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對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的緩解及疼痛改善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2年3月—2024年3月廈門市中醫(yī)院收治的200例痔瘡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為標準分為對照組(偶數(shù))、觀察組(奇數(shù)),各10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術后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術后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數(shù)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分]、便秘情況[便秘評估量表(constipation assessment scale,CAS)評分]及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NRS評分分別為(6.19±1.13)分、(5.05±0.84)分、(3.68±0.71)分、(2.69±0.44)分,低于對照組的(7.42±1.50)分、(5.73±1.06)分、(4.37±0.95)分、(3.18±0.6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CAS評分分別為(12.03±2.45)分、(10.27±2.14)分、(8.31±1.36)分、(6.12±1.01)分,低于對照組的(14.18±3.17)分、(12.46±2.52)分、(10.22±1.54)分、(7.25±1.3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28.63±5.11)h]早于對照組[(37.31±6.75)h],排便次數(shù)[(4.39±1.05)次/周]多于對照組[(2.78±0.73)次/周],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3.00%)低于對照組(3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可有效緩解痔瘡術后患者便秘情況,改善疼痛,還可促進患者排便,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
【關鍵詞】 痔瘡;便秘;穴位貼敷;耳穴壓豆
文章編號:1672-1721(2025)10-0013-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48.2
痔瘡是肛門組織的常見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出血、疼痛、脫垂,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割除病灶,通??扇〉幂^好的療效,相關癥狀消失后肛門功能會逐漸恢復正常[1-2]。但患者術后常出現(xiàn)便秘、疼痛情況,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干預,會導致排便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能導致痔瘡復發(fā)[3]。當前,臨床用于改善痔瘡術后便秘、疼痛的方式較多,其中中醫(yī)干預方式因較溫和得到了廣泛應用。穴位貼敷、耳穴壓豆、針刺等都是常用的中醫(yī)干預方式,通過這些方式干預,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的情況會得到良好改善,疼痛也能夠有效減輕,還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5]。但目前關于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對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的緩解及疼痛改善影響的研究較少,難以為臨床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也難以為后期相關研究提供經驗借鑒。基于此,本研究以醫(yī)院收治的200例痔瘡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對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疼痛的改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3月—2024年3月廈門市中醫(yī)院收治的200例痔瘡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為標準分為對照組(偶數(shù))、觀察組(奇數(shù)),各100例。對照組男性57例,女性43 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39.74±2.5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6±0.43)年;內痔32例,外痔45例,混合痔23例。觀察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9.68±2.5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8±0.47)年;內痔34例,外痔44例,混合痔22例。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簽署研究同意書;符合《便秘外科診治指南(2017)》[6]中疾病診斷標準;依從性較高,接受隨訪;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無精神障礙病史,認知功能健全,可自主交流。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異常;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合并肛周膿腫、肛瘺等其他肛腸科疾病;既往有嚴重便秘病史;中途退出;有中藥、膠布過敏史。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術后干預。檢查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的情況,比如查看是否有感染、出血等現(xiàn)象,提供針對性解決措施,使創(chuàng)口保持干潔清爽的狀態(tài)。觀察記錄患者大便次數(shù)、性狀等,結合CAS判斷患者是否便秘。采用NR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緩解疼痛、便秘的措施,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休養(yǎng)環(huán)境,調節(jié)室內溫濕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定時打開門窗通風透氣,使患者身心愉悅。進行飲食管理,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觀察組在常規(guī)術后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干預。(1)穴位貼敷。選用制作貼敷藥膏的方藥為玄明粉100 g、檳榔300 g、小茴香400 g、烏藥200 g、大黃粉100 g等,將其研磨成粉狀,取適量蜂蜜調制成膏狀,將制作的藥餅(2 cm×2 cm)于術前1 d及術后1~3 d貼于神闕穴、中脘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貼敷過程中需要注意敷料的覆蓋范圍、黏濕度,避免過于干燥導致脫落或過于濕潤導致滲漏),貼敷于穴位4 h后取下。(2)耳穴壓豆。于術前1 d開始使用磁療貼對患者的雙耳實施耳穴壓豆干預,選取神門穴、皮質下穴、直腸穴、肛門穴作為主要干預穴位,先用質量分數(shù)75%的酒精棉球對穴位皮膚組織進行消毒,用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鑷子夾取磁療貼,對準穴位貼緊并稍加壓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熱、脹、微痛,囑患者自行按壓,加以強刺激,3~5次/d,1~2 min/次。按壓手法要由輕到重,直至患者感到灼熱、酸麻脹痛,左右耳交替往復,連續(xù)干預6 d。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NRS[7]對患者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0~10分,0分為無痛;3分以下為輕微疼痛,患者可忍受;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尚能忍受;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難以忍受。(2)便秘情況。采用CAS[8]對患者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便秘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包含腹脹、放屁次數(shù)的改變、排便次數(shù)減少、有流質大便從肛門滲透出來、便意感、排便造成肝內疼痛、糞便的形狀變細和一直想要大便卻無法排出8個評分項目,分別賦值0分、1分、2分,總分16分,分值越高表示便秘情況越嚴重。