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5)07-0044-0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017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實施綱要》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立足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和成長發(fā)展需求,不斷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精準解答大學生成長之惑,精準解決大學生發(fā)展之困,以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準度、針對性及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更多可能。本文在準確把握高校精準思政的內涵、運行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組建研發(fā)團隊對學生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進行研發(fā)和運行,實現了對學生學業(yè)數據的精準識別、精準分析,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方式和方法的精準供給,并通過挖掘學生學業(yè)大數據和繪制畫像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精準評估,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成才。
一、高校精準思政的內涵
從廣義上來講,高校精準思政的內涵是指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成長發(fā)展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實問題為著力點,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系統(tǒng)性、針對性、有效性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工作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旨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從狹義上來講,高校精準思政的內涵是指在精準思維理念的指導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大學生為教育對象,精準把握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利用精巧的教育時機和精妙的體驗場景,將精當的教育內容精準地傳遞給大學生,推動解決高校教育供需矛盾,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成長成才需要,從而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來看,精準思政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既緊扣了教育目標,又回應了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與期待,遵循了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基本要求。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來看,精準思政既關注需求側,精準解決“給什么\"的問題;也關注供給側,精準解決“怎么給”的問題;同時還關注成效,精準解決“給的效果\"的問題,從而將精準思維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3]。
二、高校精準思政育人的運行機制
確保高校精準思政有效運行,關鍵在于緊扣“精準性”與“實效性”,協(xié)同推進各要素的整合與運用,并持續(xù)完善涵蓋需求識別、方案制定、執(zhí)行實施及反饋評估的內部運作體系。學界普遍認同,精準思政的運行機制通常涵蓋精準識別、精準研判、精準施策與精準評價等核心環(huán)節(jié),且這些機制應構成一個有機銜接、協(xié)同運行的完整系統(tǒng)。
(一)精準識別—精準識別學生需求,建立一人一檔的成長數據檔案
當下,難以精準識別學生差異化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而精準思政的前提和基礎是精準識別學生的思想、學業(yè)、人際、生活、心理、規(guī)劃等信息及特點,精準掌握學生群體、個體及類別群體的需求和困惑。通過大數據識別、學生自我識別和教育者識別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突破時間、空間和龐雜工作量的限制,實現宏觀和微觀全方位地精準識別學生群體、個體、類別群體的數據信息,從而使高校思政工作者既能掌握學生群體、類別群體的普遍成長規(guī)律、特征、需求和困惑等,又能了解學生個體特殊的成長規(guī)律、需要、特征及困惑等,既有利于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數據檔案,也能推動教育方式由“一類一策”\"一專業(yè)一策”“一班一策\"向\"一人一策\"轉變,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在精準識別的過程中可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精準定位。精準聚焦學生在思想、學業(yè)、生活、家庭、心理、行為等維度存在的問題,找準學生的痛點。
第二,精準定性。大數據挖掘的結果作為定性分析的依據供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家長了解,通過數據看本質,同時結合教育者、家長等的經驗判斷,最終把握問題的本質。
第三,精準定因。利用大數據關聯分析找到與問題匹配的因素,從思想變化、學習狀況、行為特征、時間順序、成長階段等搜尋因果線索5。
(二)精準分析—分析學生學業(yè)數據中的內在聯結與規(guī)律,繪制學生學業(yè)畫像
