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文化意識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1]。普通高中英語教材蘊含物質(zhì)與精神、古今、中外等層面的文化知識[2],是培育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載體。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文化意識的培育理應依托單元進行。然而,部分教師文化敏感性不強,不能有效將單元中呈散落性、多模態(tài)分布的文化知識串聯(lián)起來進行教學,導致文化意識的培育難以真正落地。下面,筆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2 Travelling around為例,闡述如何依托單元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
二、依托單元培育文化意識的教學實踐
(一)重組單元文化語料
“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中的中國文化滲透,需要教師轉(zhuǎn)變教材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結合所用教材的具體實際,精選中國優(yōu)秀文化并將其融人教學內(nèi)容中?!?]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包含同一個主題語境下的多個板塊的多模態(tài)語篇,文化知識散落于不同板塊的多模態(tài)語篇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完全按照教材單元板塊設置的順序進行教學,則無法形成有邏輯、有情境的真實文化教學。依托單元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需要教師在深人解讀和分析單元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組單元文化語料,為學生搭建起基于真實情境、主線清晰、互相關聯(lián)的文化學習平臺,滿足學生批判性欣賞中外多元文化、形成文化意識的學習需求。
從單元整體教學視角出發(fā),以文化意識培育為目標,筆者梳理單元內(nèi)容后發(fā)現(xiàn),Unit 2Travelling around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內(nèi)容互相關聯(lián)、蘊含文化知識的板塊:一是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其閱讀語篇為介紹秘魯?shù)陌倏圃~條和旅游宣傳冊,包含圖片、文字兩種語篇類型;二是Project板塊,要求設計旅游宣傳冊;三是Video time板塊,內(nèi)含一則介紹Machu Picchu前世今生的視頻。筆者將上述三個板塊進行重組,以Video time板塊的視頻資源作為導人,以Reading andthinking板塊的閱讀語篇\"Explore Peru\"為輸入語料,并補充關于中國歷史文化景點的知識,依托Project板塊創(chuàng)設輸出任務,開展教學。
(二)教學過程
1.以Videotime板塊導入,幫助學生感知文化知識
“指向素養(yǎng)的學習必須是真實學習,真實學習必須有真實情境與任務的介人。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下運用某種或多種知識完成真實的任務,才能評估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4]。文化知識是抽象的,需要根植于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導人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貫穿課堂的真實情境,激活文化語境,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文化知識。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新增的板塊——Videotime板塊是很好的導入材料,其以視頻語篇為載體,內(nèi)容真實、語言地道,“是單元主題的拓展與深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5]。
在導人環(huán)節(jié),筆者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A sister school in Peru and our school are co-hosting a cultural festival.Julio,a senior high student from Peru,senta video and some texts to helpus know more about his country.Hopefully,one day,we can travel Peru in person.”。然后,筆者播放 Video time 板 塊的視頻,以視聽的方式向?qū)W生介紹Peru這個遙遠的國度,并提出問題“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about Machu Picchu,are you interested in visiting Julio's hometown?Why or why not?”,激活學生 關于Peru旅游文化資源的相關知識。學生的產(chǎn)出有“Machu Picchu is really a wonder.And the architecture of Peru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hina.I am super interested.”。
2.以Readingandthinking板塊為輸入語料,幫助學生內(nèi)化文化知識
語篇\"承載主題意義,承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也傳遞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6]。在以文化意識培育為目標的課堂上,深人研讀語篇不僅僅指向理解語篇內(nèi)容,還指向理解語篇信息背后的特有意義或文化內(nèi)涵。人教版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是單元主閱讀板塊,承載著關于單元主題的核心內(nèi)容,“滲透了與單元主題相關的中外文化知識”7]。在實際教學中,以Readingandthinking板塊為輸入語料,引導學生通過歸納概括、比較分析等方法,對語篇結構、語篇內(nèi)容組織形式、語言特征等進行深人解讀,能幫助學生有效把握單元主題語境下語篇傳遞的價值取向與文化內(nèi)涵,進而有效內(nèi)化學生的文化知識。
第一步,自主梳理,獲取淺層信息,感知異國文化。首先,筆者呈現(xiàn)Readingand thinking板塊的兩個語篇,并提出問題“Look through the two texts for titles,subtitles,and pictures.What types oftext are they?Why?”,引導學生根據(jù)標題、圖片等文本特征判斷兩個語篇的類型———介紹類百科詞條和旅游宣傳冊。接著,筆者呈現(xiàn)表1和表2(斜體部分為學生填寫的內(nèi)容),讓學生閱讀兩個語篇完成填空,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梳理、概括、整合表層信息,感知Peru的地理、飲食、建筑、歷史等文化知識,進而建構關于語篇內(nèi)容的結構化知識,為接下來的深人解析語篇鋪墊必要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
