,讓《濟南的冬天》不僅是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獻給城市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