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危機敘事;《三體》;倫理道德觀【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3.003【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3-0010-03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往往以“硬科幻”著稱,其作品表現(xiàn)出對科學發(fā)展的想象,對外星文明的設想構造以及人類與外星文明的交鋒等。但在這樣的“硬科幻”中依然可以挖掘出對人類道德倫理的思考?!霸诰唧w的文學作品中,倫理的核心內容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被接受和認可的倫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道德秩序和維系這種秩序的各種規(guī)范。”《三體》通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不同危機展示出了人類不斷被打碎又重建的倫理道德觀,把倫理道德的變化分別放在了個人、群體、宇宙等不同的層面上來進行書寫分析,展示出在面臨生存危機時人類倫理道德觀的進步和落后之處,進一步對人類文明的人文依歸做出深沉的思考。
一、危機前:人類倫理道德的懷疑與批判
《三體》首先傳達出人類對于自身倫理道德的深思,個體處于人類社會以及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在群體中有著固有的歸屬感,但是當這種歸屬感消失,個體就會從群體中抽離出來,不可避免地以一種“超然”的姿態(tài)去對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實行不輟的倫理道德進行思考?!拔C敘事所帶來的沖擊感背離了真實世界的經驗,卻又帶來了無比真實的情境效果體驗,并完成了跳出普通人類經驗視野局限來思考問題的任務?!盵2]《三體》中的人類生存危機是從葉文潔向三體文明發(fā)出信號開始的,危機前對人類倫理道德的懷疑與批判體現(xiàn)在葉文潔的個人經歷、人與自然關系等各方面。
葉文潔的形象是科幻作品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她不再是以往科幻作品中簡單的符號式臉譜化人物,她的性格特點都有跡可循,從一個備受迫害的青年女性成長為地球三體組織的統(tǒng)帥,這個人物有著完整的成長線。葉文潔在發(fā)出信號之前經歷了人類社會的一系列打擊,目睹了人身上的自私丑惡,她身上的社會性逐步減弱,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不再是她所遵循的金科玉律。葉文潔站在人類群體外圈對人類道德進行理智的審視,她自身的行為態(tài)度也是一種人類倫理道德的異變。對人類道德倫理的質疑反思,還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其他物種的關系上?!度w》借助主要人物的視角來提出人與自然關系這一深刻的命題,葉文潔在大興安嶺看著生長了百年的樹木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倒下,閱讀《寂靜的春天》后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出深刻的思考,在此之前,經歷了各種斗爭和批判的葉文潔只是從人與人的關系方面進行人類倫理道德的反思,到了這個階段,葉文潔的視角轉移到了人類整體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上進行哲學沉思,更具有悲憫和博愛的胸懷。
在面臨人類整體的危機時,人類社會現(xiàn)存的倫理道德不斷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危機下不僅對人性惡進行批判,人性中善的一部分也同樣被推上審判場進行聚焦審視。人類社會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一套“黃金法則”,“黃金法則是一種互惠原則,是人類倫理道德系統(tǒng)的核心和基礎。它是‘愛的法則’,它要求你按照希望他人如何待你的方式來對待他人,落實到人與人的關系上,就是以善的方式來待人\"[3]。愛和善意是人類倫理道德里高光的部分,程心是人類愛和善意的化身,她是人類倫理道德精華部分的載體,是“黃金法則”的具象化演繹,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不斷地把人類推向深淵,以“黃金法則”為代表的人類倫理道德在與其他文明的交鋒中失效,程心在成為執(zhí)劍人的短短十分鐘之內,三體文明就摧毀了發(fā)射信號的設施,地球陷入被外星殖民的危機之中。后面人類本有希望延續(xù)生命和文明的火種,也是程心的固執(zhí)使維德放棄研究光速飛船計劃,人類再次失去生存的希望。人類倫理道德中善和美好的一部分只在地球適用,當它進入浩瀚的宇宙進行殘酷的文明追逐時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效用,變得不堪一擊。
二、危機中:人類倫理道德的打碎與轉型
縱觀人類倫理道德觀的發(fā)展歷程,其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發(fā)展轉變都密不可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人類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三體》中所構造的世界是顛覆性的,人類面臨著空前絕后的危機處境,在這種顛覆性改變里,人類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受到了激烈的挑戰(zhàn),不斷被打碎,根據(jù)文明延續(xù)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斷進行自我揚棄,自我轉型。
