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5)20-0080-01
賈探春,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室趙姨娘所生的女兒,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人稱三姑娘。在榮國府群芳爭艷的舞臺中央,探春始終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她有膽有識,精明能干,行事果斷,又不乏管理能力,寶釵夸她是個“聰敏人”,寶玉也說她“最是心里有算計”。但她又因“庶出”身份而活得小心翼翼。
當我們將心理分析的透鏡對準這個經(jīng)典文學形象時,發(fā)現(xiàn)她身上交織的矛盾特質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代教育在性格培養(yǎng)領域面臨的深層困境,恰如今天許多在家庭、學校中掙扎的孩子。
一、“要強”的背后
賈探春最鮮明的特點是“要強”,她管家時雷厲風行,抄檢大觀園時敢打刁奴,作詩時也要爭個高低。但這層“硬殼”下藏著脆弱:生母趙姨娘時常當眾讓她難堪,嫡母王夫人對她若即若離,姐妹們暗地議論她的出身。為此,她不得不像刺猬一樣豎起尖刺,用強勢掩飾內心的不安。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刺兒頭”學生與探春相似。在我們的教育中,這類孩子經(jīng)常會被貼上“叛逆”“難管教”的標簽。但他們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了。相較于普通孩子,他們更需要被看見、被接納。作為教師和家長,要看見他們“刺\"下的脆弱。當孩子表現(xiàn)出攻擊性時,要先問他們“經(jīng)歷了什么”,而不是批評“為什么不聽話”。只有用信任打開與他們溝通的那扇門,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內心,有的放矢地給予撫慰和引導。
二、身份的掙扎
探春一生都在逃離“庶出”的標簽。她刻意疏遠生母趙姨娘,努力向賈母、王夫人靠攏,甚至說出“我只認老爺太太”的決絕之言。這種對身份的掙扎,在今天的校園里演變成各種形式:單親家庭孩子回避談父母,農(nóng)村轉學生假裝不懂方言,成績差的孩子用搗亂掩飾自卑。
在學校里,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人生角色卡”活動等形式,引導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在體驗特殊角色的過程中學會共情、關心他人,進而營造更加和諧、友愛的成長環(huán)境。還可以鼓勵他們每周記錄幾件“我做得好的事”,逐漸把他們的自我認知從“我是什么人”轉向“我能做什么事”,更好地接納自己。
三、適當開展“脆弱教育”
探春身上最令人心疼的,是超越年齡的“懂事”。面對生母大鬧怡紅院,她冷靜地說:“姨娘安靜些吧。”聽聞抄家危機,她第一時間想到變賣首飾維持家用。這種過早的成熟,實則是情感壓抑的結果一一她不敢像黛玉那樣任性哭鬧,也不能像寶玉那樣撒嬌逃避。
現(xiàn)代教育中的“催熟”陷阱讓很多孩子被“拔苗助長”。很多家長推崇“孩子就該懂事”,卻不知,過早發(fā)展理性會扼殺情感發(fā)育。一個總被要求“讓著弟弟”的姐姐,要么會變成不會表達需求的“討好型人格”,要么會變得極其冷血,不通情理。作為老師和家長,可以適當開展“脆弱教育”,如“丟臉時刻分享會”等,幫助他們破除“完美主義”魔咒。
探春若是活在今天,很可能會被貼上“叛逆”的標簽,但從沒有人了解她內心的辛酸和委屈。真正的教育,不是用剪刀修剪鋒芒,而是提供陽光雨露,讓帶刺的花蕾找到屬于自己的綻放方式。
編輯/張國憲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