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設置小說單元,標志著學生開始正式學習小說。小說一旦進入教材,就被賦予了教學價值。小說單元的閱讀教學立足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高站位,確定小說單元獨特的教學價值,根據文本特質定制表現小說特質的學習任務群,并構建小說以下四種閱讀策略,為學生未來閱讀更多的小說奠基:去模糊態(tài),落筆確認故事情節(jié);去標簽化,切己對話概括人物形象;去遮蔽性,寓教于樂品悟表達方法;去膚淺化,以問促思領悟小說主旨。
關鍵詞:小說" 創(chuàng)意閱讀" 教學價值" 學習任務群"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課標”)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學生要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盵1]“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是三大發(fā)展性任務群之一,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作品是語文教材的優(yōu)勢文本群落。小說是一種常見的文學作品,是生活的一種圖像,能刺激和滿足人們對故事的興趣和需求,深受學生喜愛。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設置為小說單元,標志著學生正式開始學習小說。小說單元的教學立足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站位,引領學生緊扣小說特質,在不斷進階的文學創(chuàng)意閱讀中感受小說魅力,涵養(yǎng)閱讀情趣,提升審美品味。小說“一旦進入教材,就被賦予教學價值”。[2]準確研判小說單元的教學價值,是小說單元閱讀教學的堅實基礎。
一、小說單元的教學價值
(一)帶給學生陌生化的閱讀體驗。小說單元是對小說的專題學習,因此閱讀中了解小說特質至關重要。小說“通過人物塑造,情節(jié)、環(huán)境描述與心理刻畫等藝術手法,概括地反應社會現實生活”。小說單元的閱讀要素是“讀小說,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指向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這三要素。如何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為什么要關注?如何感受人物形象,為什么要感受?答案藏于學習過程中,既涉及小說內容,又涉及藝術手法,還涉及閱讀策略。小說單元教學凸顯“三位一體”,帶給學生珍貴的陌生化閱讀體驗。
(二)幫助學生積累小說閱讀經驗。教材選編的小說在人物形象、情節(jié)創(chuàng)設、藝術技巧等方面都很經典,堪稱范本。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理論和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編排體系,都重視語文學習方法的習得和經驗積累。精讀課學習、積累、梳理小說閱讀方法,略讀課中沉淀運用方法,為學生未來自主閱讀更多的小說,積累普適性、個性化融合的閱讀經驗。
(三)助力學生涵養(yǎng)人文精神。梁啟超曾闡述小說的作用:“欲新一國之名,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盵3]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小說具有以文化人之大用。小說家?guī)缀蹩偸菍⒛撤N價值判斷、道義主張融于文字,用語言建構一個世界、一種人生。小說教學,就是教師引領學生在文字之間進進出出,理解之前從未理解過的人、體會從未經驗過的生活、情感與思想,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領,閱讀中立德。
二、小說單元的任務群創(chuàng)意設計
“學習任務群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方式,要求在任務驅動下,以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建構學習生活?!盵4]學習任務群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用語文做事。制訂單元學習任務群要從文本中來,到學生中去?!吧⑽闹笔阈闹局挥?,小說刻畫立體之眾生?!币驗樾≌f單元中的《橋》《窮人》《金色的魚鉤》中的主人公老支書、桑娜夫婦、炊事班長都很普通,所以我們首先確定了主題:讀普通人的故事。但他們不普通的人性熠熠生輝。本單元整體任務確定為“尋覓普通人身上的光輝”。學習任務群設立為以下幾大任務:認識一位老支書、認識一對窮人夫妻、認識一位老班長。再采用“任務卷小任務”的方式,子任務確定為:簡單厘清小說情節(jié)、真切感受人物形象、化身作者解密寫法、有板有眼評論小說。
(一)簡單厘清小說情節(jié)。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小說的主要內容,是一項非常有用的能力。這是一項溫故知新型任務?!皽毓省保侵刚{動學生舊有的對敘事類文本概括能力?!爸隆保侵赣柧殞W生掌握厘清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方法?!肮省笔恰靶隆钡幕A,“新”是“故”的進階。
(二)真切感受人物形象。準確感受小說的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的核心任務。感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經歷三個層次,分別是讀者的初識形象、文本的本體形象和作者的內心形象。三個層次的形象有重疊,也有差異。這項鑒賞型任務,要求學生在閱讀與品味中,帶著“初識形象”,感受“本體形象”,構建“內心形象”。
(三)化身作者解密寫法。課標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單獨設立,意味著二者相輔相成。小說的表達形式對學生而言,只有以寫作者的視角閱讀讀得通透,對作者創(chuàng)意有所洞見,才能在創(chuàng)意表達時學以致用。