《三體》中的“末日戰(zhàn)役”是太空艦隊的一場腥風血雨,在有限的資源面前,人類完全擺脫了道德的窠臼——生與死的環(huán)境下“極權只需五分鐘”[4]85,“青銅時代”號和“藍色空間”號消滅了其他艦隊后,將艦隊上的人類同胞尸體作為蛋白質資源進行分食。同類相食是對人類倫理道德觀的褻瀆和顛覆,在人類歷史中也有著同類相食的記載,《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了宋國人在極端守城的情況下“易子而食”。《三體》中“青銅時代”號和“藍色空間”號在危機面前進行資源搶奪和食用人類尸體已經不再囿于傳統(tǒng)的價值規(guī)范里面了,危機下的倫理觀改變極為迅速?!疤张炾牎逼浔旧淼某霈F(xiàn)就是人類危機下社會格局變化的產物,人類社會從現(xiàn)有的以國家為單位的區(qū)別方式分化成了地球政權和太空政權,經歷“末日戰(zhàn)役”后,“青銅時代”號和“藍色空間”號不受任何文明的管轄,在太空中自成文明體系,分化是社會學上的一個基本概念,通常用來表述社會變遷的過程?!胺只乖瓉斫y(tǒng)一的、同化的社會形態(tài)向多向的、異質的形態(tài)過渡;同時社會組織結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也因分化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盵5]“青銅時代”號和“藍色空間”號在分化中建立了迥異于地球倫理道德的、屬于自己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
在人類史無前例的危機之下,人類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中心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善惡二元對立,“善”與“惡”之間的界限更加暖味模糊,人類道德倫理體系的負面產物比正向價值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欺騙是道德之惡中的一種大惡。然而,如果不帶偏見地審視一下人類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人們總是竭盡全力地詛咒和痛擊欺騙的行為,但欺騙作為一種人類的生存手段,卻總是伴隨著人類,從來沒有離開過。面對這種不可回避的事實,不得不承認:欺騙對人類是有用的,甚至是有貢獻的。[欺騙為人類所痛恨,但在人類和三體人的戰(zhàn)役中,欺騙卻是地球人唯一能打敗三體人的關鍵,人類思維不透明,在隱之于心的思維和宣之于口的語言中間,人類學會了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對他人進行欺騙,在與三體文明的較量中,作為人類代表的羅輯把欺騙使用到了與另一個文明的角逐中,當欺騙不是對個體他者而是對著敵意文明使用時,欺騙完成了自己的轉型,從一個道德規(guī)范的負面產物化身為人類智慧的象征。面對羅輯的談判時,三體文明感慨“我們還是失敗在計謀上”[7],人類的計謀在地球危機中變成了抵御外星文明最有力的武器,欺騙在人類的浩劫中展示出其特有的光芒,傳統(tǒng)道德評價體系無法再繼續(xù)成為評判一切道德行為的準繩。
科幻作品比主流現(xiàn)實主義文學更容易建構一個迥異于日?,F(xiàn)實社會的虛構世界,在虛構的世界里,倫理規(guī)范被打破重建,虛構出的倫理規(guī)范有現(xiàn)實倫理的影子又區(qū)別于現(xiàn)實倫理?!度wⅡI》中,史強和羅輯冬眠醒來后被告知冬眠的時間不計入年齡,傳統(tǒng)的倫理以生物年齡和客觀時間為基礎劃分,擁有了成熟冬眠技術的社會倫理,抹去了客觀時間在倫理劃分中的作用,冬眠時間被排除在了時間之外,不具有社會屬性,這樣冬眠者即使面臨比自己小幾百歲的晚輩也只能尊其為長者。冬眠者在醒來后不僅迎來倫理的改變,也面臨文化歸屬的困境。史強冬眠醒來后按照規(guī)定屬于亞洲艦隊,他生活在地球上卻沒有地球公民的身份,史強所面臨的文化歸屬困境是社會高速發(fā)展后個體的“鄉(xiāng)愁”,這種個體困境是科技發(fā)展下個人對國家對民族文化歸屬感已逝去不再的一曲悲歌。葉文潔和史強都存在個人身份認同缺失的困境,兩人不同的是,葉文潔的身份認同缺失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會被重新審視和思考,歷史會對其做出正確的評判以對整個民族的價值觀進行重新整合,而史強所面臨的個人身份認同缺失本身就是歷史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產物,即使有鄉(xiāng)愁圍繞個體,但個體對國家和民族的依賴和歸屬感必然成為明日黃花,當人們把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戰(zhàn)場延伸到外太空時,誰還敢說全球化可能消滅國家疆界?[8]個體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必然接受新興的倫理規(guī)范。
三、危機后:人類倫理道德的保留與重塑
