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在時代十字路口的中國科幻寫作

        2025-08-03 00:00:00陳韜陳楸帆
        當代作家評論 2025年4期
        關鍵詞:科幻文化

        一、在AI時代思考科幻寫作

        陳韜:我認真讀了您和李開復博士合著的《AI未來進行式》①,這是您近年來影響力比較大的一部書。我感覺不僅是書里的科幻故事很吸引人,整本書的寫作形式也別出心裁,每一章的構成都是一個科幻故事加上相應的技術解讀。為什么會采用這樣一種寫作形式?具體的寫作過程是怎樣的?

        陳楸帆:這本書在形式上確實有創(chuàng)新之處,至少在當代科幻寫作中很少能看到類似的形式,而且這種創(chuàng)新也是我們有意為之的。考慮到兩位作者的學科背景有著很大的差異,為了把兩種不同的知識體系融合在一起,最終采取了這樣的寫作形式。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兩人會先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如何實現(xiàn)科普內容的場景化。等到討論得比較深人了,我會先給李開復一個故事梗概,我們就這個梗概再進行更具體的討論。之后,我來完善故事,李開復則針對故事中涉及的技術,圍繞它的當下現(xiàn)狀、未來趨勢、可能的風險與機遇作一些評論。

        陳韜:這種寫作形式效果如何?讀者接受嗎?

        陳楸帆:效果還是挺好的,因為增加了文本的解讀維度。從學科立場來說,兩位作者的認識其實是有偏差的,甚至有沖突。李開復更類似一位“AI傳道者”,他更相信AI技術的光明未來,而我則會把人文關懷、技術兩面性等問題融進去。這樣一來,這本書作為一個整體的文本,可解讀性就比較強了,不同的讀者會給出不同的反饋:有人看到季開復的觀點會覺得這本書太樂觀了,有人看到我的故事又覺得太悲觀了,還有人看得比較全面,看到兩位作者的矛盾之處并作進一步的思考。這其實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并且,這樣一本書的受眾面會比一般的科幻小說更廣,尤其一些政策制定者、投資人、技術專家會更關注它。我也很樂意借助這種獨特的寫作形式,把科技人文的視野帶給這些特殊讀者,引發(fā)他們對AI時代人文精神的思考。

        總的來看,外國讀者,尤其是美國讀者,對這本書的接受程度比國內讀者要更高。美國的一些教育機構,比如斯坦福大學有學院,甚至會把它當成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相關技術積累相對豐富,技術批判史較成熟,中國只在近一二十年里才受到平臺資本的沖擊,對于新技術還處在消化反應的過程中。另外,國內的文理隔閡也更深,人文學者往往不太了解技術領域正在發(fā)生什么,對AI的認識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反過來,很多技術人員又不太理解人文理念,二者之間沒有形成成熟的對話機制。相對來說,歐美學界的跨界交流要更頻繁。

        陳韜:學術界確實有這樣的問題,國內的文化產(chǎn)業(yè)界可能對前沿技術跟蹤得更好一些。

        陳楸帆:因為他們已經(jīng)在大規(guī)模地應用這些技術了,自然不會停留在概念層面。這個學期,我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了“AIGC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系列講座,邀請了影視藝術、新聞媒體、展覽策劃、遺產(chǎn)保護與文物數(shù)字化等領域的專家,給學生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效果很不錯。但問題是,產(chǎn)業(yè)界和學術界的這種交流不是特別多。我覺得不同學科之間,尤其是文理之間還是要努力打破壁壘。寫這本《AI未來進行式》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想要促進人文與技術的對話。

        陳韜:您近期的作品,像《山歌海謠》《零碳中國》《AI未來進行式》,都讓我想到“工程師科幻”這個概念。這些作品跟“工程師科幻\"有很多共同點:都是以已有技術為基礎進行近未來展望;都比較關注現(xiàn)實議題;都具有一定的科普功能,顯示出極強的專業(yè)性。當然也有差異:“工程師科幻\"整體上有一種技術樂觀主義傾向,而您對技術主要持中立態(tài)度,人文思考更多一些。不知道這樣的觀察是否準確?您認為自己近期的創(chuàng)作是在向著中國科幻的某種傳統(tǒng)回歸嗎?