三、小說單元的創(chuàng)意閱讀策略
小說單元的閱讀教學,須遵循小說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引領學生多個維度體會小說的魅力,幫助學生形成切合實際的、好用的小說閱讀經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并規(guī)避以下問題,如故事情節(jié)模糊態(tài)、人物形象標簽化、對表達形式的探究不通透、對主旨的領悟膚淺、缺乏學習的必要過程。同時,創(chuàng)意設計與實施閱讀策略,賦能完成小說單元學習任務,發(fā)揮小說單元教學價值。
(一)去模糊態(tài),落筆確認把關鍵的故事情節(jié)拎出來。避免故事情節(jié)模糊態(tài)的有效方式是落筆確認。課標要求學生“獨立閱讀散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能用文字、結構圖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盵5]落筆確認,就是把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等相關信息圈點勾畫并加以篩選提煉,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順序,將情節(jié)用結構圖的形式呈現。本質上指向對文本的概括能力。學生原生態(tài)自主提煉成果,是對概括能力的展現和檢驗。教師引導優(yōu)化,是歷練和發(fā)展概括能力。例如,《橋》一課,學生將情節(jié)梳理為:“山洪爆發(fā)——人們過橋——橋塌人亡——老太祭奠”。應該說還不錯,但教學不能止步于此,因為學生對情節(jié)還不夠清晰。其模糊性體現在:一是忘記了情節(jié)應為相應內容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二是忽略了“橋”既是課題,也是文章線索;三是沒注意貫穿全文的環(huán)境描寫。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提煉優(yōu)化。第一步,鎖定對的人,明確開端部分主要寫人們,發(fā)展部分主要人物是老支書而非人們。第二步,鎖定對的事,圍繞課題概括事件,開端是“找橋”,發(fā)展是“組織過橋”。第三步,鎖定對的環(huán)境,運用場景連貫法,以“山洪暴發(fā),人們找橋”為樣例,其余標題優(yōu)化為“洪水猛漲,組織過橋——木橋崩塌,父子犧牲——洪水退去,老太祭奠”。原本模糊的小說情節(jié),因落筆確認變得清晰,既注意了整體構思、貫穿線索,還體現了場景、發(fā)展了思維。
(二)去標簽化,切己對話使鮮活的人物形象立起來。避免人物形象標簽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對話。閱讀文學作品時,“形象大于思想”,而小說尤其如此。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因此,與人物對話,在發(fā)乎內心的觸動中感受人物形象是重中之重。
1.調動固有經驗,讀出人物形象。學生掌握了敘事類文本的閱讀經驗,如,“根據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品質”“根據動作、神態(tài)、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等。學生運用這些閱讀經驗,閱讀小說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的關鍵語句,能夠自主讀出對人物形象的初感知、粗感知,不一定深刻、完滿,卻是閱讀過程中最真實、最原始的閱讀認知,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起點。
2.鑒賞關鍵語段,讀活人物形象。只有深度閱讀,才能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感受人物形象亦如是。每篇小說各具特質,依據小說特質選擇人物形象是不二法門。《橋》一課,作者主要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塑造人物形象;《窮人》一課,采取上帝視角,突出描寫主人公的心理和對話凸顯人物形象;《金色的魚鉤》則大量運用神態(tài)、動作、主人公和“我”的對話以及“我”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教學中緊扣文本特質,引導學生經歷將人物讀活的過程,習得將人物讀活的方法。
3.追根問底,理解中讀活人物形象。經典小說惜墨如金,言簡意豐。要能讀出簡練語言中的豐富意思,進而活化人物形象,使他不再只是一個標簽。如,《橋》一課中:“老漢喊道:‘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教學中,學生自主讀出老漢指揮有序,不少老師認為說得很好,就終結了這句話的閱讀。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引領學生讀出這句話的精髓。首先,進行追問:“你怎么看出他指揮有方的?”學生細讀體會,“橋窄”是在告訴大家情況或處境,“排成一隊不要擠”是在要求大家如何做,“黨員排在后面”是要求黨員斷后,這是對亂狀的智慧處理。其次,再讓學生思考,從這三個短短的說話句,還能看出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從“黨員排在后面”讀出了老漢堅持原則。再次,關注標點,從三個感嘆號讀出老漢的沉著鎮(zhèn)定。從這一“吼”,讀出了一個指揮有方、堅持原則、沉著鎮(zhèn)定的老支書形象。最后,通過有感情朗讀,再現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在精讀課文中一招一式地學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充分實踐綜合運用方法,學生抵達不了的地方,教師加以點撥,以形成閱讀經驗,為學生未來閱讀更多的小說奠基。
參考文獻: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文廣,文本價值的理性回歸[J].教學與管理,2012(20):32-34.
[3]曹文軒,文學的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8(2):10-17.
[4]楊九俊,什么是學習任務群[J].小學教學,2022(10):79.