隨著時代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據的可視化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視化、精準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所謂數據可視化,是指面對繁多無序的數據,要厘清數據間的邏輯關系,達到簡單、直觀、易理解的目的,并將數據通過各類圖形圖表、動圖等形式表達出來,以此揭示數據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精準分析的核心在于依托信息技術實現學生數據的可視化。通過橫縱雙向解析(橫向剖析靜態(tài)數據模型、縱向追蹤動態(tài)數據流),旨在充分挖掘數據中的潛在信息、即時動態(tài)與衍生關聯,從而及時識別學生個體及群體存在的隱性風險。用直觀形象的可視化方式進行形象展示。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實現數據的有效分析整合。精準分析能夠系統(tǒng)整合靜態(tài)數據,有效揭示以往難以捕捉或易被忽視的深層信息及潛在風險。
第二,提升數據分析的顯性化程度。通過對學生個體、個體間的基礎性數據(姓名、年級、專業(yè)、家庭等)、過程性數據(日常學習、生活、思想、行為等信息)結果性數據(學業(yè)成績、比賽獲獎狀況、教師評價等)進行計算、分析,利用圖表、示意圖等直觀可視化方式,顯現學生群體和個體的階段性特征及演變過程,實現對學生群體和個體特征的畫像,“基于大數據的大樣本、全數據分析,克服了思維的簡單化、分析的碎片化,形成整體思維\",較高地提升了學生群體特征、個性需求分析的顯性化程度,為實現精準思政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第三,實現精準預測。大數據能夠通過相關關系的分析以捕捉要素間的關聯,最大程度地降低主觀因素對分析、預測結果的影響,準確預測某事件必然發(fā)生的概率,以此實現有效預測的重要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在精準識別和分析的基礎上,把握學生思想行為變化規(guī)律,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趨勢進行預測,從而實現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的轉變,掌握教育先機,以加強對學生的預防與預警教育。
(三)精準供給一 調動多方力量,依據學生成長所需“精準滴灌”
一是在供給內容方面,努力做到按需供給。根據精準識別和分析可準確把握學生個體、群體的成長特征、規(guī)律及所需、所惑、所困等。因此,在教育內容的供給方面,教育者可實現按需供給。首先,教育者要始終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透過學生畫像,了解、分析并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心理波動、發(fā)展需求等。其次,通過談心談話,主動及時地回應學生訴求,按需供給,有效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學業(yè)困難、心理困擾、情感困苦、發(fā)展困境等實際問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情感、深度和溫度。最后,引導學生利用好畫像及通過大數據建模分析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增強自我教育,加強自我管理,做好自我規(guī)劃。
二是在供給方式方面,由“大水漫灌\"轉變?yōu)椤熬珳实喂唷?。伴隨社會發(fā)展與技術革新,傳統(tǒng)“大水漫灌\"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難以充分滿足學生日益多元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無論是客觀環(huán)境還是主觀訴求,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吸收和采用更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方式,在學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精心灌溉?!熬珳实喂郳"相比于“大水漫灌”具有更強的目標導向,直接面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突出性問題,注重將常規(guī)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精準施教,進一步拓展了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在供給人員方面,調動多方力量,構建協(xié)同育人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2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政精準育人工作,也需要調動多方育人力量,圍繞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開展工作。首先,調動家長育人力量,形成家校協(xié)同育人機制。通過大數據繪制的學生畫像可以隨時共享給家長,家長亦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感等狀況,掌握學生成長規(guī)律,變“孩子上大學就撒手\"“孩子上大學無從下手\"為“時刻關注孩子成長,親子攜手共進”。其次,調動高校思政課、專業(yè)課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的育人力量,增強育人合力。高校教育工作者人人有育人職責,亦可在精準思政工作中發(fā)揮育人力量,既可做“經師”,亦可做“人師”,既可做到精于“授業(yè)\"“解惑”,亦可做到“傳道”“示范\"8,著力發(fā)揮多方育人力量,提升育人質量。最后,調動政府、社會、企業(yè)、校友等校外資源的育人力量,優(yōu)化育人結構,完善育人體系,推動精準思政工作提質增效。
(四)精準評估—通過比較不同階段學生學業(yè)畫像,不斷優(yōu)化供給方案
要打通精準思政的“最后一公里”,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訴求,構建實時監(jiān)測與反饋體系。反饋評估須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和實際效果為遵循,重點關注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評估之于教育者。教育者需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指標體系,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大數據評估,運用群體畫像與個體畫像,觀察整體性數據和個體異常信號,重點針對學業(yè)、行為等出現異常的學生群體進行監(jiān)測,能能通過大數據和學生成長畫像迅速甄別出來,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家長、教師、班主任等,調動多方資源,促使協(xié)同發(fā)力,快速調整育人策略,找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著力點。