        陳楸帆:可能是因為這幾部作品恰好都帶有一定程度的科普屬性:《零碳中國》是介紹碳中和的,《山歌海謠》是聚焦科技扶貧的,《AI未來進行式》是關于AI的。因為有科普屬性,所以這幾部作品表現(xiàn)出了你所說的“工程師科幻”的特征,我自己倒沒有刻意向這個類型回歸。我作品里的人文思考確實比“工程師科幻\"更多一些,因為總體上我希望在人文和技術之間保持一定的平衡,不讓某一方面壓倒另一方面?!肮こ處熆苹谩痹谥袊泻苡凭玫臍v史,有些讀者會把“工程師科幻”視為正統(tǒng),有所謂的“軟科幻/硬科幻”劃分,認為科幻的技術想象比人文思考更重要。這是我比較反對的一種觀念。像韓松的作品跟“工程師科幻\"的風格很不一樣,但其文學價值、科幻價值并不在“工程師科幻\"之下。

        我即將出版的一部長篇《剎?!吠瑯右灿小肮こ處熆苹肻"的某些特征。它討論的是一座碳中和的人工島是如何運作的,但其中也摻入了很多其他元素,比如民族志的寫作方法,比如詩歌、散文對敘事文本的滲透。相比某一種特定類型,我更看重寫作的多樣性,想要盡可能多地進行文體上的嘗試和突破。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每一本書都能呈現(xiàn)不一樣的面貌,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框架或者標簽之下,不斷地自我重復。

        陳韜:多樣性確實是寫作的生命,但我注意到,在今天這樣一個AI大熱的時代,科幻寫作的多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前兩年“元宇宙”概念爆火,掀起了一場“元宇宙與星辰大?!钡霓q論。當時大家傾向于認為這二者并非對立,以“元宇宙”為代表的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還會讓我們更好地走向“星辰大?!薄0鷥赡昵暗囊黄恼隆秮y彈元宇宙,科幻?騙局?還是未來?》也持類似觀點。現(xiàn)在兩年多過去了,這兩條道路的發(fā)展似乎更不均衡了。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的技術熱點不斷涌現(xiàn),就連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都頒給了AI相關成果。與此同時,航天探索領域卻乏善可陳。同樣的失衡也反映在科幻寫作上,好像現(xiàn)在寫“元宇宙”寫AI的小說要更多一些,大家仿佛在向著“缸中之腦”的前景一路狂奔。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陳楸帆:這兩年我擔任了很多征文比賽的評委,確實發(fā)現(xiàn)寫AI題材的作者太多了,并且作品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很難寫出新意來。至于你說的失衡的問題,我想應分開來看。從產(chǎn)業(yè)層面來說,AI、“元宇宙”與\"星辰大海\"的投資周期性和投入產(chǎn)出比是不同的。AI、“元宇宙”周期短,變現(xiàn)快,資本關注得多,同時也是當下大國角逐的技術熱點;“星辰大海\"在資本市場上比較吃虧,投人大,周期長,回報少,甚至沒有回報,也不是當下特別緊迫的發(fā)展任務。所以,從產(chǎn)業(yè)上來講,目前確實表現(xiàn)出了不太均衡的發(fā)展狀況。不過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或許是一種短期的發(fā)展狀況,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到50年,我認為發(fā)展的勢頭還是會向均衡狀態(tài)回歸的,尤其是未來AI給能源、醫(yī)學等領域帶來的變化,很可能會推動人類開啟新一輪“向太空進軍”的熱潮。至于科幻層面,現(xiàn)在寫作的多樣性確實沒有90年代那么豐富了,大家的手腳似乎被科技發(fā)展水平鎖死。比如,太空題材寫的人不多,寫得好的更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太空題材的很多點子在“黃金時代”已經(jīng)被用過了,又沒有更多的理論突破為大家提供新的靈感??赡墚斚聲r代更需要跳出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狀,進行多樣化嘗試,比如以類似《故事新編》的形式改寫中國神話,當然是以科幻的思維和方式去改寫;比如挖掘有關社會現(xiàn)實議題的、帶有批判性質的軟科幻。我相信社會議題是會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更新的,人性也是寫不盡的。

