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高職聽障生的小說閱讀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揭示了他們在小說閱讀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需求。研究發(fā)現,盡管聽障生對小說閱讀抱有積極態(tài)度,但由于閱讀體裁的單一化、閱讀頻率和效率偏低、內容選擇的盲目化以及閱讀方法的缺失,使得他們的閱讀體驗并不理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包括立足學情尋找發(fā)展區(qū),運用情境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延伸課堂教學以及制作小說閱讀方法卡等,旨在提升聽障生的小說閱讀能力和體驗。通過這些方法,希望能夠激發(fā)聽障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賞,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聽障生;小說閱讀;教學策略;閱讀習慣;閱讀體驗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人文素養(yǎng)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XJTD202008)
[作者簡介] 張 瑾(1984—),女,浙江杭州人,本科,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公共基礎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面向聽障學生的語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5)06-0049-04 [收稿日期] 2023-10-28
一、小說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說作為重要的文學形式一直被納入語文教材中。這種文學形式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一直以來在教育中備受重視。小說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還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通過學習小說,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文學的基本特征和表現手法,更能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小說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價值。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往往能深刻地揭示社會生活和人性,幫助學生理解人性的復雜性和社會的多樣性,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二、聽障生小說閱讀情況的調查——以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大一聽障生為例
盡管小說閱讀對聽障生具有積極的影響,但調查顯示,高職聽障生的小說閱讀狀況并不樂觀。筆者調查了85名高職聽障生,收到75份有效調查問卷,總結如下。
(一)閱讀體裁的單一化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聽障生對小說這類文學形式的偏好程度遠勝于其他文學形式,比如詩歌、散文、戲劇等,但偏好的原因很多是因為認為小說更加“好讀”,覺得輕松、有趣,大多指的是武俠和言情類,而對于經典文學作品和嚴肅小說的興趣又相對較低[1]。
(二)閱讀頻率和閱讀效率偏低
大部分聽障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和放松,而非提高文學素養(yǎng)或深入研究文學。同時,部分學生對待小說閱讀的態(tài)度較為隨意,缺乏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也有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畏難情緒,常常草草收場。雖然說喜歡,但一周閱讀一次甚至一個月閱讀一次的頻率也無法做到,閱讀時的狀態(tài)也很少有提到投入的感覺[2]。
(三)小說內容選擇的盲目化以及小說閱讀方法的缺失
聽障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喜歡讀”和“會讀”還存在一條鴻溝。75份有效問卷中,在關于閱讀小說時使用工具的情況調查中(多選題),發(fā)現會借助工具查閱生字詞的學生占比29.33%,會借助工具查閱小說概況的學生占比12.00%,會查閱作者情況的學生占比9.33%。這就意味著很多學生在閱讀中沒有使用工具的習慣。在對中國四大名著的閱讀調查中(單選題),發(fā)現全部認真閱讀過的學生占比4.00%,表示讀過一點的學生占比58.70%,知道梗概的學生占比30.67%,表示沒讀過的學生占比6.67%。在對待是否有計劃看小說的調查中(單選題),發(fā)現只看自己喜歡部分的學生占比20.00%,以瀏覽方式看的學生占比45.33%,了解大概的學生占比26.67%,看著看著就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學生占比8.00%??梢娫谛≌f內容的選擇上以及小說閱讀的方法上都存在隨意性、盲目性。
我們不難發(fā)現,聽障生對閱讀的期待是有的,但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理解困難、缺乏分析能力、閱讀經驗和技巧不足等問題,這使得他們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小說,最終導致半途而廢。所以“提倡聽障生去讀小說”這樣的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培養(yǎng)聽障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其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迫在眉睫[3]。
三、語文教學在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困惑
(一)過于固化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會先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比如,像畢淑敏這樣的作家,首先,教師會介紹她的三種身份:邊防戰(zhàn)士、醫(yī)生和作家。其次,讓學生閱讀小說,概括小說的情節(jié),初步了解小說的環(huán)節(jié)。再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深入閱讀,更為重點地去關注小說的三要素,并分別進行探討。最后,升華主題。這樣的固化模式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所有小說都按照這樣的方法分析,教師得根據小說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方法。
(二)小說篇目教學過于側重人物塑造
