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有漢語文的名字別號,在近代當自來華耶穌會士輩始,漢學家繼之。Edouard"Chavannes,漢名沙畹,字滋蘭,號獅城博士。“沙畹”是法語姓氏的音譯?!白烫m”出典于《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名、字相關,符合中國的老傳統?!蔼{城博士”,則是紀實,謂他這個博學之士是里昂(Lyon)人。Lyon"的語源正是“獅子”,里昂城的城徽里是一頭獅子,座右銘是“猛進,猛進,獅子威武”(Avant,avant,"Lion le melhor)。沙畹以出生地做自己的別號,也是模仿中國以出生地、郡望、任所作為人物別稱的舊法。在日本京都大谷大學圖書館,我曾有機會得見沙畹舊藏圖書,當中使用漢文印章,印文中“沙畹”“滋蘭”“獅城博士”均有。
伯希和(Paul"Pelliot),字履中(惲毓鼎":《澄齋日記》)。“伯希和”這個名字似乎應該是"Pelliot 的音譯,但兩者在音韻上的距離有點遠?!跋:汀痹谌照Z里有一種讀音是きな,相對應的發(fā)音"Kina 在很多歐洲語言如希臘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斯堪的納維亞諸語中碰巧是“中國”之義,德語南部方言也把德語普通話里的China"發(fā)成"Kina。頗疑這或許是博通東西方語言的伯希和為自己取名的思路?!奥闹小庇玫涞奈墨I來源是《焦氏易林》:“含和履中?!钡奥闹小北旧硪惨恢笔枪糯容^常用的名號。伯希和雖然有此表字,但似乎沒有真正使用過,中日學者與他通信,抬頭都是直道他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