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思辨性閱讀文本,追求閱讀品味的提高,追求思維品質的提升,幫助學生積累表達經驗,不斷實現思維與表達的共生共長。在小學“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任務的特點,從閱讀與表達兩個層面,積極探索開展思辨性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認真落實思辨性表達的路徑,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
“思辨性”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區(qū)別于其他學習任務群的關鍵所在。教師引導學生以適宜開展思辨性閱讀的方法,閱讀具體的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
1.以細讀還原開展思辨性閱讀
細讀還原,即讓學生在適宜的情境中,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緊扣單元語文要素,設置具體的學習任務,體現思辨性閱讀的特點。比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課文寫的是1927年春天,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屠殺革命者,局勢越來越嚴峻,許多人勸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離開北京”;但是李大釗拒絕離開,這是為什么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理解李大釗在這個春天里的工作:他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早晨不知什么時候又出去了,說明李大釗日夜為革命奔波忙碌;他燒掉文件和書籍,為的是黨組織的秘密不落到敵人的手中;他堅持留在北京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存革命力量。由此可見,李大釗一心想的是革命,寧可犧牲自己;這充分體現出李大釗的崇高的革命信念和理想。
2.借表格梳理開展思辨性閱讀
開展思辨性閱讀活動,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比較、質疑、判斷、討論等學習活動,可以借助表格梳理的方法,提取文本中的相關信息,開展語言運用實踐。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珍稀資源。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采用表格梳理的方法,設置“時間”“美麗”“寶藏”等關鍵詞,從文本的2—4自然段中提取重點信息,填寫在表格中。綜合分析表格中的相關信息,學生可以發(fā)現作者采用了分四季寫景的方法。
3.用評鑒批判開展思辨性閱讀
在思辨性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開展評鑒活動,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比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貓》,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閱讀文本,開展思辨活動,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發(fā)現第一句話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而“古怪”并不是褒義詞;學生由此產生了疑問:不是褒義詞的“古怪”能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老舍是把貓當成什么來寫的”,為學生搭建理解支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進而發(fā)現老舍采用“說它……吧”“它會……”“可是……”“它也不……”這種拉家常的方式,解釋貓的“古怪”。因為老舍先生喜歡貓,所以“古怪”也成了可愛的代名詞。
閱讀是表達的基礎,思辨性閱讀同樣是表達的基礎。思辨性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可以將理性思維以具體的語言呈現出來。
1.即興交流
在閱讀、口語交際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思辨性表達活動。值得重視的是,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后,教師一定要追問理由,才能使學生的表達凸顯思辨性的特點。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是蘇軾一首題畫詩,但是它的原畫卻沒有流傳下來。對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有什么看法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不管學生提出怎樣的觀點,教師都需要向學生追問支持觀點的理由,促使學生在表達時有屬于自己的思考,從而體現思辨性表達的特點。
2.復述活動
在組織學生開展復述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盡量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文本故事。比如,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漏》,這篇課文是一個故事,故事中有多個地點變換。在復述這個故事時,學生可以借助課后練習提供的圖文支架,在每個地點變換處,講清楚人物活動的情形,將原文中的語句用自己習慣的話語說出來,使“講”故事的意味更濃。通過這樣的學習實踐,學生就能夠實現對文本語言的重構。在創(chuàng)造性復述中,教師可以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引導學生講出文本中沒有出現的故事細節(jié),使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故事變得生動形象。
3.小練筆
在語段結構中,表達順序通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荷花》這篇課文中,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運用了排比句描寫荷花開放的三種姿態(tài)。編者在課后練習中安排了相應的小練筆,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排比句描寫一種花開放的不同姿態(tài)。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第二自然段所寫的三種荷花開放姿態(tài)的順序,從開花的自然順序看,作者應先寫未開的花骨朵,再寫開了兩三片花瓣的,最后寫全開的。理清了這樣的表達順序,學生就能按順序寫出一種花開放的不同姿態(tài)。
綜上所述,小學“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升閱讀品位和表達能力的關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