我們永遠記得魯迅筆下從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閏土變?yōu)轱柦洃n患、歷經滄桑、麻木自卑的中年閏土;老舍筆下既善良又固執(zhí)、既正直又軟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的《圍城》主人公方鴻漸;《紅樓夢》中性格叛逆、不喜歡被約束、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同時,也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關心弱勢群體、不畏強權、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賈寶玉,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似乎無論怎樣的作家寫了怎樣的作品,經過我們的小說教學之后,在學生腦海中留下的印象除了人還是人,尤其是對于聽障生更加明顯,這就需要思考,小說的精彩之處不僅僅是人。
(三)小說教學中對故事情節(jié)偏于社會問題式的提問
在教小說的時候,教師常常會讓學生討論故事里發(fā)生的事情,總結出一些原因。以《三國演義》中的“失街亭”為例,大家會討論馬謖為什么丟了街亭,總結出他自大、不聽指揮,對手太強等。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這樣的討論更像是在開一個“工作總結會”,而不是在真正欣賞小說。小說的重點不應該像分析社會問題一樣,去討論“誰對、誰錯”或者“怎么改進”,而是應該關注小說本身的藝術特點,如人物的性格、心理變化,以及作者怎么通過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和推動情節(jié)?!笆Ы滞ぁ崩铮攸c應該是馬謖的“三笑”和諸葛亮的“三哭”,這些細節(jié)更能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而不是簡單地總結失敗的原因。同樣,在“智取生辰綱”里,教師可能會讓學生討論楊志為什么丟了生辰綱,大家會說對手太強、天氣不好、權力不夠等。雖然這些分析也有道理,但這樣更像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去解讀,而不是從文學的角度去欣賞小說。小說的重點應該是楊志的心態(tài)變化,以及作者如何通過情節(jié)和細節(jié)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聽障生課內外小說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一)立足學情,尋找聽障生課堂小說閱讀教學可發(fā)展區(qū)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現有水平和可能的發(fā)展水平。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理論尋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和挑戰(zhàn),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發(fā)展。通過考慮聽障生的實際情況和水平差異,教師可以確定適合他們的學習區(qū)域,打破傳統的小說教學內容。這種做法有助于提高課堂實效性,對聽障生非常有利。教師在課堂上尋找適合聽障生的學習內容,也可從小說的原生價值向教學價值前進。
(二)利用好情境教學,抓住細節(jié),體驗情感變化
學生愛看小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不代表他們能理解具體情節(jié)帶來的情感變化。很多時候小說情節(jié)里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蘊藏著人物情感的變化。我們讀《棋王》:“王一生的姿勢沒有變,仍舊是雙手扶膝,眼平視著,像是望著極遠極遠的遠處,又像是盯著極近極近的近處,瘦瘦的肩挑著寬大的衣服,土沒拍干凈,東一塊兒,西一塊兒。喉結許久才動一下……這幾天,大家因為錢緊,不敢怎么吃,晚上睡得很晚,誰也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個場面??粗跻簧€(wěn)穩(wěn)地坐在那里……我找了點兒涼水來,悄悄走近他,在他眼前一擋,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會兒才認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過去,正要喝,一個局號報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著,水紋絲兒不動。他看著碗邊兒,回報了棋步,就把碗緩緩湊到嘴邊兒。這時下一個局號又報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邊兒,半晌,回報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聲,聲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淚花。他把碗遞過來,眼睛望望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東西在里面游動,嘴角兒緩緩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沖開一道溝兒?!边@樸實的語言,動作和神情的描寫,一氣呵成,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但是如果聽障生只是這么看一看,這幾個動作在他們這又能濺起什么火花呢?也許只能用簡單幾個字概括出情境,如:王一生決戰(zhàn)九大高手。因為很少有聽障生有觀看棋類錦標賽的體驗,或者說觀看他人下棋乃至自己下棋的體驗。所以對于精彩的動作、神情的描寫,需要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帶給學生更細微的情感體驗的途徑[4]。例如,請學生觀看一場棋類錦標賽的片段,再請學生根據《棋王》中的描述上臺進行表演,不是泛泛地表演,而是表演王一生的姿勢沒有變、喉結許久才動一下。問問表演學生的感受,持續(xù)下來身體是什么體驗,此時學生才能體驗到下棋是極耗體力與腦力的,也再一次佐證了王一生的棋癡形象。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教師要充分利用聽障生對捕捉視像化事物能力較強的特點,可以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如數字故事、動畫、視頻等,將小說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體驗。因手語表達的有限性,可鼓勵學生利用“智慧樹”“智慧職教”等課堂輔助系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而且能幫助師生更好地雙向輸出,還能豐富教學流程,通過相關信息化手段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比如,線上評價機制能記錄學生長期的變化過程;課堂智能搶答能及時反映學生的掌握程度。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系統也能助推教學反思,利用專門軟件能完整獲取整堂課的詳細數據,從而分析個人教學流程。教師可以用數據說話,能嚴謹反映課堂教學的不足,幫助做好教學反思。