        二、一位“80后\"科幻作家的“新南方”

        陳韜:作為科幻作家,您關注的議題像AI、環(huán)保、LGBT(性少數(shù)群體)等都很新潮,但您也會強調自己的潮汕文化背景,強調它保守的一面。在您看來,潮汕文化是怎樣影響您的科幻創(chuàng)作的?

        陳楸帆:潮汕地處中國東南,較偏遠,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保存得比較好。我很幸運,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潮汕文化的影響,體會到它的獨特魅力。潮汕文化最大的特點是矛盾性,它既是一種非常保守的文化,家族觀念很重,又有著悠久的出海謀生傳統(tǒng),有開放的世界觀念和龐大的海外離散族群。這種深刻的矛盾性跟科幻文化很像,因為科幻文化里既有很強的開拓精神,又有很深的懷舊情結和歷史情結。這種矛盾性也會引發(fā)我去思考現(xiàn)代化浪潮中變與不變的問題,比如人性、情感、社會價值等,哪些因素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哪些因素又會執(zhí)著地留存下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科幻式的思考。相比完全離開現(xiàn)實去寫一個未來的故事,我更傾向于寫傳統(tǒng)與未來的辯證關系,從未來去看傳統(tǒng),從傳統(tǒng)去看未來,讓兩者相互映照。潮汕文化以它兼具保守與開放的矛盾性,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化坐標系。我現(xiàn)在仍然會從潮汕文化中吸取養(yǎng)分,未來我可能會把“潮汕未來主義”寫成系列故事,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科幻世界觀。

        陳韜:您的創(chuàng)作確實能將傳統(tǒng)和未來融于一體。但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衰頹不容忽視。像我是“90后”,已覺得鄉(xiāng)土的、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離我比較遠了, ?00 后\"“10后\"的城市生活環(huán)境更使其快速地從傳統(tǒng)文化中抽離?!靶疫\\"眷顧了您這樣的“80后\"作家,未來還會眷顧更年輕的作家嗎?如果一個寫作者沒有在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生長的機會,要怎樣去找尋文化之根,為寫作提供養(yǎng)分呢?

        陳楸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傳統(tǒng)的感知往往來自二手經(jīng)驗,比如影視作品和游戲產(chǎn)品。像游戲《黑神話:悟空》復刻了一些山西寺廟場景,年輕人就會對它們感興趣,會去查閱相關的資料,或者直接到現(xiàn)場去游覽。雖說他們沒能生活在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確實是一種遺憾,但這樣的文化產(chǎn)品多多少少也能夠彌補一些吧。另外,傳統(tǒng)文化也不會一下子都消亡掉。以潮汕地區(qū)為例,當?shù)氐囊恍┟袼讉鹘y(tǒng)還挺興盛的,這幾年文旅又發(fā)展得比較好,一些民俗活動,像英歌舞被打造成了地方特色文旅項目,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參與。更遙遠的未來我們無法預測,但是很多地方的方言、飲食、宗族文化等,至少還能夠保留一段時間,還能夠傳承一兩代。

        陳韜:不同的地方文化似乎有著不同的氣質,像您說的潮汕文化的矛盾性,可以跟科幻文化對接起來。四川現(xiàn)在是中國科幻的重鎮(zhèn),有人認為古巴蜀文化就帶有神秘色彩,有很多想象力豐富的傳說、歌謠滋養(yǎng)了當?shù)氐目苹梦幕?。但其他地區(qū)跟科幻的關系就不是這么親近了。像我是徐州人,就感覺自己的地方文化似乎離科幻比較遠。您覺得地方文化存在這樣的差別嗎?