當?shù)厍蛭拿鬟M入宇宙的競技場,自身所引以為傲的種種文明成就在殘酷的宇宙斗爭中黯然失色,對于有善惡標準的人類來說,“黑暗叢林法則”顯然也是冷酷無情的,然而從那個具有超越性研究視角的高等智慧看來,它又僅僅是一個符合事實的客觀真理[9,人類在參透宇宙間文明追逐的法則之時也迎來自身道德法則的重塑。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4]409,《三體》致力于塑造出一個人類危機時代,對人類危機的塑造蘊含著深刻的反思精神。人類的傲慢和盲目樂觀使自身在與其他文明的交鋒中輸?shù)靡粩⊥康?。在和三體文明對峙的漫長歲月里,人類總是過于自大,沉浸在自身文明先進的美夢之中,當三體文明給地球發(fā)送“水滴”后,人類認為這是一件美妙的藝術品,為寒冷廣漠的宇宙有同樣的文明存在而感動,但“水滴”并非藝術品,它是三體世界用來摧毀太空艦隊的毀滅性武器。人類在羅輯建立威懾平衡的幾十年和平日子里又忘記了宇宙競爭的殘酷,推選人類真善美化身的程心成為執(zhí)劍人,造成的后果是人類被智子趕往澳大利亞,為爭奪資源互相殘殺。人類在道德評價時極容易陷入傳統(tǒng)惰性中,道德價值評判的轉換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夠脫胎換骨、露出新的面貌。程心在《三體》中是一個符號式的人物,她本身更像是人類倫理道德精華的化身,人類對程心態(tài)度的變化映射著人類對自身倫理道德的評價,沒有危機時,程心是眾望所歸,她代表著人類對自身倫理道德的信心,面臨危機時程心無法應對,這顯現(xiàn)出人類的道德倫理準則無法在宇宙當中使用。人類文明進入太空之中,必然要重塑倫理道德觀以適應在宇宙中生存發(fā)展的需要。
在人類倫理道德被重塑的過程中,其美好的一部分還是得到了認可與保留。人性中的真善美是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結出的文明碩果,即使面臨宇宙級危機,也為末日人類所保留。葉文潔在經歷了人性惡的摧殘后把人類視為罪惡的物種,這樣一個極致冷酷的人物在齊家屯生活時也感悟到了人性的美好,葉文潔在齊家屯里生活的日子是她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暖色調時光,在那里,她從冷酷的軀殼中抽離出來,化身為一位最普通的人類女性,后來也是她把能制衡三體人的宇宙社會學法則告訴羅輯,使羅輯保衛(wèi)了地球的平安。三體人將人類趕往澳大利亞,一部分“地球戰(zhàn)士”負隅頑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守護自己的家園,即使所做努力在強大的三體文明面前只是杯水車薪,也仍堅持捍衛(wèi)人類的尊嚴,他們的身影在末日危機敘事中熠熠生輝。云天明為找到拯救人類的方法被送往三體世界,通過編童話、出版童話的方式向程心傳遞出拯救地球的絕密情報,在地球毀滅時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小宇宙以供程心安穩(wěn)地生活。地球戰(zhàn)士和云天明身上都顯示出人類倫理道德的絕對利他主義,正是在偉大利他主義的理念下才有這些為人類獻身的人物出現(xiàn),在對人類整體倫理道德的批判中、對倫理道德轉型重塑的書寫下,人類光輝的一部分得到了承認與保留。
四、結語
《三體》三部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出末日世界的危機,以及人類應對危機時所展開的不同措施。人類因為對自身倫理道德產生質疑而進行批判,在人類對自身倫理道德的拷問中徐徐展開危機,進行危機下的敘事,危機由人類對自身的倫理道德的反省而產生,危機中的人類又被迫進行倫理道德轉型。《三體》在科幻危機敘事中建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來對人類道德倫理進行審視,設想出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倫理道德困境,對未來人類應具有的倫理體系和道德觀念進行哲學性思考,這種人文性關懷使科幻作品更具有溫度,也為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時代提供了一個倫理道德系統(tǒng)如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轉型的范本。
參考文獻:
[1]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3.
[2]譚永利.《三體》中的危機敘事研究[J].當代文壇,2017,(6):98-101.
[3]王瑞瑞.論科幻文學的宇宙?zhèn)惱怼詣⒋刃赖摹叭w系列”為中心[J].江淮論壇,2018,(5):175-180.
[4]劉慈欣.三體III[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5]伍茂國.現(xiàn)代小說敘事倫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59.
[6]柳原.本性世界:論人類本性以及作為本性現(xiàn)象的人類[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160.
[7]劉慈欣.三體II[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465.
[8]易小明.民族倫理文化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5.
[9]王茜.科幻文學中的“變位思考”與生態(tài)整體主義的反思——以《三體》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16,(8):110-116.
作者簡介:
王思盈,女,漢族,陜西咸陽人,陜西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