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其一就是要求全體教師擁有“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一理念既是對“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統(tǒng)師道精神的現(xiàn)代詮釋,更是對新時代教師使命的凝練升華。班主任作為學校育人的核心力量,肩負著將弘道精神具象化、生活化的關鍵使命。在踐行這一精神的過程中,需始終堅守“三個塑造”,以激活教育傳道尚美的內生動力,矢志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一,以文化人:堅定弘道育人的價值塑造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豐富的歷史底蘊、獨特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規(guī)范為中華民族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價值基礎。班主任要強化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找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班級育人的契合點,將其有效融入班級育人過程中,喚起學生的文化自信。成語故事、歷史人物、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它們融入教育教學,是增進中小學生文化認同的有效途徑。
(一)以成語故事為載體,培育學生道德素養(yǎng)
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成語鐫刻著中華文明的價值基因,如“聞雞起舞”的自律精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管鮑之交”的友道模式、“程門立雪”的尊師重教風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養(yǎng)生密碼。班主任可利用黑板報、展示墻、圖書角等懸掛成語標語、張貼成語故事宣傳畫等,讓學生在靜態(tài)環(huán)境中受到熏陶。班級活動能讓成語故事鮮活起來。講成語故事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表演、聆聽的過程中感悟傳統(tǒng)價值觀念,提升個人道德素養(yǎng)。
(二)以歷史人物為典范,弘揚核心價值觀念
中華歷史故事是中華文化基因的載體,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個人價值追求?!熬覉髧斌w現(xiàn)了岳飛的愛國精神,《本草綱目》體現(xiàn)了李時珍的敬業(yè)精神,“季子掛劍”體現(xiàn)了“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觀,“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體現(xiàn)了張英的友善。班主任要善于引導學生以優(yōu)秀歷史人物為榜樣,借助歷史故事中蘊含的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p>
(三)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錘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是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清明節(jié)祭掃革命先烈,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重陽節(jié)走入社區(qū)、敬老院,開展敬老、尊老的感恩教育;端午節(jié)舉行包粽子比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秋節(jié)組織一場歌舞聯(lián)歡會,開展珍愛生命教育。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有助于錘煉學生的意志,踐行自強不息的精神?!吧罴唇逃?,寓教于節(jié),事半功倍。
二、以文立身:突出弘道育人的自我塑造
班主任弘道育人的自我塑造旨在以自身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專業(yè)學識等引導學生。以終身學習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斷提升自我精神面貌,修己境界,做好“經師”,成為“人師”,實現(xiàn)弘道育人的終極目標。
(一)自律自省,升華修己境界
班主任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工作中要彰顯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不斷提升修己境界。
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最親近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首先,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風貌,堅定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以自身的高尚師德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道德榜樣;其次,班主任要抱有終身學習的心態(tài),“敏而好學,學而不厭”,不斷提升勤學的自覺、善學的能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最后,班主任要始終堅持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做到與時俱進。
(二)協(xié)同課外資源,拓寬育人途徑
“第二課堂”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班主任要高度重視“第二課堂”,充分挖掘“第二課堂”教育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的魅力,拓寬育人渠道。
中國書法、中國剪紙等非遺技藝中的民族智慧、《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等戲曲篇目中的紅色精神、《建黨偉業(yè)》《建國大業(yè)》等革命電影中的奮斗歷程,《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紅色歌曲中的改革開放故事,都能激蕩學生心靈,喚醒學生愛黨、愛國的激情。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博物館、文化館、陳列館、科技館,邀請社會專業(yè)人員進校園表演戲曲、播放紅色電影等方式,讓學生真正走入歷史,讓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貼進學生的真實生活。
(三)創(chuàng)新育人方法,挖掘教育深度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站在新時代的關口,班主任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改進育人方法,增強育人實效。一是要主動引進智能輔助系統(tǒng),設置更多樣的課程內容,構建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空間,增強學生沉浸式體驗感;二是要協(xié)同多方力量,建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實現(xiàn)育人一致性、連貫性;三是要放眼世界,胸懷天下?!叭祟惷\共同體”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未來發(fā)展的深刻思考,班主任要引領學生抱有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歷史自覺,踐行時代使命。
三、成風化人:強化弘道育人的文化塑造
成風化人的基礎是“風”,風氣直接影響著中小學生的成長。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奮斗歷史,有助于良好風氣的形成。班主任要自覺從紅色文化中淬煉文化精華,賡續(xù)紅色血脈,讓紅色基因滲透進班級、校園、家庭,實現(xiàn)成風化人。
(一)明確目標導向,共創(chuàng)積極向上班風
班級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在校園里的家。班風是一個班級的整體氛圍和風氣,優(yōu)秀的班風會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反之,不良的班級風氣會禁錮、影響班集體成員的發(fā)展。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在班級成立之初就應著手確立班風建設目標。紅色文化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要求可作為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范式?!安慌缕D難險阻”的長征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等紅色精神有助于班級精神文化的塑造。班主任應構建激勵與約束并行的管理機制,通過正向強化與偏差糾正,逐步推進正確輿論氛圍的形成,最終實現(xiàn)班風建設目標。
(二)評導結合,激發(fā)紅色校風活力
校風即學校的風氣,它具有強烈的外部感染力。優(yōu)良的校風能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品格。校風建設是學校的重點工作,“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等紅色精神是當代校風的核心內容。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不僅應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宣傳紅色校風,更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紅色校風形成。評價具有導向性,學??筛鶕?jù)本校校風設定校本化的評價體系,如以“艱苦奮斗”為校風的學??蓪鹘y(tǒng)的“三好學生”“文明學生”改為“奮斗之星”“自強之星”等。
(三)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諧家風
《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xiàn)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紅色家風是優(yōu)良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子嚴、律己嚴、持家嚴”是毛澤東的“嚴\"字家風,“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是任弼時的“三怕精神”,“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是徐特立的座右銘…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群、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平臺向家長宣講紅色家風,通過聽紅色故事、讀紅色家書、看紅色電影等方式,讓家長在潛移默化中認識良好家風對學生品格的促進作用。另外,學生是良好家風的受益者,同樣也是良好家風的建設者。班級活動中可以適時安排紅色家書誦讀比賽、家風故事演講會、優(yōu)秀家庭評選等活動,鼓勵學生在家庭中樹立小主人的意識,小手拉大手,為家風建設貢獻力量。
“教者必以正”是孟子的教育原則,“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是陶行知的人生追求。新時代的班主任在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刻踐行弘道追求的育人過程中,需系統(tǒng)建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紅色精神傳承的雙向育人機制,做到“明道、信道、傳道”,實現(xiàn)弘道育人生活化。
[參考文獻]
[1]辜偉節(jié).弘揚教育家精神:班主任砥礪強師的核心價值追求-2025年度《中小學班主任》(班級育人)主題指向與時代涵義[J].中小學班主任,2024(21): 18-22+31
[2]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紀委機關等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J].共產黨員,2021(16):6.
王才花江蘇省丹陽市新橋初級中學,高級教師。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