        陳楸帆:地方文化和科幻文化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多樣的。遠古文化,像四川的三星堆、浙江的良渚,當然都很容易與文明更迭、人類命運等話題聯(lián)系在一起,但四川不僅有神秘的古巴蜀文化,當年“三線建設”留下的一些大國重器也可以與科幻產(chǎn)生聯(lián)系,因為它們可以激發(fā)一些集體主義的想象,適合用來講述科幻故事中有關大規(guī)模動員的宏大敘事。此外,上海、廣州、香港等地作為中外文化碰撞的前沿地帶,它們的地方文化也能夠和科幻文化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在這種連結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文化的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既可以是橫向的,即與中外交流有關,也可以是縱向的,即與古今變遷有關。有異質性文化存在的地方,科幻的土壤會相對厚實一些。所以,北方地區(qū)的文化融入科幻故事相對比較難,因為北方文化歷來是主流文化,不太具有異質性。

        陳韜:文化異質性這種提法讓我想到了近年來創(chuàng)作界和批評界一個比較熱的概念—“新南方寫作”,這也是一種文化異質性的寫作。您的作品有很明顯的“新南方寫作\"特征,比如先鋒性、海洋性、世界眼光,以及對“全球南方\"的格外關注。為什么一位科幻作家的創(chuàng)作會與整體上偏向現(xiàn)實題材的“新南方寫作”如此契合?這是因為您恰好是潮汕人,又恰好寫科幻,還是說反映出科幻文壇與主流文壇的某種同頻共振?

        陳楸帆:很可能兩者都有,因為同頻共振的局面也需要很多作家的個體創(chuàng)作來構成。從整個文壇的層面講,科幻寫作與“新南方寫作”的共振肯定是有底層原理和內在原因的,那就是剛才我們說的,相對于北方占主導的主流文化而言,二者都具有鮮明的文化異質性。傳統(tǒng)的文學史書寫更多是基于北方中心話語的建構。這些年來,南方地區(qū)在經(jīng)濟上占據(jù)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但是它的文化地位跟經(jīng)濟地位不相稱,所以需要新的改變。同時,國家也需要以南方為窗口進行海外貿易、文化出海,以及吸引海外華人力量,從而打通中華文化的內部與外部,形成更廣泛的文化共同體。學界提出“新南方寫作”,某種程度上,也是用南方的異質性對主流文化進行一次更新??苹脤懽饕彩沁@樣,相對于主流文壇的現(xiàn)實主義寫法,科幻是異質的,也是新鮮的。另外,無論是“新南方寫作”,還是科幻寫作,都很關注“全球南方”。在技術時代,“全球南方\"可能是更需要被看到的,它們既是異質的,也是在技術競爭中弱勢的、掉隊的,這種弱勢的形態(tài)反而會激起更多的文化想象。

        陳韜:就像吳巖說的,科幻是科技時代或現(xiàn)代社會中的邊緣人的吶喊。

        陳楸帆:對,異質性文化的寫作必然更加關注邊緣人群。當然,從微觀的角度來講,與“新南方寫作”的這種契合,我作為個體可能表現(xiàn)得更明顯,大概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我有中文專業(yè)的教育背景,對主流文壇比較關注,會去關注理論動態(tài)和學術前沿;我又是一個“議題驅動型”作者,在寫作時會有意識地先去思考我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主題,所以“新南方寫作\"這種文壇潮流的一些理念,很容易進人我的寫作視野。第二,我是在南方海邊出生的,潮汕文化是我經(jīng)驗的一部分,是我在寫作時無法回避的記憶;我的視野也會很自然地向外擴展,我所身處的區(qū)域更容易看到整個大灣區(qū),看到東南亞,乃至“全球南方”。