第二步,合作探究,挖掘深層信息,欣賞優(yōu)秀文化。首先,筆者提出問題“What are thenecessary elements for designingatravelbrochure?”,讓學生四人一組,歸納總結旅游宣傳冊的文本特征。通過討論,學生認為一份好的旅游宣傳冊應具備以下特征:布局上要有吸引人的圖片、清晰的設計和醒目的標題;內(nèi)容上要涵蓋游覽時長、交通工具、住宿安排、活動安排;語言上要使用豐富的詞匯、句式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旅游宣傳冊的結構特征,而且能夠賞析語篇的語言特征,形成關于旅游宣傳冊撰寫的結構化知識。然后,筆者提出問題\"After readingthe travel brochure about Peru,are you interested in visiting Julio's hometown? Why or why not?”,讓學生運用語篇中的語言來表達,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深入理解語篇內(nèi)容、語言特征到欣賞文化的飛躍。
第三步,推薦家鄉(xiāng)的旅游景點,學以致用,鏈接中外文化。首先,筆者鏈接導人環(huán)節(jié)的情 境,呈現(xiàn)一段Julio 的自我介紹,并布置任務“Now we have gained an authentic glimpse of Julio's amazing hometown, it’s time to introduce our wonderful home to Julio! Attached below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Julio. What tourist atractions will you recommend to Julio if he comes to Hangzhou?”, 要求學生推薦家鄉(xiāng)的旅游景點。Julio的自我介紹如下:
Hi! I am Julio from Peru, a 17-year-old student who adores Chinese history. I am super eager to explore China’s majestic landscapes and ancient wonders. Can’t wait for cultural adventure!Any ideas?
學生紛紛介紹西湖、西溪濕地、良渚遺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相結合的杭州特色景點。上述活動將學生的視角從欣賞異國多元文化轉(zhuǎn)移到本土文化上,有助于學生在比較中外文化中,內(nèi)化文化知識,樹立文化自信。
3.依托Project板塊創(chuàng)設輸出任務,幫助學生形成文化意識
《高中課標》指出,文化知識的教學應以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標[8]。文化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感知到意識、從意識到修養(yǎng)、從修養(yǎng)到行為的逐漸內(nèi)化過程。只有在運用和體驗中,文化知識才能真正內(nèi)化于心,形成文化意識,并外化為文化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讀后設計基于語篇又超越語篇的活動。人教版教材Project板塊,即項目活動,“是單元的綜合語言運用活動”,其“以具體任務為導向,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10]。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依托Project板塊創(chuàng)設輸出任務。
本單元的Project板塊的項目活動為“Designa travelbrochure”。首先,緊接著上一教學步驟中對Julio的簡介以及學生對杭州特色景點的推薦,筆者順勢播放一段關于杭州的英文版旅游宣傳片,深化學生對家鄉(xiāng)本土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接著,筆者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結合杭州旅游宣傳片以及秘魯旅游宣傳冊,挑選杭州任意景點撰寫旅游宣傳冊。然后,筆者布置必做作業(yè)(完成一份完整的杭州旅游宣傳冊)和選做作業(yè)(為Julio錄制一段介紹家鄉(xiāng)旅游景點的視頻),旨在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課堂所學,內(nèi)化文化知識。最后,筆者呈現(xiàn)如表3所示的互評表,引導學生在完成杭州旅游宣傳冊制作后開展互評,以使學生在回顧、反思課堂所學中感受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進一步增強對家鄉(xiāng)、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針對學生制作的視頻,筆者鼓勵學生將其上傳到社交媒體,通過收集反饋(如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等)開展評價,借助網(wǎng)絡平臺讓學生的作品被大眾看見,讓\"講好中國故事\"真正發(fā)生,在提高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也同樣促使學生將文化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文化意識,并外化為文化行為。
三、結語
文化知識是培育文化意識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與整合文化知識,并\"引導學生通過探索、體驗、比較、對比等多種方式學習中外文化知識,實現(xiàn)將文化知識內(nèi)化為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認知、行為和品格”\"],形成文化意識。要想實現(xiàn)文化意識培育的最優(yōu)化,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以單元整體意識整合文化知識,即將單元中呈散落分布的文化知識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的文化體驗更為清晰完整;
二是將文化意識培育與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培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深入解讀閱讀語篇中“習得語言知識,運用語言技能,闡釋文化內(nèi)涵”[12];
三是搭建創(chuàng)造性表達平臺,讓學生在運用與體驗的過程中將文化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8][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4,35.
[2]徐雁光.多元文化潤心多維思維啟智:基于2024年6月高考英語新課標 I 卷分析的教學建議[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4(7/8):22-28.
[3]羅祖兵,廖興利.英語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及其實現(xiàn)路徑[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3(5):1-6.
[4]崔允.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5][7][10]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英語·必修·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8,7,8.
[6]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8.
[9]高洪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0):48-53.
[12]梅德明.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時代新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學科育人觀及實現(xiàn)路徑[J].人民教育,2018(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