(四)延伸課堂教學,擴展課外小說閱讀面,提高閱讀量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小說篇幅一般較長,很多時候只能在課堂上進行一些經典片段的探討。然而聽障生閱讀量本身就少,所以小說教學是需要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師可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為學生引入多種小說類型,除了經典的小說作品外,還可引入不同類型的小說,如奇幻、科幻、懸疑等,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表現手法,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五)制作小說閱讀方法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小說閱讀課堂上的內容是有限的,但在課后學生有無限的可能去獲取各種小說帶來的能量。但要想讓獲取的能量更有價值歸根結底還是教“讀法”比教“內容”更重要。閱讀的方法很多,如利用思維導圖[5],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又如對比閱讀,將同一類型的兩本書進行對比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主題和風格等;還有指導學生批注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書的空白處進行批注,記錄自己的想法、感悟和問題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中內容[6]??紤]到聽障生在沒有很強舉一反三的能力的前提下,給他們制作一張閱讀小說方法表,根據不同的主題模塊,提出不同的要點,方便他們對照,可以任選一種方法去進行訓練(見表1)。
(六)展示和分享學生的勞動成果
聽障生想獲得認可感的渴望是強烈的,越是鼓勵、表揚、支持,他們越能有動力堅持,哪怕是很小的事。既然布置了學習閱讀的任務,教師就要有一個后期反饋機制。讓學生有機會在班級或學校中展示自己的小說閱讀成果,組織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的活動,如開展“小說心動你我他”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小說中的關鍵詞,運用自己的語言接龍小說,激發(fā)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的興趣與信心,反過來幫助其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有效梳理。同時,教師可以借助話劇表演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提升學生對閱讀文本的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說的再創(chuàng)作,為故事增添個人色彩,如小說《窗》中的遠窗病人在對近窗病人進行了見死不救的事件后,在得知窗外僅僅有一堵墻后,又該如何繼續(xù)。在分享助力學生成就感和認可感的同時,引導學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觀點和看法。
參考文獻
[1]高宇翔,艾則孜·麥麥提.基于網絡問卷調查的中學聾生課外書閱讀情況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8,32(2):84-92.
[2]吳林森,朱子君.聾校學生閱讀現狀及對策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21):61-62.
[3]樊秀琴.聾生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基于新疆昌吉州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J].現代特殊教育,2016(11):43-44.
[4]見玉娟.聾校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15):69-70.
[5]郭錦系.思維可視化在小說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6):77-78.
[6]王春芳.指導聾生有效閱讀的策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11):52-55.
A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Novel Reading Ability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Jin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ovel-reading situations of hearing-impaire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covers the challenges and needs they face in novel reading.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se studen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novel reading, their reading experiences are less than satisfactory due to a single reading genre, low reading frequency and efficiency, blind content selection, as well as a lack of reading method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th a series of target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identifying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line with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s, utiliz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extend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aking novel reading method cards. These strategies are designed to boost the novel reading ability and enrich the reading experiences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By implementing these methods, we hope to stimulate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literary works,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abilities,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s; novel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reading habits; reading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