        陳韜:您在空間上是位“南方作家”,在時間上是“80后作家”??苹媒绲拇H劃分好像跟主流文學界不太一樣,主流文學界更多地考慮作家的出生年代,比如“70后”“80后”,但是科幻界的“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這些劃分似乎也參考了作家的出道時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

        陳楸帆:科幻界現(xiàn)在的作家群體研究還不夠成熟,存在很大爭議,因為比較正式的、學理化的梳理工作做得比較少,所以現(xiàn)有的說法有很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四大天王”這樣的描述就不夠嚴肅。至于“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等代際劃分的問題就更多了,一是缺乏共識,作家們并不認同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簽;二是就概念本身來說,也存在指向不明的問題;三是這樣劃分起來,每一代作家的代際特征都不夠突出。在中國科幻界,20世紀50年代的是一代人,以鄭文光、童恩正為代表,他們的創(chuàng)作往往科普味比較濃;“文革”后,以葉永烈為代表的算是一代人,但是創(chuàng)作期非常短暫;90年代開始,活躍的是星河、凌晨、趙海虹、柳文揚、王晉康、韓松、劉慈欣這一代人。一直到80年代的代際劃分都是比較清晰的。90年代以后的代際劃分,既考慮出道時間,又考慮出生年份,劃分標準不夠統(tǒng)一,學理性不足,學界有必要對此問題進一步梳理

        陳韜:所以您還是比較認同“80后\"科幻作家這樣的身份?

        陳楸帆:對,它至少是個客觀標簽。并且“80后”這代人無論出生背景、成長環(huán)境,還是教育背景、知識結構都比較一致,寫作上也有一致性。

        陳韜:寫作上的一致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80后”是現(xiàn)在學界比較關注的一個代際群體,“80后”科幻作家除您之外,還有夏笳、郝景芳、程婧波、飛氘、遲卉等人。您認為您這一代人共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陳楸帆:寶樹、錢莉芳其實也都算?!?0后”作家的共同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寫作視角比較個人化,宏大敘事比較少,特殊年代的經(jīng)驗書寫,尤其是創(chuàng)傷書寫,也比較少,因為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這一點跟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他們那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二是寫作基調和故事風格比較輕松。“80后”的物質生活相對富足,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一些,對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更熟悉,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比較大,因為我們成長的年代正是西方的理論,以及游戲、動漫、影視劇等大量涌入中國的時候。這些經(jīng)歷使得我們整體上的寫作基調不再像前一代人那樣沉重了。三是寫作類型更豐富,在科幻這個大的門類之下,我們這一代人會進行更加多元化的寫作嘗試,游戲化的寫作、寓言性的寫作、帶有解構色彩的寫作、類型融合的寫作等,都會去嘗試。這也與我們這代人的經(jīng)歷有關,我們接觸的文化環(huán)境本身就具有豐富多元的特點。

        陳韜:那您覺得“80后”這一代科幻作家的寫作將來能超越劉慈欣那一代人嗎?如果可以的話,會是一種什么樣的超越形式?

        陳楸帆:“80后\"現(xiàn)在是科幻文壇的中堅,我認為將來可能會接近或超越前一代作家?;蛘卟挥贸竭@樣的說法,至少我們能寫出和他們不一樣的故事來。但從作品的社會影響力來說,想要超越就非常困難了,尤其像《三體》那樣巨大的影響力,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是非常特殊的例外,連劉慈欣自己都無法復制了。有點可惜的是,本來比較有潛力的一些“80后\"作家現(xiàn)在進入了沉寂期,寫得少、寫得慢,或者干脆不寫了。他們中有些人進入高校工作,像夏笳、飛氘,會有不少寫作以外的事務纏身。同時,“80后”也人到中年,有現(xiàn)實生活需要顧及。我現(xiàn)在雖然也在高校教書,但采取了比較自由的客座教授形式,就是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保持寫作的狀態(tài)。