第二,評估之于學生?;谒惴ǖ募磿r性和動態(tài)性特點,通過對學生階段性、全程化、全面性的學業(yè)數據記錄和跟蹤,可掌握他們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程度、學習需求,并通過算法分析出“個性化\"的適應性反饋,實現對學生未來行為的預測和成效的評估。這些有關學生內在關聯性的分析及未來行為的預測和成效評估情況均可反饋給學生,促進學生較為客觀地評價自我,指導學生科學地調整自我學習行為、思想狀態(tài)、心理狀況等。
三、基于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研發(fā)的高校精準思政育人探析
大學生學業(yè)畫像的繪制是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精準、更加深入的一種路徑,筆者通過組建學生技術團隊,采用需求分析、數據整合、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方法,搭建學生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為推進高校精準思政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大學生學業(yè)畫像的數據資源
數據采集是數據利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為更好地全面采集數據,筆者及其團隊根據需求積極主動采集數據,整合現有數據,形成了學生基本信息數據庫、第一課堂信息數據庫、第二課堂信息數據庫,最終形成了精準思政育人大學生學業(yè)畫像數據資源表(見表1)。
(二)精準思政育人的分析流程
學生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的搭建,是精準思政的載體,旨在促進教育者更好地把握學生思想特點、發(fā)展需求、現實問題及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將適宜的教育內容精準地傳遞給學生,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因此,系統(tǒng)搭建時設置用戶有主管部門(主要為學生工作相關部門)教師(主要為班主任、輔導員等)家長和學生。應用表現層打通了家校信息壁壘,實現了家校攜手精準育人;應用接入層方面實現了PC端和手機端共用,更有利于思政育人隨時隨地進行;數據交互層方面呈現有學生GPA、個人成長情況雷達圖、專業(yè)排名、教師建議等(見圖1)。
(三)學生學業(yè)需求分析及分級標簽
畫像需求分析是學生學業(yè)畫像的關鍵,學生學業(yè)畫像需要將學生信息標簽化。學生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從育人標簽需求及需求類別分類深人進行畫像需求分析,并對標簽進行分級,分級標簽體系是一棵標簽樹,它是對樹根標簽的逐級分解和細化分類,每個標簽都有層級,一級標簽是樹根標簽,二級標簽是從屬于一級標簽的細化標簽,三級標簽是從屬于二級標簽的更細分的標簽等(見圖2)。
(四)精準思政育人—學生學業(yè)畫像功能模塊表
系統(tǒng)繪制學生學業(yè)畫像并精準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精準思政工作模式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其中,學生學業(yè)畫像是基礎與核心,它包含三個主要的功能模塊:精準育人模塊、數據模塊和畫像模塊,這幾個模塊在學生學業(yè)畫像工作中都承擔著專門的功能,有著各自實現的不同方法。學生學業(yè)畫像系統(tǒng)的完成與實現,是從精準育人需求模塊開始,通過精準育人數據庫系統(tǒng)的搭建,通過學生學業(yè)畫像可視化模塊呈現出來,各個模塊內容及實現方法如表2所示[10]。
(五)基于學生學業(yè)畫像的精準思政育人模式
高校輔導員、班主任是高校精準思政工作的重要主體。在大數據的視野下,借助學生成長畫像的系統(tǒng)與技術,通過對學生個體、個體間的基礎性數據(姓名、年級、專業(yè)、家庭等)過程性數據(日常學習、生活、思想、行為等信息)結果性數據(學業(yè)成績、比賽獲獎狀況、教師評價等)進行計算、分析,挖掘出學生群體和個體的階段性特征及演變過程,總結出學生個體、群體的成長特征、成長規(guī)律及成長發(fā)展的所需、所惑、所困,利用圖表、示意圖等直觀可視化的方式顯現,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更精準的供給與施策,推動“大水漫灌\"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精準滴灌”式轉變,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見圖3和圖4)。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3]操菊華.精準思政理念下青年學生的精神需求圖景及其引導[].湖北社會科學,2021(6).
[4]周遠.精準思政: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與新模式[J].思想理論教育,2020(8)
[5]潘云寬,申小蓉.高校精準思政平臺建設的價值、定位與實踐進路[].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3).
[6]陳文,蒲清平,鄒放鳴.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與應對策略[].江蘇高教,2017(1).
[7]于祥成,陳夢妮.大數據時代高校精準思政的特征、現狀及路徑[].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
[8]劉三寶,謝成宇.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21(4).
[9]溫旭.智能算法助推高校精準思政的邏輯進路[].思想理論教育,2020(6).
[10]黃文林.基于學生畫像分析的高校精準思政探索[].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
[11]吳滿意,景星維.精準思政:內涵生成與結構演化[].學術論壇,2019(12).
[責任編輯 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