(3)記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shù)據用Excel匯總,運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lt;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疼痛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術后便秘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C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早于對照組,排便次數(shù)多于對照組,不良反應(感染、出血、排便困難)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痔瘡一般根據發(fā)生部位不同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3種,發(fā)病原因及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認為與生活、飲食習慣(久坐、久蹲、飲酒等)、懷孕及相關疾病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生率極高,可以治愈[9]。在臨床中,手術是治療痔瘡的首選方式,及時割除病灶能夠使患者快速康復[10]。但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與不同程度的便秘,疼痛與便秘都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進程。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guī)措施進行術后干預,但這些措施對于緩解患者疼痛與便秘的效果不夠理想[11]。對此,為了提高痔瘡術后患者的干預效果、改善預后,追尋綜合價值更高的術后干預方式勢在必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與杜沂嵐等[12]研究結果部分相符,提示應用耳穴壓豆聯(lián)合穴位貼敷干預可有效緩解痔瘡術后患者的疼痛度。分析原因,中醫(yī)學認為肛門部位術后疼痛主要是手術操作損傷經絡引起氣血不暢所致,瘀則不通,不通則痛,因此,治療方向在于“通”[13],將中藥膏餅貼敷于神闕穴、中脘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等穴位,可刺激相應經絡,通過經絡的傳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調節(jié)臟腑功能、活血化瘀、疏通精氣的作用,繼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術后12 h、24 h、48 h、72 h的C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與張雯薰等[14]研究結果有一定相似性,提示應用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可有效改善痔瘡術后患者便秘的情況。分析原因,耳廓組織有豐富的神經脈絡,血管與淋巴遍布,在患者便秘出現(xiàn)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下,雙耳耳穴會有明顯反應,通過對神門穴、皮質下穴、直腸穴、肛門穴等穴位進行干預,能夠對對應經絡形成良好刺激,對緩解便秘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刺激神門穴可促進胃動力,這是因為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心屬火,脾胃屬土,火生土,因此使用耳穴壓豆的方式按壓神門穴可使心臟血液更好供應給脾胃,促進消化,緩解便秘[15]。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早于對照組,排便次數(shù)多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提示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可以促進患者排便,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分析原因,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都是利用穴位對經絡刺激起作用,肛周經絡氣血通達,五臟精氣充盛,可以使患者術后恢復進程加快,促進胃腸節(jié)律自主恢復,從而改善排便困難的情況,減少感染、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6]。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與耳穴壓豆聯(lián)用可有效緩解痔瘡術后患者便秘情況,改善疼痛,還可促進患者排便,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是一種價值確切的痔瘡術后干預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新,曾進,沙靜濤.中藥熏洗法聯(lián)合針灸治療痔瘡臨床觀察[J].中醫(yī)學報,2018,33(7):1260-1264.
[2] 何裕智,李俊.自動痔瘡套扎術對直腸內脫垂合并便秘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及黏膜TRPV1、5-HT表達的影響[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1,26(5):607-610.
[3] 葛軍,張玲玲,廖禮志.自擬消痔湯應用于中重度痔瘡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并發(fā)癥預防分析[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7,14(8):61-64.
[4] 張錫滔,何劍平,劉天來.七葉皂苷鈉穴位注射聯(lián)合自動痔瘡套扎術對老年痔瘡術后康復進程及肛門疼痛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7,38(7):1106-1109.
[5] 吳粉涼.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混合痔術后疼痛和便秘的護理及健康指導[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增刊2):302.
[6]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肛腸醫(yī)師分會.便秘外科診治指南(2017)[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3):241-243.
[7] 羅超蘭,胡正昌,楊欣怡,等.連梔礬溶液聯(lián)合消腫止痛湯坐浴在痔術后應用中的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22,40(8):104-106.
[8]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中國成人慢性便秘評估與外科處理臨床實踐指南(2022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22,25(1):1-9.
[9] 黃華鋒,吳兵.中藥方劑聯(lián)合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對混合痔患者RPH術后肛周創(chuàng)面及肛門功能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23,49(9):934-937.
[10] 熊英,謝長仿,楊洋,等.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硬化術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痔瘡的療效差異及患者預后不良的Logistic回歸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2,21(7):755-758.
[11] 李彥娜,楊陽,劉曉娜,等.冷凍療法聯(lián)合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對混合痔術后水腫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3,20(16):2452-2455.
[12] 杜沂嵐,寧雪梅,唐敏.耳穴壓豆加穴位針刺對混合痔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7,27(12):1363-1364.
[13] 李洪波,胡浩.針刺加耳穴貼壓對混合痔術后疼痛及近期并發(fā)癥的影響[J].世界臨床藥物,2017,38(3):196-199.
[14] 張雯薰,楊秀英,陶敏.耳穴埋豆聯(lián)合灸天樞等穴改善痔手術后排便困難的護理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8,47(14):1936-1937,1940.
[15] 陳俊歐.中醫(yī)護理在痔瘡手術后便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3):405-406.
[16] 韋明勇,謝汶甫.便通片配合耳穴壓豆對慢性便秘患者胃腸活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8(14):154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