        三、面向世界探索中國科幻的未來

        陳韜:120年來,中國科幻一直在斷裂中生長?,F(xiàn)在的中國科幻似乎走到了時代的十字路口,這既是科幻寫作的十字路口,也是人類社會的十字路口,傳統(tǒng)與未來在這里交匯成復雜的湍流,使人看不清局面??苹矛F(xiàn)在很火,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都受到公眾的關注。但在這種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場面之下,我又有隱隱的擔憂:接下來會怎樣?在您看來,中國科幻距下一個“爆款”還有多遠,會是什么?

        陳楸帆:中國科幻的下一個“爆款”可能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科幻影視劇了??苹糜耙晞∶媾R的一個很大問題是投資風險,成功了固然很好,但失敗的概率也很大。影視資本又特別缺乏安全感,就會努力去尋找確定的東西,最后變成市場只認劉慈欣,甚至只認他的大IP。

        陳韜:就像之前業(yè)界有人說的,中國沒有科幻產(chǎn)業(yè),只有劉慈欣產(chǎn)業(yè)。

        陳楸帆:如果全是同一種風格的科幻產(chǎn)品,觀眾容易審美疲勞,這會提前透支中國觀眾的科幻興趣,也會透支中國科幻發(fā)展的動力,恐怕劉慈欣也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當然,我們還是要抱有希望。據(jù)我所知,雖然現(xiàn)在影視業(yè)面臨一些困難,但有些科幻IP改編項目仍然在推進,有劉慈欣的,也有別人的。像我目前在和湖南衛(wèi)視做一部科幻劇,20分鐘一集,算是中劇?,F(xiàn)在AI技術又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我也在和不同的團隊嘗試進行一些項目的開發(fā)。

        陳韜:幾年前您的小說《荒潮》也賣出了海外影視版權,現(xiàn)在有進展了嗎?

        陳楸帆:《荒潮》后來換了買家,又因疫情耽誤了很久,現(xiàn)在還在開發(fā)中。除了《荒潮》,我還有幾部小說的海外版權也都賣出去了,有的還是賣給比較大的片廠,但是版權賣出去之后,買方拍不拍,拍得好不好,作者其實也沒什么辦法左右。尤其是中國作品在海外的改編會面臨更多問題,往往改動大一些才能符合海外觀眾的口味,但改動太大又會引發(fā)國內觀眾的不滿。

        陳韜:科幻游戲有沒有希望出現(xiàn)“爆款”呢?似乎現(xiàn)在市場上帶有科幻元素的產(chǎn)品很多,但真正意義上的科幻游戲又很少。

        陳楸帆:目前科幻游戲面臨的問題和影視是一樣的。在開發(fā)者看來,科幻可能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元素,往往花費很多的成本和精力去落實科幻場景,卻很難變現(xiàn)。今年,《黑神話:悟空》爆火,國產(chǎn)3A游戲迎來了一些轉機,或許過幾年時機更成熟了,會再有好的科幻游戲出現(xiàn)。中國現(xiàn)在很缺少《輻射》《死亡擱淺》《底特律變人》這樣的核心科幻游戲,更多是借科幻的殼,實則是射擊類、戰(zhàn)爭類游戲。這說明市場是有需求的,關鍵還在于把核心的科幻故事講好。

        陳韜:所以好的故事,或者說好故事的寫作,仍然是科幻產(chǎn)業(yè)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近幾年創(chuàng)意寫作很受關注。2024年,“中文創(chuàng)意寫作\"被教育部列入中文二級學科目錄。您認為這會給今后的中國科幻寫作帶來哪些影響?科幻文學作為一種相對市場化的、通俗化的文學類型,它的寫作技法是不是更容易傳授?科幻文學是否會從創(chuàng)意寫作的發(fā)展中獲得更多機會?

        陳楸帆:我也很關注創(chuàng)意寫作進人教育部學科目錄的事??苹脤懽鞔_實是比較容易教,也容易學。目前我在香港就從事科幻文學的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不過科幻寫作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還有待提高。內地開設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比較早的像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其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仍然是以傳統(tǒng)寫作教育為主,類型寫作教學比較少見。香港的情況雖然好一點,但科幻寫作教學以選修課形式比較容易,一旦開設必修課,乃至開設能夠授予學位的科幻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就會面臨一些現(xiàn)實問題,比如能不能招到足夠多的學生,能不能使學校在這個專業(yè)上實現(xiàn)收支平衡等。這條路還很長,我們需要逐步改變家長、學生、學校,乃至教育管理機構的觀念。

        在我看來,科幻寫作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在未來還會越來越重要。寫作科幻小說需要調動的認知和能力比較多元,既要懂傳統(tǒng)文學寫作的知識和技法,比如怎樣寫人物、寫情感,怎樣設計敘事結構等,又要有類型寫作的技能,還需要了解科學技術,需要發(fā)揮想象去填補很多情節(jié)上、邏輯上的空白。也就是說,科幻創(chuàng)意寫作培養(yǎng)的不僅是寫作能力,也是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能力,在AI沖擊重復勞動崗位的時代,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能力是核心能力,關系到一個人的人生發(fā)展,可為的空間很大,值得我們投入。

        陳韜:除了科幻作家、研究者、教育者,您還是世界華語科幻重要的活動家之一。在您看來,當下的中國科幻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中國距離成為下一個世界科幻中心還有多遠?有哪些迫切需要做的事?

        陳楸帆:想成為世界科幻中心,我認為最需要做的反而是先拋開這個想法。從歷史上來看,美國是自然而然地成為世界科幻中心的。從20世紀20年代的科幻雜志起步,到科幻平裝書,再到科幻影視、科幻綜合產(chǎn)業(yè),其發(fā)展是跟隨產(chǎn)業(yè)的整體更迭一步步實現(xiàn)的,并不是按照什么計劃進行的。目標導向太重,過于功利,尤其是太多商業(yè)訴求的進人,會導致動作變形,其實不利于中國科幻的成長。急于當中心,反而會越來越邊緣。目前我們的科幻產(chǎn)業(yè)還遠遠達不到歐美科幻產(chǎn)業(yè)的水平。因為語言壁壘的存在,我們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還比較小。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急于挑戰(zhàn),而是把心態(tài)放平,一步一步把科幻生態(tài)經(jīng)營好。我們現(xiàn)在面臨很多問題:比如作家群體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比如發(fā)表和獲獎平臺少,相比大量涌入的寫作者,現(xiàn)在能夠提供成長渠道的平臺太少了,我們不要總去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而要多給年輕寫作者提供機會;比如如何營造繁榮多元的科幻環(huán)境,使真正有科幻情懷的作者和讀者占據(jù)主導地位??傊眯暮亲o中國科幻文化的成長是當下最該做的事。

        陳韜:有時可能不僅是我們急于求成,外部環(huán)境也在刺激中國科幻產(chǎn)業(yè)界做出一些急切的行動?,F(xiàn)在有歐美科幻文化正在衰落一說,是不是一個新的時代要到來了?中國科幻文化崛起的機會是否到來了?您的觀察是怎樣的呢?

        陳楸帆:所謂的歐美科幻文化衰落,是基于傳統(tǒng)的科幻觀,即強調科幻小說市場,尤其是正統(tǒng)的科幻小說的市場反饋。這種科幻觀可能有點太狹隘了。在西方,科幻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文學類型,它深人到大眾文化的基底層面,有很多表現(xiàn)。比如一些主流文學家,像麥克尤恩、石黑一雄等,都會有帶科幻元素的文學寫作;比如根據(jù)科幻游戲《輻射》改編的真人劇,拿下了兩項艾美獎和多項提名;比如很多動漫展、文化展包含了科幻元素,但不會刻意強調;甚至科幻文化對歐美企業(yè)發(fā)展,乃至政府決策會產(chǎn)生影響,像《哈佛商業(yè)評論》《外交政策》中的一些文章,都會用科幻文化、科幻思維闡釋問題,歐美讀者也非常熟悉來自科幻作品的話語,歡迎這種文章。所以,我認為歐美科幻文化并不是簡單地衰落了,而是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陳韜:這可能是一個“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階段。科幻在美國已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模式中國是否能模仿,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一次活動中,劉維佳講到中美的國民神話建構很不一樣,中國最晚到明代的《西游記》《封神榜》就完成了國民神話的建構,但美國直到《星球大戰(zhàn)》才擁有自己的國民神話。是不是我們的國民神話生態(tài)位早已被占據(jù),科幻這么晚近的文化很難改變既定格局?

        陳楸帆:中國的國情確實不同。在中國,科幻寫作的地位和規(guī)??赡苡肋h比不上歷史寫作。像馬伯庸早年也寫過科幻,但很快就轉向了,走了一條更成功的“歷史 + 懸疑”的路,這是由文化土壤決定的。因為國情不同,科幻文化的突破口應該也是不一樣的,中國科幻的未來很可能是要跟傳統(tǒng)文化進行更深度的結合,我們需要探索自己的路。有趣的是,我在很多場合聽到一些年紀較大的專家把《黑神話:悟空》稱為科幻。大概在他們的觀念里,電子游戲天然就帶有科幻色彩。所以,科幻如果跟歷史、神話融合起來,很有可能中國的讀者是會非常歡迎的。

        當然,在探索自己道路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這種開放一是要面向世界,要和世界科幻共同體對話,不能關起門來發(fā)展科幻,有時哪怕面對誤解,也要盡可能保持溝通。像《AI未來進行式》在美國受到一些學者的激烈批判,他們把書里的一些觀點說成是“技術專制主義”。我們后來跟他們進行了線上討論,雖說固有觀念很難改變,最后也不能說是誰說服了誰,但交流的過程很愉快,很有收獲。保持開放心態(tài)的另一個方面,是多向科幻之外的其他類型、其他賽道學習,比如網(wǎng)絡文學。很多類似《詭秘之主》這樣的科幻網(wǎng)文寫得很不錯,它們不自我設限,會把克蘇魯、修仙等不那么科幻的元素融入其中,還很注重讀者反饋。我們應當學習這種理念,把中國科幻打造成一個開放的文化共同體,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作者簡介】陳韜,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陳楸帆,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香港都會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

        (責任編輯 李桂玲)

        猜你喜歡
        科幻文化
        當科幻照進現(xiàn)實:情節(jié)設定里的奇幻與沉思
        藝技融合·人文主導:我國輕科幻電影的敘事藝術闡釋
        電影評介(2025年12期)2025-08-19 00:00:00
        電影工業(yè)美學視域下科幻電影的敘事機制與想象力表達
        電影評介(2025年11期)2025-08-13 00:00:00
        我想學一個魔法
        紀實攝影《科幻是什么》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當城市與科幻相遇
        青年文學(2020年4期)2020-11-12 04:30:24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熟妇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白浆| 国产天堂av在线一二三四|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毛片网站视频| 毛片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口|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84pao强力打造免费视频34| 资源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四月婷婷丁香七月色综合高清国产裸聊在线 |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丰满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美女脱掉内裤扒开下面让人插|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下载| 伊人影院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亚洲av看码精品永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无码人妻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曰日本一级二级三级人人|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在线中文a|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无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